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后開學,新一屆初三和高三學生便進入總復習階段,準備迎接中考和高考。他們在新的學年里除了要系統(tǒng)復習,查漏補缺,還要反復訓練應試技能,以求在中考和高考的考場上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水平,取得滿意的成績。眾所周知,考前過度焦慮是制約學生取得好成績的重要因素,所以,培養(yǎng)良好的應試心態(tài)是畢業(yè)生的當務之急。作為家長,應該如何配合老師,幫助孩子調解應試心理,緩解考前焦慮呢?本期,我們邀請資深高三班主任、教育心理學碩士蔣方羽先生,與家長朋友們共同座談這個話題。
焦慮未必是壞事
主持人:今天我們座談的主題是應試焦慮,我先講一個后羿射箭的故事。相傳夏朝的神箭手后羿練就了百步穿楊的好箭法,立射、跪射、騎射樣樣精通,從來沒有失手過。夏王聽說了,非常向往,這一天把后羿召進宮,要見識他爐火純青的射技。箭靶是百步以外的直徑一寸的一小塊獸皮。對后羿來說,這是小菜一碟。夏王對后羿說:“如果你射中了,賜你萬兩黃金,如果你射不中,就削減你一千戶的封地?!焙篝嗦犃T,臉色一陣紅一陣白,胸脯一起一伏,怎么也平靜不下來。就這樣,他拉開了弓,射出第一支箭,沒有中。射出了第二支箭,又沒有中。夏王失望地說:“后羿平時射箭百發(fā)百中,為什么今天大失水準呢?”用現(xiàn)在的話說,后羿的失常是考試怯場,想必也是應試焦慮造成的。
李玉平(初三男生的媽媽):看來,考試怯場古已有之,難怪我兒子每到考試都失眠,總在會做的題上丟分。他總是抱怨自己考試時不在狀態(tài),大腦一片空白,一遇到難題就卡殼兒,出了考場就恍然大悟。我以為他是心理素質不好,就在考前給他打氣,叮囑他穩(wěn)住心神,正常發(fā)揮,可是沒用。
莊奇濤(高三女生的爸爸):我是體育迷,運動員在場上發(fā)揮失常而導致失敗的事見得多了,情形與后羿失手如出一轍。常言道,“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其實,對做精細活兒的人來說,這句話可以改成“重賞之下,必出敗招”。射箭是精細活兒,打乒乓球、體操是精細活兒,學生考試,當然也是精細活。高考是決定人生走向的大考,勝敗兩重天,孩子怎能沒有思想負擔?我知道癥結所在,卻沒有破解之道。還是請蔣老師指點迷津吧。
蔣方羽(資深班主任、教育心理學碩士):所謂考前焦慮,是指人臨近考試時內心感到緊張的一種情緒反應。美國管理學家盧因有句名言:“過度地追求目標,可能有損于行動和效率?!痹诰揞~賞罰面前,連偉大的后羿也緊張起來,何況普通人?其實,孩子考前焦慮,未必是壞事,關鍵要把握好度。
心理學上有個“葉克斯-道森定律”,描述了焦慮程度和解決問題的效率之間的關系,即二者之間的關系呈“倒U型曲線”:焦慮程度過高和焦慮程度過低時,解決問題的效率都很低,而中等焦慮時,解決問題的效率最高。當孩子考試前輕度緊張,適度焦慮時,神經內分泌功能就能順利發(fā)出總動員,調動自己生理、心理的各種積極因素來應付緊急情況,有助于臨場水平的發(fā)揮。但是,如果過分緊張,焦慮過度時,孩子會出現(xiàn)精神疲勞和心理疲勞現(xiàn)象,嚴重地影響能力的發(fā)揮。
這個規(guī)律告訴我們,學生一定要學會在考試之前根據(jù)自己的實際能力和目標的相對難度來調節(jié)焦慮水平,既不能太緊張,也不能不緊張。一般而言,考試焦慮是由各種壓力和個人的性格等因素造成的,要具體分析,不可一概而論。
積極暗示勝說教
岳莉娟(初三男生的媽媽):我兒子開學就要升入初三了,所以這個暑假沒敢讓他休息,給他報了三個補習班??此刻毂壬蠈W還忙,我的焦慮與日俱增。除了每天負責給他做好吃的,照顧他的生活起居以外,我的主要任務是開車送他去上補習班。每次送他,我都抓緊時間跟他談話,把他面臨的嚴峻形勢分析給他聽。我告訴他,雖說現(xiàn)在升學不是唯一出路,但不讀書難有出路。再就是分析每次考試的得失,他考得好了,我給他敲敲警鐘,讓他不要驕傲,因為平時考試不能與中考相提并論,考得不好,我會告訴他,這樣的成績,肯定考不上你想上的學校。我認為,能為孩子做的我都做到了,但收效甚微,感覺他學習動力不足,學得很累,考試前緊張得吃不下飯,睡不著覺,還整天唉聲嘆氣的,成績每次都不理想。請問蔣老師,我該怎么辦?
蔣方羽:根據(jù)您的描述,我談三點意見。首先,您自己要放寬心,不要太焦慮,以免不知不覺間把焦慮轉嫁給孩子。初中生普遍有個錯覺,認為學習是為家長,考試也是為家長,所以他們特別在意家長的態(tài)度。您對孩子的照顧面面俱到,目的是讓孩子一門心思用功學習,但在孩子看來,媽媽的付出是在向他討要回報,即理想的考試成績。您在車上與孩子談話,內容也是關于中考,這等于逼債。孩子取得了好成績,您還要敲警鐘,這不僅是逼債,而且是逼還高利貸。孩子怎么能不過度焦慮?
其次,您要改變與孩子的交流方式,改單向交流為互動交流。從心理學角度來說,說服教育只作用于人的理智層面,教育者一般用大量的語言說理、論證,強制性地要求被教育者聽從自己的意見。從效果上來看,除非教育者的解釋能讓受教育者茅塞頓開,恍然大悟,否則,受教育者即使能聽懂,但不接受、不認同,產生理智上的抵觸,不可能產生作用。您與孩子在車上的談話方式,就屬于說教式的單向交流,您在說,孩子在聽,沒有互動,孩子有什么想法,您并不完全了解。這樣的交流方式效率極低,不僅不能有效地幫助孩子緩解考前焦慮,而且會給孩子負面的情緒體驗,增加思想負擔,更加焦慮。
最后,您無意中給孩子的消極暗示,可能是阻礙孩子進步的絆腳石。暗示是教育者用含蓄的、間接的方式對受教育者的心理和行為施加影響的過程,作用于情緒和意志層面,其作用往往會使受教育者不自覺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動,或者不加批評地接受一定的意見或信念。暗示分為積極和消極兩種,積極暗示誘導出信心和意志,激勵受教育者以飽滿的狀態(tài)主動投入到任務中去;反之,消極暗示則削弱被教育者的自信和勇氣,使其害怕面對競爭和壓力,認為自己不行,產生無力感和倦怠感。
岳莉娟:怎么給孩子積極暗示?
蔣方羽:比如,孩子沒考好,您不要說“你這個狀態(tài)是不行的”,或者“這樣的成績,肯定上不了你想上的學?!?,而應說“你一定知道學習態(tài)度的重要性,你能行”,或者“這次的考試,讓你及時發(fā)現(xiàn)有待加強的方面,之后你會更加明確努力的方向”。孩子取得了好成績,您不要說“這只是小考,不算數(shù)”,而應說“保持下去,你會成功”。積極暗示不是立竿見影的靈丹妙藥,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不要還沒等到孩子出現(xiàn)轉機就輕易放棄,回到以前的說教模式。
放松訓練不可少
王雪晴(高三女生的媽媽):我女兒也有考前焦慮的毛病,很難取得反映其實際能力的成績。老師說,這一學年要加強應試心理的訓練,避免孩子考試怯場。請問蔣老師,我該從哪方面入手?
蔣方羽:畢業(yè)班學生面臨兩大任務:第一,系統(tǒng)復習,查漏補缺;第二,接受應試技能訓練,包括心理訓練。以下三個常用的訓練方法,您可以教會孩子,并督促孩子自我訓練:
第一,自我暗示法。缺乏自信是考試焦慮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在考試前應暗示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盡力考好。比如考試前自己對自己大聲說:“我一定會取得成功,我是最棒的!”通過心理語言來調節(jié)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性,使神經系統(tǒng)得到改善。
第二,放松訓練法。在放松狀態(tài)下,松開所有的緊身衣物,輕松地坐在一個單人沙發(fā)上,雙臂和手平放于沙發(fā)扶手上,雙腿自然前伸,頭和上身輕松后靠,雙眼微閉。整個放松訓練按照由下而上的原則,從腳趾肌肉開始,依次為小腳肌肉、大腿肌肉、臀部肌肉、腹部肌肉、胸部肌肉、背部肌肉、肩部肌肉、臂部肌肉、頸部肌肉,最后是頭部肌肉,一一放松。動作要領是先使該部位肌肉緊張,保持緊張狀態(tài)10秒鐘左右,然后慢慢放松。使用這種方法并持之以恒,不僅能消除考前焦慮,還能全面促進身心健康。
第三,呼吸法。在放松狀態(tài)下,閉上雙眼,用腹式呼吸法慢慢呼吸。吸氣時,想象丹田穴中有一股氣由腹部逐漸上升到胸部,再上升到頭部,直到頭頂百會穴;吐氣時,想象這股氣由百會穴自上向下順著脖子、脊梁下降,直至回到丹田。這樣一吸一呼,周而復始,反復進行。由于集中了全部的注意力,就能夠使人逐漸排除一切雜念,收到消除緊張、自我放松的效果。
這三個訓練法同樣適用于家長,有助于家長以平常心看待孩子的考試。
主持人:最后,容我把后羿的故事講完。后羿悻悻離開后,夏王問大臣彌仁:“后羿平時射箭百發(fā)百中的,為什么今天連連脫靶?”彌仁回答:“后羿是被患得患失的情緒給害了。大王定下的賞罰規(guī)則成了他的包袱,所以他的表現(xiàn)很不正常。如果拋棄患得患失心理,把厚賞重罰置之度外,再加上刻苦訓練,那么人人都不會比后羿差?!睆浫实脑捵屓搜矍耙涣?,那些學習刻苦卻難以取得好成績的學生,都應該從應試心理方面找找原因,或許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編輯: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