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0月10日,以色列前總理沙龍訪問了以色列南部拉哈特的貝都因鎮(zhèn)。沙龍在2001年~2006年期間擔任以色列總理職務。
1967年6月8日,以色列將軍沙龍正在用望遠鏡查看“六日之戰(zhàn)”戰(zhàn)場上的情況。
1948年以色列獨立戰(zhàn)爭期間,年輕指揮官沙龍手持沖鋒槍,滿臉笑容地向鏡頭打招呼。沙龍來自政治世家,他在以色列動蕩的時期出生,一直活躍在沖突第一線。
1973年10月,埃及蘇伊士運河西岸,以色列陸軍南方司令部將軍沙龍與以色列國防部長摩西·達揚在“贖罪日戰(zhàn)爭”期間交談。沙龍在這場戰(zhàn)爭中的英勇表現(xiàn)讓他的名譽大增。
1979年7月以色列,以色列農(nóng)業(yè)部長沙龍向司法部長什穆埃爾·塔米爾和美國貿(mào)易大使羅伯特·斯特勞斯介紹西岸定居點的地圖。沙龍在他的政治生涯中,鞏固約旦河西岸以色列定居點一直是他的工作重心。
1982年秋天貝魯特以南,以色列國防部長沙龍和茲夫·阿爾莫格將軍討論進攻黎巴嫩的事宜。以軍的突襲行動進行得十分順利,前線的巴解武裝來不及抵抗便被擊潰。幾天后,以軍完成了對貝魯特的包圍,巴解武裝已陷入絕境。接著決定之戰(zhàn),貝卡谷地空戰(zhàn):以色列軍用塑料機做誘餌將敘利亞軍的飛機位置全部暴露后,一網(wǎng)打盡,82比0的懸殊戰(zhàn)果令世界震驚。突襲中,有消息指出以軍槍殺了難民營大量無辜民眾,沙龍被指應負全部責任。
國際媒體的指責也嚴重影響了沙龍的政治前途,他引咎辭職。1983年2月14日,以色列總理梅納海姆在罷免沙龍的國防部長職務的決議中舉手贊成。
1986年3月10日特拉維夫,沙龍和妻子麗莉在右翼海魯特黨大會期間坐在臺下聆聽。
2001年1月10日耶路撒冷國際會議中心,沙龍正式復出,他以右翼利庫德黨領導人的身份參加競選。
2003年6月4日,約旦紅海首腦會議,美國總統(tǒng)小布什將以色列總理沙龍和巴勒斯坦總理阿巴斯拉在一起。2003年6月4日,沙龍同意了小布什的提議,將加沙從以色列定居點中撤出。
2004年3月15日,以色列總理沙龍出席以色列會議并發(fā)言。
2005年7月5日以色列南部,沙龍和他的保鏢們查看為撤離加沙的以色列居民準備的正在建設中的住房,這批房屋將迎來2005年7月5日首批撤離定居者。
2004年10月26日耶路撒冷,以色列總理沙龍和他的副總理埃胡德·奧爾默特在通過撤離加沙計劃會議后握手。由于沙龍采取的是利庫德黨內(nèi)大會表決,因此引發(fā)了以色列國內(nèi)左右翼其他黨派的不滿,但在國際上沙龍的做法得到廣泛贊譽。與此同時,以色列軍不斷向約旦河西岸地區(qū)移動。
2005年8月2日以色列西部城市阿什杜德,以色列總理沙龍在為“納馬爾·艾坦”港口啟用剪彩后走下舞臺。不久之后,沙龍因中風持續(xù)昏迷直至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