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諺語說,永遠不要讓人看見你汗流浹背,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一項新研究卻對此提出了反調(diào),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的組織研究副教授、該研究的共同作者之一賈里德·科爾漢說:“滿頭大汗、心跳加速,這往往是有什么事情不對勁,導致你過度緊張、措手不及、心慌意亂的征象?!彼f,“而我們的研究表明,在事情一帆風順的時候,你也會有這樣的表現(xiàn)。”
科爾漢教授和同事們發(fā)現(xiàn),當人們一邊運動(比如踱來踱去)一邊拿手機就業(yè)務條款討價還價時,談判結(jié)果將有所改善。當然,這也可能會導致摩擦。運動只能幫助那些一開始就以自信的姿態(tài)進入談判的人獲得更好的結(jié)果。相反,如果談判者很緊張,踱步實際上很可能會影響到他們的表現(xiàn)。
這項近期發(fā)表在《心理科學》雜志上的研究涉及兩項實驗。一項實驗對通過手機就購買汽車展開議價的兩組受試者進行了比較:第一組受試者在跑步機上快走(他們的平均心率為每分鐘117次),而另一組受試者則采用更緩和的速度步行(心率為每分鐘88次)。第二項實驗比較了借助手機溝通工作事宜的受試者們的經(jīng)歷;一部分受試者悠閑地散步,其他人則安靜地坐在椅子上。
正如傳統(tǒng)智慧所指出的,在精疲力竭時,那些原本就對談判心存畏懼的人只會表現(xiàn)得更糟。但更令人驚訝的是,對談判心懷期待的人顯示出了相反的結(jié)果:在溝通工作的實驗中,他們在行走時表現(xiàn)更好,對個人表現(xiàn)的自我感覺也更加良好。在跑步機實驗中,自信的談判者感覺自己在心率較高時表現(xiàn)更佳——也就是說,優(yōu)于同樣自信的以慢速步行的受試者。
實際上,關(guān)于生理和心理狀態(tài)之間關(guān)系的科學研究已經(jīng)有數(shù)十年之久。事實證明,生理和心理狀態(tài)之間的界限非常模糊。這是因為,從廣義上講,情緒包括兩個因素:生理反應,一個人的感受以及如何對這種體驗加以界定。
換句話說,同樣是心如擂鼓、汗?jié)裾菩?,一個人或許覺得這是焦慮的表現(xiàn),另一個人卻可能稱其為興奮。目前就職于哈佛商學院的學者艾莉森·伍德·布魯克斯最近進行的研究表明,在追求各種目標——如歌唱、演講、數(shù)學時,如果人們能對自己的生理反應多加留意,并將這些感覺定位為興奮而不是焦慮,那么他們的成績往往會更加優(yōu)秀。
布魯克斯女士表示,這項研究可以應用于談判。她建議人們將焦慮的表現(xiàn)“重新評估”為興奮。要做到這一點很簡單,甚至只消說一句“我很興奮”就可以了。此前的研究表明,焦慮容易讓人變得弱勢,導致他們“開價偏低,過早退出,且賺取的利潤也有所減少”。
她認為,麻省理工學院的新研究指明了一種可對抗這種不良力量的方式。
“踩上跑步機,讓你的心跳加速。一旦心率狂飆,就把這種感覺當作興奮——告訴自己,我心跳是因為‘我很興奮,而不是因為焦慮,’”她說,“然后,請一往無前大展拳腳吧?!?/p>
有一個問題尚未得到明確的解答:在談判時,體力活動以多少為宜。就目前而言,該研究的主要作者、現(xiàn)任斯坦福大學心理學研究員的阿什利·布朗表示:“我可不建議你去跑馬拉松?!?/p>
(任扶搖譯)(編輯/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