董江波
·論著·
音樂療法在青少年包皮環(huán)切手術患者中的應用
董江波
目的觀察音樂療法在青少年包皮環(huán)切手術中應用時對患者焦慮狀態(tài)的緩解效果,探討包皮環(huán)切術中焦慮問題的解決方法。方法將70例包皮環(huán)切手術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5例,對觀察組患者進行音樂療法干預。焦慮狀態(tài)測量評定采用狀態(tài)焦慮量表,并監(jiān)測平均動脈壓、心率結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監(jiān)測過程中平均動脈壓、心率更趨于平穩(wěn),焦慮程度明顯下降,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音樂療法能有效緩解青少年包皮環(huán)切手術患者的焦慮情緒。
青少年;包皮環(huán)切術;音樂療法;焦慮;平均動脈壓;心率
手術作為一種創(chuàng)傷性治療手段,可以引起患者軀體生理應激反應以及心理應激反應。特別是在非全身麻醉下實施的手術,患者對手術本身的緊張、恐懼較為明顯,尤其受不正確思想觀念影響者更為明顯。我們根據臨床工作經驗,努力探索經濟、安全、有效的方法,音樂療法應用于青少年包皮環(huán)切手術中即為方法之一。我們根據患者的個性、職業(yè)、修養(yǎng)等具體情況選擇節(jié)奏明朗、旋律優(yōu)美、聲音和諧的音樂,分散患者注意力,安撫其心靈,可有效緩解包皮環(huán)切手術患者的焦慮狀況。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包皮環(huán)切手術患者,學歷選取初中到大學學歷,年齡13~23歲,共計70例。入選條件:應符合術前常規(guī)檢查無心腦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手術禁忌癥,既往無手術史,神志清楚,能正確配合醫(yī)生問答并能順利完成焦慮量表的測查。用拋硬幣的方法隨機分為試驗組及對照組,試驗組35例,對照組35例。試驗組年齡15~22歲,平均年齡16.89歲。對照組年齡13~23歲,平均年齡17.20歲。2組的年齡、學歷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患者手術前1 d由醫(yī)生向患者介紹音樂療法,從音樂曲庫中選取合適的曲目并簽訂知情同意書。手術日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安靜躺在手術床上,由護士把患者選中的樂曲用飛利浦SBT50便攜式音箱在手術室播放,分別于進入手術室時、手術前5 min、手術開始15 min、手術后10 min由護士在患者耳邊小聲提問幫助填寫狀態(tài)焦慮量表(S-AI) ,該表可用于評價受試者即刻的或最近某一特定時間的恐懼、緊張、憂慮和神經質的體驗或感受,反應他在應激情況下的焦慮水平狀態(tài)。S-AI量表共有20題,每題從四項中選擇其一:(1)完全沒有;(2)有些;(3)中等程度;(4)非常明顯。由受試者根據自己的體驗選擇最合適的等級??偡譃?0~80分,評分越高說明受試者的焦慮程度越高,20~39分為輕度焦慮、40~59分為中度焦慮、60~80分為重度焦慮。同時用SPACELABS型監(jiān)測儀監(jiān)測患者平均動脈壓、心率,欣賞音樂直至手術結束,觀察過程中可以根據患者的要求更換其喜歡的音樂。對照組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安靜躺在手術床上不播放音樂,分別于進入手術室時、手術前5 min、手術開始15 min、手術后10 min。由護士在患者耳邊小聲提問幫助填寫焦慮量表,同時用SPACELABS型監(jiān)測儀監(jiān)測患者平均動脈壓、心率。
2.1 2組入手術室、手術前、手術中、手術后焦慮評分變化比較 2組患者入手術室時焦慮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手術前、手術中、手術后焦慮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入手術室、手術前、手術中、手術后焦慮評分變化比較 n=35,分
2.2 2組入手術室、手術前、手術中、手術后平均動脈壓變化比較 2組患者入手術室時平均動脈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手術前、手術中、手術后平均動脈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組別入手術室手術前手術中手術后試驗組78.8±2.071.4±1.670.8±1.469.7±1.6對照組79.0±2.879.3±1.680.9±1.580.7±1.5t值0.28218.6627.3031.62P值>0.05<0.05<0.05<0.05
2.3 2組入手術室、手術前、手術中、手術后心率變化比較 2組患者入手術室時心率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手術前、手術中、手術后心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入手術室、手術前、手術中、手術后心率變化比較 n=35,次
音樂作為一種治療手段自古就有,《黃帝內經》中指出:“內有五臟,以應五音”,“喜傷心,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所以動蕩血脈流通精神而和正心也”。不同的音樂會對不同的臟器產生不同的作用。音樂治療是新興的邊緣學科。它以心理治療的理論和方法為基礎,運用音樂特有的生理、心理效應,使求治者在音樂治療師的共同參與下,通過各種專門設計的音樂行為、經歷音樂體驗,達到消除心理障礙,恢復或增進身心健康的目的[1]。本研究對象均為青少年,均無手術的經歷,對手術的恐懼心理較強,又因為包皮環(huán)切手術多在非全身麻醉狀態(tài)下進行,患者對手術過程中的疼痛、出血、術后并發(fā)癥及擔心手術對陰莖外觀和生理功能有影響等情況存在焦慮、恐懼、緊張情緒。手術時患者對疼痛刺激及手術過程中所出現的醫(yī)生講話及器械撞擊等各種聲音均很敏感。這種焦慮、緊張情緒可引起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tǒng)興奮及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功能增強,從而產生一系列心理、生理變化、使血中皮質醇兒茶酚胺濃度升高、汗腺分泌增加、唾液皮質醇含量明顯上升[2]。導致患者出現頭暈、出汗、身體抖動、呼吸急促、肌肉緊張、心率加快、血壓變化等,大部分患者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術前焦慮,使患者痛閾降低,對機體各系統(tǒng)以及患者的精神和生活造成負面影響,給手術順利進行帶來不便,從而影響手術效果。音樂可通過影響內啡肽等物質的釋放以及經聽覺直接作用于大腦邊緣系統(tǒng)、網狀結構、下丘腦和大腦皮質,產生調節(jié)患者精神狀態(tài)的引導作用,緩解抑郁和焦慮,使患者放松,達到鎮(zhèn)靜、催眠的作用。同時,輕松愉快的音樂可使患者在正性心理活動的調節(jié)下,內源性鎮(zhèn)痛物質增多,致痛物質和抗鎮(zhèn)痛物質減少,對疼痛的敏感性降低,提高疼痛閾值[3]。音樂可使大腦某些遞質如乙酰膽堿和去甲腎上腺素的釋放,從而改善大腦皮層功能,能影響大腦右半球,使交感神經抑制,副交感神經興奮增強,腦垂體分泌內啡肽增加,兒茶酚胺水平的下降,使心率、血壓趨于平穩(wěn)。音樂也可以引導患者進入一個輕松愉悅的心境,轉移其注意力,使壓力減輕,焦慮情緒緩解,有效地促進機體康復。本研究提示患者進入手術室應用音樂療法,觀察組較對照組手術前5分鐘、手術中、手術后,心率、血壓均有下降(P<0.05);手術前、手術中、手術后焦慮評分,觀察組較對照組均有下降(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音樂療法有一定程度緩解青少年包皮環(huán)切手術患者的緊張焦慮情緒,使心率、血壓趨于平穩(wěn)等作用 。創(chuàng)造性、專業(yè)性地給那些需要生理(軀體)、心理、社會或精神上幫助的患者使用音樂,使其能夠進一步感受自我意識,提高生活滿意度[4]。
音樂療法已經被廣泛應用,作用及療效受到肯定,通過本研究,我們體會在施行音樂治療干預之前需要規(guī)范操作程序,培訓參與治療成員,建立一定用容量的音樂庫,根據患者的音樂素養(yǎng)及音樂喜好選擇合適的樂曲,這都是成功實施音樂療法的關鍵?;颊叩哪挲g、文化程度、民族、語言、對音樂的喜好程度等因素對音樂治療效果的影響,本次研究尚未進行,這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繼續(xù)探討研究。音樂療法經濟、方便、安全、有效.易于操作,易于被患者接受,值得在臨床實踐中進一步總結、研究和推廣。
1 張鴻懿主編.音樂治療學基礎.第1版.北京:中國電子音像出版社,2000.131.
2 謝忠,黃鋼,銀正民,等.認知行為干預療法控制晚期癌痛的臨床研究.中國自然醫(yī)學雜志,2002,4:5-8.
3 王志成,唐佳.音樂療法在圍手術期患者中的應用進展.護理研究,2007,21:197-199.
4 鄭小金,李秀蓮,敖兵.音樂干預對甲狀腺瘤切除術患者的影響.現代臨床護理,2007,6:11.
10.3969/j.issn.1002-7386.2014.04.022
066000 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qū)西港路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外科
R 697.12
A
1002-7386(2014)04-0535-02
2013-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