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yè)革命之前,人們多死于意外與傳染病??股氐陌l(fā)現(xiàn),拯救了成千上萬人的性命,奠定了西醫(yī)在人們心中崇高的地位。但在工業(yè)革命后,疾病的類型起了極大的轉變,心臟病、糖尿病、痛風、癌癥等慢性病的比例比起過往越來越高,而且還有持續(xù)增加的趨勢,科學家們拼命往顯微鏡下找,卻找不到可以怪罪的病菌。
科學家在顯微鏡下找不到慢性病的病根,是因為它是吃出來的,是我們食物的種植、養(yǎng)殖方法不當,人們飲食極度不均衡,舍棄天然原始的食物,大量攝取加工食品造成的。它不是外來的病菌引起的,而是上述五大生化過程失衡的結果:
1.血糖失衡
2.脂肪酸失衡
3.脫水
4.礦物質失衡
5.消化系統(tǒng)停擺
我的病患開始調整飲食,均衡攝取碳水化合物、蛋白質,以及天然油脂后,通常都精神變好,身材變好,心情變好。大家大口地吃蹄膀,盡情享受美食,卻經常在改變食物后第一次去驗血時,嘎然停止。因為醫(yī)生通常會大力警告:“膽固醇會堵塞血管哦!不可以吃油哦!”醫(yī)院教育如何降膽固醇的傳單上寫著:“最好選第一組或第二組;第三組少吃?!钡谝唤M里建議:天使蛋糕、蘋果派。第二組里有冰淇淋、巧克力蛋糕、水果蛋糕。第三組里有豬舌、牛肚、干貝、雞血、沙丁魚、蝦仁、明蝦、河蝦、豬心、豬肚、螺肉、鴨肫、豬大腸和鰻魚。
我們先暫時放下膽固醇來看這張單子,想想,豬舌、干貝這樣大自然賜予的禮物,真的對身體會有害嗎?而天使蛋糕、水果蛋糕,真的會對身體好嗎?可是不敢吃油、不敢碰膽固醇,最后能吃的,就只有這些加工食品了。
膽固醇 人體救火隊
其實膽固醇在人體內是救火的不是放火的,膽固醇是油脂合成的天然物質,我們割傷后的疤,就是膽固醇做的。它是體內重要的修復原料。除此之外,它還支撐細胞膜,所以,吃油的人,皮膚都比較有彈性。
膽固醇亦是膽汁的原料,不吃油的人,無法制造高質量的膽汁,膽汁是用來分解油脂的,所以膽汁不好,脂肪酸就一定不平衡。
膽固醇亦是許多荷爾蒙的原料,它也是包在神經外層髓磷脂(myelin sheath)的原料,這層髓磷脂對神經傳導有決定性的影響。它在體內的好處,不勝枚舉。膽固醇的量是體內依需求取油脂合成的,不是吃得多,就合成得多。
不吃油、不吃肉,就只剩一大堆加工食品可以吃,要不然就拼命吃水果。不平衡的飲食,引起了第一個病根,血糖失衡。高血糖讓血液快速變酸,腐蝕血管壁,血管壁一受傷就發(fā)炎。發(fā)炎就好像拉警報,召喚膽固醇,所以,血管壁被腐蝕,膽固醇就出馬修補。
由于膽固醇是不溶于水的,所以它就坐著LDL(低密度脂蛋白)這種里面溶于脂、外面溶于水的脂蛋白,從肝臟到傷處救火。救完火后,再帶著受損的膽固醇坐著HDL(高密度脂蛋白)回到肝臟。
所以,當人發(fā)生心血管疾病時,科學家在顯微鏡下尋找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炎起因,就抓到在修補現(xiàn)場救火的膽固醇了,說它是放火的人。愈喊它是放火的,大家愈不敢吃油,愈不吃油,血糖就失衡得愈厲害,酸血腐蝕血管壁的情形就愈來愈嚴重。
最后,膽固醇覺得已無力單獨修補日益變薄的血管壁,就開始調動鈣來幫忙支撐。這樣一層一層往上補,最后就造成血管硬化。身體知道這樣修補血管壁,日后終究會堵塞血管,可是,比起讓血管壁變薄,而冒讓它今天就爆裂的危險,身體選擇了今日的生存。
不吃油,形成的另一個病根,那就是脂肪酸失衡。沒有了脂肪酸,心臟就失去了它最喜歡的能量來源,燒糖的能量雖猛,卻不穩(wěn)定,心臟跳動就會出問題。
脂肪酸一失衡,礦物質就失去了它重要的輔助因素,因此礦物質也跟著失衡。礦物質一失衡,肌肉的收縮、放松就不順,容易抽筋,因為肌肉收縮與放松靠的是礦物質間鈣與鎂的合作。所以礦物質失衡的人,很容易有抽筋、扭傷、肌肉無力等與肌肉相關的疾病。可怕的是,心臟也是肌肉組成的,你能想象心臟抽筋的后果嗎?
平衡多樣的天然飲食
到底為什么食用天然油脂和肉類,再加上碳水化合物,不只對體重有如此正面的影響,而且對血脂與血壓也有如此正面的影響呢?依食物考古學家一萬多份的研究報告顯示,這類的飲食,我們已經吃了兩百萬年了。說到底,我們老祖宗的飲食根本就是倒過來的美國農業(yè)部的飲食金字塔。
所以,真正平衡的飲食,應包含了動植物油脂與蛋白質,蔬菜、堅果與水果,再加上一整日補充水份,食物合在一起吃才能真正發(fā)揮作用。再回頭看看我們現(xiàn)在的飲食,不吃肉、不吃油,這個也不敢、那個也不碰,非得把天然原始的食物拆得面目全非才吃,這便是造成體內生理化學不平衡的主要來源。
合起來吃是食物,拆開來吃是藥物,把食物拆開來吃,一定會造成生化失衡的原因是,營養(yǎng)元素不可能在獨立運作時發(fā)揮作用,因為它們之間有人們永遠也弄不清楚的復雜關系。
比如雞皮與雞肉、豬皮與豬肉,它們之間是互助合作的關系。雞皮底下的油脂能幫助雞肉吸收,而雞肉能幫助雞皮與雞油吸收。又例如,檸檬皮下的白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P,它跟維生素C有互助合作的關系。所以如果要幫助流鼻血的病患,單單喝檸檬汁是沒有用的,檸檬的白肉與檸檬汁一起食用,才能改善癥狀。所以吃橘子時,最好不要把白絲剝掉。把食物隨便亂拆解,就會牽動它原本營養(yǎng)元素之間的關系,進而影響到它們合作時能發(fā)揮的神奇力量。
注重食物組合與攝取順序
我有很多門診病患跟我說:“你說的我統(tǒng)統(tǒng)都有吃呀!我早餐吃燕麥,中午吃色拉,下午點心吃水果,晚上吃牛排。為什么我還會有那么多健康問題呢?”這樣吃,是都有吃到,但卻不是餐餐平衡,食物組合與攝取順序都不對。
這就是飲食金字塔的另外一個重大問題,金字塔里建議的飲食是以一日為單位,在一天里,應吃幾份蔬果和肉類。這樣的建議方法,把身體的生化運作假設成倉庫,等貨全都到齊了,才開始清點和分發(fā)。我們的身體不是倉庫,它的運作好像現(xiàn)場轉播一樣,畫面一進來,就馬上播出去,也就是說,先進來的先燒。
所以,早上只吃燕麥,不吃油脂與蛋白質,燕麥一燒,就已大力地震蕩血糖了。中午再進色拉,又是碳水化合物,猛得一下就燒掉了,血糖繼續(xù)大力震蕩。下午覺得吃水果健康,所以不吃甜點就來份水果。哪知道,現(xiàn)在水果經改良再改良,甜得不得了,有時4粒大葡萄震蕩血糖的速度,要比一個用高質量奶油做的巧克力蛋糕還更快。到了晚上,才終于吃到油脂與蛋白質。這表示,在這一整天里,活動量最大的時候,這個人吃的東西都是一燒就沒了的食物。
不只如此,中餐與晚餐也是一樣。如果想吃點水果、甜點就尾隨在正餐后,讓油脂和蛋白質一起平衡血糖。再加上這些營養(yǎng)元素都能互相激發(fā)作用,所以配在一起吃,比單獨吃,更能支持復雜的生理化學運作。這,就是食物組合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