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秀云
寂靜的峽谷
1998年秋,我獨自游廬山,那日天高云淡,恰逢旅游的好時光。
那是一次難忘的游歷,說難忘是因為我經(jīng)歷了風(fēng)險,時至今日記憶猶新,乃至有些后怕。一登上廬山,我便執(zhí)意要去尋找李白《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所描繪的雄奇壯麗的景致。我喜歡一個人漫游,不喜歡跟隨旅游團(tuán),一看見打著三角彩旗、戴著黃色小帽兒的旅游隊伍,會不由自主地聯(lián)想到,那是一群被放逐的“小雞”或“小鴨”,很不自由。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蔽冶痴b著這首詩,進(jìn)入了一座幽靜的峽谷,我希望在這座峽谷里能看見從天而降的瀑布,飽嘗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那座峽谷很深,重巒疊嶂,流水交織,一眼望不到盡頭。我沉浸于蒼山秀水之間,忘情飽覽這寂靜如天外、美妙而神秘的一域佳境。身處大自然的懷抱,我感到無比輕松自在,竟一個人沿著那座峽谷走下去,一直走到大山的深處。
那真是一個群山環(huán)抱的天堂,萬道溪流從陡峭的山脊上朝著蜿蜒的河床匯聚,形成了一條緩緩的水流,悠悠蕩蕩地奔騰著流向遠(yuǎn)方。我十分自信地認(rèn)為,大概這就是我要尋找的地方,難怪李白激情迸發(fā),賦詩連篇。不知為什么,如此優(yōu)美的仙境,卻未被旅游者們發(fā)現(xiàn)。
我正納悶兒,驀地朝四周望去,頗有些“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的感覺。我以為前面會有人,但是走了很遠(yuǎn),依然不見人影。在這寂靜的峽谷里,我忽然感到有點怕,前后左右全被山巒與河水包圍了。山頂上那片黑壓壓的密林,蒼郁而深沉,我的心頭不覺一顫。
我決定往回去的路上走,這時候山風(fēng)襲來,吹在我的臉上有點刺痛,畢竟秋天了,風(fēng)硬而涼。我的兩條腿隨之在發(fā)抖,心跳在加快,我莫名其妙地感覺到,不該一個人到這個地方來。在這深深的峽谷里,萬一出事,不堪設(shè)想。六十歲的我,像一個孩子似的東張西望,渴盼遇見一個人,請這個人牽住我的手,把我?guī)С鲞@片死氣沉沉的谷地。但是沒有人,連一聲鳥鳴都沒有,死寂的氛圍壓迫著我,使我的呼吸變得有些遲緩。
那時候手機尚未普及,“大哥大”唯有大款們才有條件使用,假如我走不出這座峽谷,后果可想而知。就在這一刻,我格外清醒地意識到我的意志如果稍微有點薄弱,便回不到原地了。沒人知道這里有一個獨行者,我會被山間的野獸,或是隱蔽在林蔭深處的大鳥吞噬吮盡,留不下半點蹤跡。
我一路奔跑著向前沖,身邊的萬物一下子變了模樣,山巒、河流、叢林、花草仿佛露出可怖的兇相。那條河很長,我順著水的流向往前走,去時聽得嘩嘩的流水聲,如同歡快的小步舞曲;此時,洶涌的浪濤驟然而起,仿佛雷聲滾滾,震耳欲聾。我不斷地加快腳步,咬緊牙關(guān),下定決心,一定要走出這個危險的地方。我的左邊是高聳的峭壁,右邊便是那條河,抬頭仰望蒼穹,碩大的云朵不斷變換著位置,眨眼間視野一片灰蒙蒙。我被愈來愈強烈的恐懼感包圍,禁不住瑟瑟地發(fā)抖。
風(fēng),卷起水面上的細(xì)浪拍打著我,有點潮濕。我尋覓左右,依然不見人影。不由得暗自感嘆:啊,這不尋常的廬山游……
細(xì)雨中的遐思
我在廬山停留三日,次日中雨轉(zhuǎn)小雨,雨中的廬山別有韻味,透出一種夢幻般的美。
我在雨中撐起一把傘,漫步在一條平坦的路上,路邊的樹下有長椅。我扶在一條長椅的背上,踮起腳尖,舉目觀瞻雨霧中的青山秀水。雨中的空氣濕潤清新,帶著泥土的芬芳撲面而來,伴隨著絲絲的涼意,讓我感到心里很舒暢。
雨中的世界美極了,如此安適幽靜,頗似世外桃源。我在人流寥寥的雨中徘徊,周圍悄無聲息,唯有雨絲飄拂在空中的窸窣聲。興許我有點各色,喜歡獨自逍遙,便盡情地飽覽這雨中的世界。從賓館里出來的時候,服務(wù)人員關(guān)切地告訴我說外面下雨了。我不以為然,仿佛沒聽見他的勸告,便踏進(jìn)了這綿綿的細(xì)雨中。不過,廬山的雨格外柔軟,絲絲縷縷毛茸茸的,就像春風(fēng)撫摸我的臉龐。周圍的景致都因為在這細(xì)雨中變得滋潤而鮮亮起來,展現(xiàn)出一種充沛的生機,帶著淡淡的詩意與凄清,籠罩著每一個角落。
我愛這細(xì)雨蒙蒙的廬山,放眼望去儼然一幅水墨丹青,幽雅清麗,好比人在畫中。細(xì)雨輕輕漫漫,仿佛摯愛無聲,使我沉浸在一種莫名的溫情中。驟然激發(fā)起我的聯(lián)想,撥動我的心弦,讓我想起一段苦澀而甜蜜的往事……
那一年,一如此時此刻,我佇立在雨中?;仡櫘?dāng)時的情景,似有歷盡人生毀譽榮辱、閱透世間悲喜苦樂才會有的滄桑感,來重溫那段不該重溫的往事。曾幾何時,歲月的風(fēng)沙已經(jīng)把我的心吹打得麻木了,唯有在這一刻,在這細(xì)雨的遐思中,面對寧靜與孤單,方才喚起我綿綿的情絲,把我?guī)Щ匚羧盏幕洷睅X南……
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驀然回首,一陣悵然涌上心頭。也是這樣的一個雨天,大概是1969年,我們那一批所謂的“文藝黑線”培養(yǎng)教育出來的人,被發(fā)配到粵北嶺南一個山區(qū)接受改造。漫山遍野的紅豆林,在微微的秋雨中顫抖,翻騰著滾滾的波濤……
那一年,紅豆碩果累累,落在地上的紅豆莢,鋪了厚厚的一層。多么招人喜愛呀,那淡綠色的豆莢就像女孩兒綻開的嘴唇,吐出一粒粒寶石般晶亮的紅豆。我俯拾即是,捧在手里,身邊的朋友輕聲說道:“收好,不要丟掉啊!”然而,我已經(jīng)預(yù)感到那幾粒紅豆的命運了,便苦笑著裝進(jìn)衣袋里。在這樣一個孤獨的時刻,我不知道為什么會想起紅豆,為什么?
關(guān)于紅豆的傳說,從古到今都很精彩,人們常常把這個美麗的小玩意兒視為愛情的珍寶。
人的生命是珍貴的,唯有讓生命放射出光華,才不會枉來一世。至于紅豆的隕落,與其人的生命相比,那是微不足道的。
我在雨中撐著那把傘,聽著勻稱的“淅淅……”的雨點滴打在傘面上。我非常喜歡聽這種聲音,這樣的雨聲就像夢一樣溫柔,仿佛在繼續(xù)和我交談關(guān)于紅豆的秘密。
人世滄桑,往事如煙。紅豆在我的心中淡化了,那只是人生旅途中的一個插曲?!吧顝?fù)雜多變,喜劇會有淚水,悲劇會有笑聲”,所有的事物都埋藏著挫折與風(fēng)暴,重要的是如何面對。
我仍在雨中漫步,雨天的寧靜之美,給我一分坦然和清爽明澈的啟迪。在這如畫的細(xì)雨中,我如醉如癡,傾聽天籟……
啊,雨中的廬山!
廬山“美廬”
廬山“美廬”是一景,美廬別墅在廬山的建筑群中可謂首屈一指。那是一座歐式建筑,高大的落地窗襯托著寬敞的廳堂,整個布局華麗、明亮、氣派。
我在這座別墅里,用心環(huán)顧四周,未能覓見主人的照片。這座別墅之所以稱為“美廬”,無疑與宋美齡的名字有關(guān)。
我漫步在萬綠叢中的美廬別墅,腦海中閃現(xiàn)最多的畫面,便是優(yōu)雅、端莊、氣質(zhì)高貴的宋美齡。這位宋家的小女兒,在美國讀了中學(xué)和大學(xué),度過了對于形成她性格最有決定意義的十年,于1917回到中國。她充滿活力的個性與那個年代青年女子的規(guī)范大相徑庭。她一回國就在上海創(chuàng)辦了俱樂部,展現(xiàn)了參與社會活動的才華。那個年代的女子一般穿筒式上衣,她卻讓裁縫剪得很合體,纖細(xì)的腰部和豐滿的胸部,毫無遮掩地勾勒出來。她從那時候起,便習(xí)慣對公眾演說,她流利的英語和漢語,在演說中博得陣陣喝彩。難怪她九十多歲的時候,依然穿著高跟鞋,苗條的身材裹著柔軟的錦緞旗袍,飄飄然如少女般輕盈地登上美國國會的講壇,作一生中最后的演講。
她淵博的知識及富有哲理的詞句,震驚了在座的美國人。在我的心目中,她是美的化身,是女性中美的精靈!我并不是極端崇拜她,我只是感到作為女性,她很完美。我在臺灣欣賞過她的繪畫,她筆下的花、鳥、魚、蟲栩栩如生。她的“荷花圖”“牡丹圖”,色彩柔潤,清雅脫俗。我從她的作品中體會到她的品位、她的修養(yǎng)以及她的審美和價值觀。如果說到宋美齡的政治外交,我認(rèn)為她是一位頂級的女性外交家,她不僅有美貌,更有智慧。
據(jù)說這位蔣夫人和丈夫入洞房的時候,鄭重地向丈夫宣布:“請不要干預(yù)我的自由……”
她在丈夫心目中的地位高于一切,蔣介石求婚歷時5年之久,看準(zhǔn)的就是她能協(xié)助自己執(zhí)政,可見宋美齡有多智慧。她曾經(jīng)拒絕過為數(shù)甚多的追求者,她寧愿不結(jié)婚,也要積極投入社會工作。美國和英國在“二戰(zhàn)”中經(jīng)常讀到她對于戰(zhàn)爭發(fā)表的義憤言辭。她警告世界說,中國只不過是第一個遭受到法西斯攻擊的國家。同盟國由于目光短淺已經(jīng)使日本在滿洲的第一次失信變成為一種威脅,同盟國也會因“精神近視”而招來可悲的結(jié)局。
這位蔣夫人曾為一家英國報紙撰寫連續(xù)性的新聞報道,但是編輯總想索取聳人聽聞的消息,這打擊了她的情緒,她堅持實事求是,目睹的恐怖早已滿足了她的想象力。她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曾冒著日本的轟炸機,多次探望上海的傷病員,當(dāng)日本的轟炸機飛到上空時,車子一下滾到泥濘里,她的身體飛出窗外,滿身滿臉都是泥,美國友人端納把她拖出泥潭,說她是一個泥美人!但她顧不了許多,只在一家農(nóng)舍里休息了一會兒,拖著有些疼痛的腿,登上那輛車又在考慮下一步計劃了。
她既是一位杰出的女性,也是一位普通的女性。剛從美國回來的時候,在家中接待女友,發(fā)現(xiàn)桌子上有灰塵,喚來保姆擦洗。見保姆擦洗得不干凈,自己拿過抹布來說道:“要這樣……”她動作麻利,將桌子擦得明光锃亮。
離開廬山的那天,我的腦海里翻騰最多的畫面,不是我身處峽谷中的險境,也不是我在細(xì)雨中的遐思,而是與廬山“美廬”別墅的邂逅。
風(fēng)華絕代的宋美齡,在西安事變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她以母性的慈愛,感化了張學(xué)良,救出了蔣介石。此后,張將軍被蔣介石囚禁,宋美齡則堅守信條,或許同是虔誠的基督徒的緣故,使她不斷去張學(xué)良的寓所探望。囚禁中的張學(xué)良之所以精神振作,未曾被歲月壓垮,是否與宋美齡的呵護(hù)有關(guān)?我不得而知。
宋美齡在國民黨的政界和軍界,之所以頗有影響,與她的人格魅力分不開。據(jù)說在許多尷尬的場合,只要風(fēng)度高雅的宋美齡,莊重地出現(xiàn)在眾人面前,氣氛頓時就會緩和下來。她不僅有美貌,更有智慧和才干,言談舉止絕對令人敬佩。
別墅始建于1903年,由英國人蘭諾茲勛爵建造。1922年,蘭諾茲將別墅轉(zhuǎn)讓給巴莉女士。1934年巴莉女士將此別墅作為生日禮物贈送給宋美齡。每至夏日,宋美齡和蔣介石即來此別墅避夏。此后,該別墅即成了蔣宋之夏都官邸及主席行轅。蔣介石非常喜歡這棟別墅,給別墅起名為“美廬”。
當(dāng)我乘車下山的時候,我不禁回眸眺望,看上去那是一個美麗的凝固。
而今故人已去,“美廬”將永遠(yuǎn)銘記在游者的心上。
責(zé)任編輯:黃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