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爽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建設高中語文課程,應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按“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引入課堂合作學習勢在必行。
一、培養(yǎng)教師課堂合作學習的意識
首先教師要從觀念上根本上改變,教師不再僅僅是“工作者”,教師還要充當“管理者”、“促進者”、“咨詢者”、“顧問”和“參與者”等多種角色“。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的圍繞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便于小組交流的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地、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學習活動。其次是教師積極參與聽課、評課等活動,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學習其他教師在課堂合作學習中效果較好的,多交流,多合作,博采眾長小論文,取長補短。再次教師發(fā)動學生的互動積極性,充分顯示課堂合作學習的作用。
二、定位教師在課堂合作學習中的角色
在合作學習中,教師的角色發(fā)生變化,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向導和促進者。教師要清晰地告訴學生學習的任務是什么,如何來完成,在完成的過程中有什么要求,達到什么樣的效果。教師要根據課程特點、學生的特點,確定有效的合作學習方式,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分析課程內容的基礎上,設計好合作學習的目標,并且目標的表述要清晰。同時教師還要注重靈活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愉快的心情和高度的責任心來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習慣。例如可以通過以下方法進行課堂教學。(1)問題探究法、啟發(fā)鼓勵發(fā).例如在上作文課時,課堂上講練結合,對同一作文題目,面向全體學生提問有關寫作思路與意圖,發(fā)散思維,引發(fā)學生的興趣。這樣交流可以互相借鑒,互相學習。然后讓學生課后完成作文,進行進一步的完善,不拘泥于課堂和書本。(2)自主合作、小組競爭。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組織若干學生團體進行合作學習,如舉行演講比賽,話劇表演等。在小組合作與競爭過程中,小組成員可以之間可以相互交流,彼此爭論小論文,互教互學,共同提高。
三、提高學生的課堂合作學習態(tài)度、技能和技巧
首先教師要從思想意識方面為合作學習開通道路,讓學生對合作學習產生認同感之后,在要求學生掌握合作學習的技巧;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聆聽別人的發(fā)言,多為他人著想、集體著想,培養(yǎng)學生學會尊重,學會傾聽,學會欣賞,學會共享。例如在講高中語文課文言文時,對某一篇篇幅較長、內容相對簡單的一課。教師可把全班同學按前后桌4個同學分為一組,分成若干組。小組成員討論翻譯,把問題集中起來,最終提問,集中解決問題。這是一種很好的提高學生課堂合作技能和技巧的方法。每一位學生都明確自己的任務,在翻譯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就會傾聽其他人的答案,當意見不統(tǒng)一時,經過適當?shù)挠懻?,還沒有得出最終答案,可以請求老師幫助。在學習的過程中每一位同學不依賴于教師和其他同學,互相學習,優(yōu)勢互補。學生的合作技能和技巧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四、合理分組
小組合作學習有多種組織形式,小組成員的組成一般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這樣既可以增加小組合作成員的多樣性,同時又可以增加合作學習小組間的可競爭性。結合班級和學科的具體特點,可以采用按座次就近組合和以項目為基礎的小組合作學習。按座次就近組合,就是按班級平時的座次,將座位臨近的學生組成學生小組,每組一般4人左右。這種組合形式,無需將學生分出層次、重新調整座次,因此操作起來比較簡單,且基本具備“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特征。
劃分小組時還可以根據教學安排和教學內容的不同在課前、課中和課后進行。按這種劃分方法主要依據學生學業(yè)水平、能力傾向、個性特征、性別以及社會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異一四人一組來安排學生的座次。這種異質就近組合的合作學習是在共同學習目標下進行的有一定聚合力的學習活動的學習活動,可以是小組成員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力,高效率的完成教師分配的任務。
總之,依據課堂合作學習的相關理論, 不斷地解決課堂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建立一支思想素質良好,能充分將課堂合作的理論運用到教學實踐中,語文教學能力較強的教師隊伍。在語文課堂中應用課堂合作學習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促進學生情感發(fā)展,增進同學間的友愛,提高學生的社交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