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俠
·藥物研究·
住院患者口服用藥的安全管理
楊春俠
住院患者;口服用藥;安全管理
口服用藥是護士一項經常性的基本操作[1]。我院是一個綜合性的二級醫(yī)院,藥房未參與住院患者擺口服用藥的工作,護士承擔著從藥房取藥到患者吃藥的整個過程。由于護士及患者因素,常有錯服、漏服、擅自亂服藥等不良后果的發(fā)生,嚴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如何保證患者口服用藥安全是臨床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針對住院患者口服用藥過程中的各種不安全因素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找出存在問題,并制定相應的護理對策,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自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對我院呼吸內科和心內科兩個住院病區(qū),實施口服用藥的住院患者共計4 485例,每人平均按日3擺藥,共計發(fā)放口服藥75 685例次;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為干預前組,實施口服用藥的住院患者2 064例,發(fā)放口服藥36 987例次;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為干預后組,實施口服用藥的住院患者2 421例,發(fā)放口服藥38 698例次。
1.2 方法
1.2.1 干預前組:病區(qū)主班護士轉抄醫(yī)囑并把口服用藥登記在口服藥本上,由治療班護士錄入電腦系統(tǒng)到藥房取藥,每日核對醫(yī)囑后,由責任護士按口服藥本為患者擺放藥杯中(藍藥杯、紅藥杯、白藥杯各代表早晨、中午、晚上),并告知患者藥物的名稱、用法、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發(fā)生口服用藥的護理缺陷、護理差錯及與口服用藥相關的患者投訴不安全事件109例。口服用藥的錯誤發(fā)生率達0.29%。
1.2.2 干預后組:除履行干預前組的護理操作程序外,采取護理部—護士長管理機制,針對口服用藥發(fā)生不良事件,認真分析原因,制定持續(xù)的整改措施,同時從多方位、多渠道對護士、患者及藥物進行干預。發(fā)生口服用藥的護理缺陷、護理差錯及與口服用藥相關的患者投訴不安全事件32例??诜盟幍腻e誤發(fā)生率下降到0.08%。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口服用藥情況百分比 干預后組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干預前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2組口服用藥情況百分比
2.2 2組口服用藥發(fā)生不良事件中錯誤種類比較 見表2。
表2 2組口服用藥發(fā)生不良事件中錯誤種類比較 例
3.1 分析發(fā)生護理不良事件的因素
3.1.1 護理人員因素:①三查七對流行于形式,1名護士在給患者擺藥時,未認真核對口服藥本上藥物的名稱、品種、劑量、用法與該患者的藥物名稱、劑量是否相符,而導致發(fā)錯藥、擺錯藥等現(xiàn)象發(fā)生。②責任心不強,在實際擺藥中,很多護士只是為了完成任務,對患者服藥督導不到位,而造成了未按時服藥、服藥順序顛倒、擅自停藥等現(xiàn)象發(fā)生。③藥物知識缺乏,護士不閱讀藥品說明書,沒有掌握藥物的用途、不良反應,從而導致對患者服藥后的效果觀察不及時。④注意力分散,外界干擾大,在發(fā)藥過程中易受干擾,有時也會因突發(fā)事件干擾了正常的工作程序而導致擺錯藥的發(fā)生。⑤健康指導不到位,在護理工作中,護士承擔著對患者進行知識傳播的角色,但由于護理工作瑣碎繁忙,護士只是簡單宣教,患者并未理解,而造成服藥安全的隱患。
3.1.2 患者因素:①患者外出、轉科或出院而導致患者漏服、未按時服藥等現(xiàn)象發(fā)生。②老年患者,由于生理、病理因素影響,常出現(xiàn)“服藥能力下降”如漏服、多服[2]及服藥順序顛倒等現(xiàn)象發(fā)生。③知識缺乏,患者對藥物知識存在誤區(qū),認為只有輸液才能治病,口服幾次后效果不明顯、擔心藥物的副作用或藥物的口感不好等因素,而擅自停藥。
3.1.3 藥物因素:①藥物的形狀、劑量改變,有時由于同類藥物的規(guī)格、劑量、顏色發(fā)生改變時,護士只核對口服藥的粒數(shù)而未核對藥品劑量,造成擺錯藥。②藥物相似,患者因病情需要??诜庒t(yī)囑,有些藥物外觀相似,護士很難從口服藥杯中挑出停止服用的藥物。
3.2 對護士的干預
3.2.1 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采取護理部—護士長管理機制,護士長每周檢查護士擺藥2次,護理部每周檢查護士擺藥1次,每周護理例會上共同分析擺錯藥的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隨時跟蹤整改后的效果,保證口服用藥質量持續(xù)改進。
3.2.2 嚴格執(zhí)行醫(yī)囑查對制度,每日下午大核對醫(yī)囑后,由2名護士到病房為患者擺藥,按口服藥本上的信息為患者擺藥,并由2人共同核對無誤后離開。
3.2.3 加強藥物知識的培訓,科室備一文件夾,將本科室常用的藥物說明書收集入冊,利用晨會、小講課、業(yè)務學習的形式組織護士學習,并要求每位護士掌握必要的藥物相關知識,對重點的藥物知識進行強化培訓。
3.2.4 加強護士責任心,認真落實交接班制度,交班時要詢問患者是否服用口服藥,看藥杯中的藥服用是否正確,小組護士要詳細地向患者講解藥物的作用、不良反應,直到患者明白為止,經常詢問患者用藥后的反應,對于特殊藥物要做好個別指導。重點指導。
3.2.5 制作提示牌,患者需要定時服用的藥物,制作特殊服藥提示牌掛于患者床頭,提醒護士和患者按時服藥。
3.3 對患者的干預
3.3.1 在患者入院時,要詳細介紹醫(yī)院的規(guī)章制度,特殊情況外出時,要做好請假制度,向患者講解在家服用口服藥的不安全因素。
3.3.2 改良口服藥杯,針對大多數(shù)老年人記憶力減退,服藥能力下降,除在口服藥蓋上寫上床號、姓名外,把原來按口服杯顏色區(qū)分早、中、晚改為直接在口服杯側面貼上早、中、晚的字樣(字體為打印,患者能看清為準),以減少錯服、漏服發(fā)生。
3.3.3 做好藥物知識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通過系統(tǒng)的社會教育活動,促使人們自愿的改變不良健康行為和影響健康的相關因素,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3]向患者講解口服用藥的相關知識,讓患者走出只有輸液才能治病的誤區(qū),講清不服藥的危害。提高患者遵醫(yī)的依從性。
3.4 對藥物的干預
3.4.1 做好與藥房、科室之間的溝通,與藥房做好協(xié)調工作,藥房發(fā)現(xiàn)某種藥品更換廠家、規(guī)格、劑量等改變時,及時通知科室;科室在藥房取藥時,也要認真核對藥品名稱、劑量、規(guī)格等,有異常及時與藥房溝通,并與相關臨床科室聯(lián)系,以便引起全院注意。
3.4.2 不易辨認藥物管理,對于不易區(qū)分的藥物,在停用口服藥時,與醫(yī)生做好溝通工作,必要時將相似的藥物棄去,再重新擺藥。
3.5 體會
3.5.1 減少了住院患者口服用藥差錯的發(fā)生:通過對患者口服用藥存在問題的分析與評估,針對臨床上口服用藥過程易出現(xiàn)問題的各環(huán)節(jié)進行管理,對護士、患者、藥物進行有效的干預,使口服用藥的差錯率由原來的0.29%下降到0.08%。
3.5.2 提高患者口服用藥的依從性:護士嚴格執(zhí)行三查七對制度,餐前、餐后利用交接班時間督導患者用藥,同時加強了護士責任心,深入病房為患者做好心理護理和健康宣教,患者主動口服用藥意識增強。
3.5.3 融洽護患關系:護士主動服務意識提高,耐心、細致地講解藥物的作用、不良反應,使患者了解了很多藥物知識,懂得所患疾病預防保健知識,對護士的信任感增強,主動真誠、坦率地向護士表達自己的情感。
1 張玉蘭.病人口服用藥的護理.全科護理,2009,7:1549.
2 雷麗敏.老年患者的服藥護理.南方護理學報,2004,11:36.
3 黃敬亭主編.健康教學.第1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4-5.
10.3969/j.issn.1002-7386.2014.07.058
064200 河北省遵化市第二醫(yī)院
R 927.12
A
1002-7386(2014)07-1087-02
2013-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