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攻占“立法院”后,嫌太熱要開冷氣;有的喝啤酒慶祝,有的忙著“打卡”;還有人提供帳篷睡袋、暖暖包、毛毯,并送來飲水、干糧,似乎擔心學生受不了壓力跑了,十足是一場派對。
一名指揮者被捕后放聲大哭,與警察抗爭時辱罵警察,受到威脅時卻要求警察保護。
這批臺灣學生到底在反什么?
臺灣發(fā)生占領“立法院”的反服貿運動,延燒至今,引起國際媒體關注。
如今,臺灣社會的另一種聲音逐漸冒起來,提出各種質疑,警察家眷和學生家長上街要求結束抗爭,各界組成反“反服貿”團體“公民正義聯(lián)盟”,也上演了反反服貿團體要沖進議場,奪回“立法院”的事件。
抗拒貿易自由全球化,
走向自我封閉
在外界看來,臺灣反服貿等于是抗拒貿易自由全球化,走向自我封閉。有評論認為,這場反服貿,其實志在今年11月“七合一”地方公職人員選舉,是一場預熱,反正如何搞,如何鬧,吃虧的必然是馬英九“政府”,失去更多選票,讓民進黨增加勝選籌碼。
如何讓這次運動和平退場,避免流血沖突,造成社會進一步對立和撕裂,考驗馬英九“政府”的領導威信。
看到這里,我們會問:這批臺灣學生到底在反什么?與中國大陸簽一項兩岸服務業(yè)貿易協(xié)議,一項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合法契約,真的是那么可怕的事情嗎?按照國際慣例,自由貿易協(xié)議不可能采取逐條審理的方式,而退回簽好的雙邊貿易協(xié)議,只是會讓臺灣失去誠信。臺灣如抗拒自由貿易競爭,抗拒全球化浪潮,其經(jīng)濟最終也會被別人尤其是主要競爭者韓國拋在后頭。
那么,為何臺灣學生要干違法的事,去癱瘓“立法院”和行政機關,破壞法治和民主制度?民主是數(shù)人頭的游戲,臺灣有2300萬人,走上凱道大游行的民眾即使有50萬人,也不能自稱代表所有人民。
這是一場“五星級”運動
說白了,這場運動變質的最大原因就是政治勢力介入,無辜的學生被政客操控,成了一場政治斗爭的馬前卒。
反反服貿的人士譏諷這是一場“五星級”運動。這批學生做了什么?他們攻占“立法院”后,嫌太熱要開冷氣;有的喝啤酒慶祝,有的忙著“打卡”;還有人提供帳篷睡袋、暖暖包、毛毯,并送來飲水、干糧,似乎擔心學生受不了壓力跑了,十足是一場派對。
學生要搞運動,卻害怕付出代價。一名反服貿行動指揮者被捕后放聲大哭,學生與警察抗爭時辱罵警察,受到威脅時卻要求警察保護,顯得嬌嫩。被稱為“草莓族”的這一代臺灣學生沒有抗壓性,卻要跟風搞運動。
難怪臺灣社會已有人在臉譜上發(fā)起“反胡鬧——我也是民意,還我‘立法院’殿堂!支持依法行政,維護社會秩序!”,要求學生們別再胡鬧下去。
(摘自馬來西亞《星洲日報》)(編輯/立原)
獨派學者發(fā)功 綠營學生打先鋒
占領“立法院”行動的組織者和多位在現(xiàn)場開課挺學生的教授,其實與綠營的關系密切,他們也許并不是民進黨員,但是綠營的支持者,甚至是重要幕僚,一些學者則是具獨派色彩。
這次運動的主角——黑色島國青年陣線領袖林飛帆、魏揚和姚黃郁芬,都是臺灣清華大學社會所學生,而該所副教授兼所長姚人多是前民進黨員,曾在謝長廷、蔡英文擔任民進黨主席期間出任主席特助,蔡英文的重要演講稿多由他操刀。另一領導者陳為廷是臺灣大學政治所學生,曾任蔡英文楊長鎮(zhèn)苗栗聯(lián)合競選總部青年后援會會長。林飛帆曾是蔡英文宜蘭競選總部青年軍;指揮攻進“行政院”的魏揚,曾是財團法人小英教育基金會實習生,并被分配在民進黨立委姚文智辦公室實習,他的外曾祖父是名作家楊逵,是日治時期臺灣農民組合的成員,曾因二二八事件被判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