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玲
摘 要 言語行為理論最先由英國哲學家奧斯丁提出,他首先把句子分為兩類:敘事句和施為句,敘事句是指描述事物的句子,施為句是實施某種行為的句子。后來他覺得他的劃分不太科學,認為任何一個言語行為都可以包含三種行為:(1)說話行為,即說出具有意義的話語的行為;(2)行事行為,即說明說話人意圖的行為;(3)取效行為,即說話后產(chǎn)生的效果。情景交際能力就是在實際生活中運用英語交際、交流、交涉的能力,是素質教育所追求的結果。訓練學生的英語情景交際能力,不僅是為了提高他們的高考應試水平,更是為了增強他們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提高個人綜合能力。
關鍵詞 高中英語 情景 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9-0046-01
近年來,高考逐漸加大了測試學生英語情景交際能力的比重。情景交際能力就是在實際生活中運用英語交際、交流、交涉的能力,是素質教育所追求的結果。訓練學生的情景交際能力,不僅是為了提高他們的高考應試水平,更是為了增強他們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很多人抱怨在國內,尤其是在內地邊疆,少有英語環(huán)境。這是實情,但即便是在美國唐人街,也有一輩子不能開口講英語的中國人。原因只有一個:他們放棄了對英語的學習追求,每天只在自己熟悉的圈子里活動,沒有學習英語的熱情和動力,任自己學習英語的能力自生自滅。學習英語就象學習任何一門技能一樣,要下功夫,花時間。
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認識到培養(yǎng)英語情景交際能力的重要性
以前的應試教育教會了很多學生”啞巴”英語,這些學生往往考試能力強,在實際生活中卻難開口。要讓學生認識到英語學習的緊迫性,不僅是為了對付考試,更是當前全球一體化的迫切要求,是一項基本技能,是衡量個人綜合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因此不是可學可不學的,要想增強自己將來在社會上的競爭力,就一定要下功夫學好。學習英語就象學習任何一門技能一樣,沒有一蹴而就的,要下功夫,花時間,貴在堅持。
二、幫助學生找到有效的學習方法
誦讀經(jīng)典美文,增加語感;比如人教版英語高二(下)課文”The American South”,從文學角度來講,就是一篇很好的誦讀范文,句式優(yōu)雅,氣勢恢宏,朗朗上口。我自己反復誦讀,直致能記憶背誦;也要求我的學生反復誦讀,增強他們的語感,體會英語語言的文學美,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原始熱情和信心。不滿足于課堂課本所教,主動涉獵課堂外內容,大量閱讀英語原文報刊。網(wǎng)絡的普及,讓我們能直接接觸大量英語原文材料。我鼓勵學生都做有心人,在廣泛涉獵閱讀的過程中,碰到新穎的用法、活潑的短語,都馬上記下來,反復揣摩,以備日后活學活用。
三、關聯(lián)理論與英語言語幽默
“語言交際僅有一條關聯(lián)原則可言,即話語本身就具有相關性這一特點”。“如果一句話P和另一句話Q,加上背景知識,能產(chǎn)生它們單獨加上背景知識時所不能產(chǎn)生的新信息,那么P與Q就有關聯(lián),“關聯(lián)原則無所渭遵守與違背”,只有關聯(lián)程度之分,我們一般認為說話人與聽話人采用的是最大關聯(lián)性標準。一個交際活動的順利開展是建立在交際雙方共有的背景知識上的,即“語言交際的基礎是交際雙方共有的認知環(huán)境”。有了這種背景知識或認知環(huán)境,說話人可能對聽話人選擇合適的言語形式,聽話人也才能理解說話人的言語行為。這種背景知識包含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印象、各種各樣的舊信息和由此產(chǎn)生的假設。由于交際雙方各自的認識環(huán)境不同,對同一個言語行為的理解也不盡相同。
(責任編輯 全 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