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磊, 蔡美紅, 陳小建, 吳 健, 陳玲玲
(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蘇州醫(yī)院 皮膚科, 江蘇 蘇州, 215006)
特應(yīng)性皮炎(AD)是一種慢性炎癥性的皮膚疾病,發(fā)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趨勢。AD原因復(fù)雜,食物不耐受作為特異性的食物IgG抗體介導(dǎo)的炎癥反應(yīng),可表現(xiàn)為全身各系統(tǒng)組織的癥狀和疾病,包括潰瘍性結(jié)腸炎、過敏性紫癜、濕疹、AD等[1]。本研究選擇2012年1月—2014年5月至本院就診的兒童AD患者256例,通過檢測及分析常見的14種食物特異性IgG抗體水平,進一步明確不同性別以及各年齡段兒童的食物不耐受情況,為兒童AD的個性化治療提供依據(jù)。
選擇2012年1月—2014年5月至本院就診的AD兒童患者256例。所有入組患兒均符合Williams臨床診斷標準[2]。年齡3月~12歲。按兒童不同的成長階段將所有的研究對象分為A組,嬰兒期(<1歲,38例);B組,幼兒期(1~<3歲,69例);C組,學齡前期(3~<7歲,72例); D組,學齡組(7~12歲,77例)。
收集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方法(ELISA)檢測人血清中14 種食物過敏原特異性IgG 抗體,所需試劑盒由美國BIOMERICA公司提供。結(jié)果判斷依據(jù)說明書規(guī)定的IgG 水平分為4 級,分別是0級(陰性)<50 U/mL, 1級(輕度不耐受)50~100 U/mL,2級(中度不耐受)101~200 U/mL, 3級(重度不耐受)>200 U/mL。
入選研究患兒平均年齡為(4.81±3.32)歲,其中男110例,平均年齡(4.37±3.41)歲,女146例,平均年齡(5.15±3.23)歲。男女年齡無明顯差異(t=1.864,P=0.063)。
共有32例患兒對14種食物均耐受,耐受率11.7%, 其中男10例(9.1%), 女20例(13.7%), 見表1,男女兒童食物不耐受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1.287,P=0.257);男女患兒食物不耐受強度性別分析見表2。患兒食物不耐受總陽性率為16.2%, 其中男性陽性率18.1%, 女性陽性率14.7%。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172,P<0.05)。在14種食物中,受試患兒中敏感度從高到低分別為蛋清/蛋黃>牛奶>鱈魚>大米>大豆>西紅柿>蟹>小麥>牛肉>蝦>玉米>豬肉>雞肉>蘑菇,其中牛奶、大米不同類別間的陽性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3。
14種食物不同年齡段情況見表4。各年齡段兒童檢測總項目陽性率由高到低依次為嬰兒期(19.7%)>幼兒期(18.9%)>學齡前期(17.6%)>學齡期(10.6%)。嬰兒期不耐受率最高的是牛奶,幼兒期、學齡前期以及學齡期不耐受率最高的均為蛋清/蛋黃。除了牛奶和蛋清/蛋黃,大米和西紅柿在嬰兒期中的不耐受率較高,分別為28.9%和36.8%; 幼兒期中不耐受率較高的為西紅柿與鱈魚分別為23.2%以及27.5%,鱈魚在學齡前期中不耐受率較高(25.0%),蟹在學齡期患兒中陽性率也較高(13.0%)。
表1 男女兒童食物不耐受陰性率分析
表2 男女兒童食物不耐受總檢測項陽性率分析
與女性比較,*P<0.05。
表3 男女兒童食物不耐受不同類別間的陽性率分析比較 [n(%)]
表4 不同年齡段兒童食物不耐受陽性率分析 [n(%)]
食物不耐受是一種復(fù)雜的變態(tài)反應(yīng)性疾病。它的發(fā)生是免疫系統(tǒng)把進入人體內(nèi)的某種或多種食物當成有害物質(zhì),從而針對這些物質(zhì)產(chǎn)生過度的保護性免疫反應(yīng),產(chǎn)生食物特異性IgG抗體,IgG抗體與食物顆粒形成免疫復(fù)合物,可以誘導(dǎo)濕疹、慢性蕁麻疹、AD等一系列的皮膚癥狀[3]。在中國,AD發(fā)病率占兒童皮膚病的30%[4], 其自覺瘙癢、易反復(fù)發(fā)作,嚴重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本研究提示,在12歲以下的AD患兒中,食物不耐受的總檢測項陽性率高達16.2%。略高于劉小娟等[5]對多系統(tǒng)疾病患兒的食物不耐受檢測的陽性率(12.5%), 提示在AD患兒中,食物不耐受可能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且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男女患兒的食物不耐受檢測總項次陽性率存在差異,男性明顯高于女性,與卓廣超[6]等報道比例類似。此外,本研究顯示,在各種食物類別不耐受中,除牛奶與大米外,其余食物在男女兒童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與劉小娟[5]報道的不完全一致,可能與地區(qū)以及選擇的疾病種類有關(guān)。通過對256例AD的患兒的食物不耐受檢測發(fā)現(xiàn),其不耐受率最高的分別是蛋清/蛋黃與牛奶。此類食物均為高蛋白類食物,免疫原性較強,容易造成患兒的不耐受。其中,不耐受率最高的為蛋清/蛋黃,可能因為兒童年齡較小,免疫系統(tǒng)并未完善,而且現(xiàn)在飲食解構(gòu)較為豐富,部分患兒過早接觸此類食物有關(guān)。同時,對于不同年齡段的AD患兒,其食物不耐受程度有所差異,基本上呈逐漸下降趨勢。說明年齡因素也影響患兒對食物不耐受。這可能與小兒消化功能逐漸完善,對一些蛋白消化吸收功能逐漸增強有關(guān),這對于AD兒童的飲食指導(dǎo)尤為重要。食物不耐受影響因素較多[7],與患兒遺傳因素、飲食結(jié)構(gòu),烹飪方法等均有關(guān)系,通過對食物不耐受的檢測,發(fā)現(xiàn)日常食物中存在的不適宜食物,及時針對AD患兒制定合理的飲食方案,避免不耐受食物繼續(xù)對人體造成不良影響,從而實現(xiàn)AD患兒的個性化治療。
[1] 戴亞夫, 游天建, 蔡東華. 食物不耐受與變態(tài)反應(yīng)性皮膚病的相關(guān)性研究[J]. 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 2013, 34(4): 496.
[2] 顧恒, 陳翔生. 特應(yīng)性皮炎診斷標準的評價[J]. 中華皮膚科雜志, 2000, 33(4):222.
[3] 謝志賢, 劉倩. 食物不耐受與相關(guān)性疾病[J]. 中華內(nèi)科雜志, 2006, 45(2): 150.
[4] 顧恒, 尤立平, 劉永生. 中國10城市學齡前兒童特應(yīng)性皮炎現(xiàn)況調(diào)查[J]. 中華皮膚科雜志, 2004, 37(1): 3.
[5] 劉小娟, 竺婷婷, 曾蓉, 等. 兒童食物不耐受臨床分析[J]. 中國當代兒科雜志, 2013, 15(7): 550.
[6] 卓廣超, 王昊, 鄭輝. 杭州市兒童7種食物不耐受情況調(diào)查分析[J]. 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 2009, 9(10): 2402.
[7] Han Y, Kim J, Ahn K. Food allergy[J]. Korean J Pediatr, 2012, 55(5):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