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謠
在動物世界,有很多建筑大師。鳥兒、蜘蛛、田鼠、毛毛蟲等都是建“房”的 “能工巧匠”。本期我們介紹的河貍,可以稱得上是自然界里的一流建筑師,它們到底有什么特別之處能獲此殊榮呢?
河貍修筑建筑物,不需要用錘頭、鋸子或釘子之類的東西。對它們來說,身上的牙齒、爪子、尾巴等 “工具”就已經(jīng)足夠啦。
河貍不需要“工具箱”
河貍在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習如何營造巢穴了。因為對于河貍來說,它們可是出生于“建筑世家”。河貍在小的時候,就有本事在小河里筑起一座小水壩,并在其基礎上建成居住的巢穴。
上文已經(jīng)提到了,河貍建筑師根本沒有工具箱——因為有了自己的身體就什么都不缺啦。小河貍會用它堅利的牙齒鋸樹嗎?不,它是在呼哧呼哧地吞噬樹干——寬而平坦的尾巴就像撐腳架那樣支撐著小河貍,保持身體平穩(wěn)。還有,它那靈活的前爪簡直就是為了拾掇樹枝和泥巴而生的。
小河貍還有好多 “工具”來應付水里的工作呢。游泳時,它的尾巴可以像船舵一樣控制著方向。后蹼足蹬水也十分有力。厚厚的皮毛能夠御寒防潮。潛水時,它的耳朵和鼻子可以緊閉以防水的浸入。另外,透明的“內(nèi)眼瞼”有著內(nèi)置護目鏡那樣的功能。它甚至能把大門牙留在外面閉起雙唇,這樣它就可以裝滿一嘴的樹枝,而且不用擔心會不小心被灌進水啦。
讓我們一起看看河貍是怎么用它們身體自帶的工具工作的吧。
建一座小水壩
當河貍的建筑公司開始忙起來的時候,那就得好好看著啦!一家子河貍能在短時間內(nèi)把森林里的一小部分變成濕地呢。而這一切都始于它們能筑起小水壩攔截住一條小溪。水壩后面的水流會積蓄起來形成一個池塘。這個池塘就是整個建筑基地的關鍵了:它提供了一個完美的場所讓河貍建成巢穴——它們的家。
河貍建成的水壩可以非常出色地控制著水量:池塘既不會太深,也不會過淺。現(xiàn)在,小河貍一家就可以在水里筑起小巢了。河貍的巢穴一般不會遭到敵人的攻擊,立在那兒就像個有護城河保護著的城堡。對狼、熊、猞猁之類的掠食者來說,要攻進去還真是不容易。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河貍是怎樣建設它們的城堡的。
住進巢穴
河貍的巢穴入口一般都是在水下的,這樣方便隱蔽。但是河貍住的屋子卻通常位于溫暖干燥的地方。它們會建個直通自己里屋的“水下隧道”。房子的屋頂和墻壁非常厚,因為全年的防寒御敵全倚仗著它們。
在水塘里,河貍將樹枝和泥土摻和起來先堆成個小土丘。在土丘里,它們又是挖,又是咬,勢必要把房間弄得足夠舒適。
河貍只吃素
河貍雖然號稱偉大的建筑師,那總不能一直建房子吧,它們也得吃飯呀!河貍是食草動物,在切下樹干的同時,它們可不會閑著:樹葉、樹枝、小枝杈的嫩樹皮……這些都是它們菜單上的美食!
為了準備過冬,河貍會在巢穴不遠處的水里堆下許多樹枝。這樣即使到時候池塘的表面被凍住了,它們還能從水下游去“食物儲藏室”覓食:抓走一根樹枝,帶回巢穴中大快朵頤啃樹皮。
家庭生活
河貍寶寶都是在春天里出生的,它們要和父母一起度過兩個冬天。第一年冬天,哥哥姐姐們會照料新生的幼崽。而第二年冬天結束后,2歲大的河貍就得離開父母去組建屬于自己的家庭了。河貍的子女也是在這個時候開始投身于它們自己的“建筑公司”——又一個家族企業(yè)開始運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