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強
摘 要:對古瓷原材料及其制作工藝的研究,能夠更好地探析瓷器呈色及其燒制工藝,為當前瓷器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在瓷器研究中,綜合運用物理、化學等方式,對其成份及工藝進行分析。而隨著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核技術在瓷器的研究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這對瓷器研究的進步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核技術;古汝瓷;呈色;燒制工藝
1 核技術在古瓷研究中的應用
古代瓷器所使用的原材料,及其燒制工藝對于其胎體和釉色等有著重要的影響。通過對古瓷器的研究,能夠探析當?shù)貧v史時期的一些特征,并且能夠實現(xiàn)對瓷器年代和真?zhèn)蔚鹊谋鎰e。瓷器中的微量元素不會隨時間的變化而產(chǎn)生變化,而這種含量極少的微量元素則是鑒定其真假的重要依據(jù)。在不同的環(huán)境及不同的技術水平中生產(chǎn)瓷器,其所含的微量元素不同,其釉層的厚度也會存在一定的不同。對于這種微量元素的測定將成為研究其產(chǎn)地、歷史及其真?zhèn)蔚闹匾罁?jù)。
對于瓷器的研究,主要有儀器中分子活化分析等有損的分析方式,以及一些無損的X射線分析等,后者多屬于核技術。核技術可以在大氣中完成對一些完整的瓷器物件的分析,其測量不會受到器物位置、體積等的影響和限制,并且能夠保證在相同實驗參數(shù)及其實驗方法下得到的結果具有重復性。因為實驗設備、地點及其人員的要求不具有特定性,并且在保證瓷器分析質(zhì)量的基礎上具有一定的充分性,這都使該種分析技術在瓷器鑒定中有著較為廣闊的應用空間。
目前,使用較多的核技術是同步X射線的熒光分析,該種分析方法是對瓷器中的元素進行分析,它能夠使元素的靈敏度及其適用范圍大為提高,并且能夠完成對多種元素的測量。質(zhì)子激發(fā)X熒光分析及其外束熒光分析方法主要應用于瓷器研究的取樣分析中,它通過對射線強度的分析、對于射線圖譜的解釋及相關數(shù)據(jù)的處理分析得出瓷器中元素的種類及其含量等。X射線的熒光分析則是利用光譜儀來完成對相關光譜的獲取及相關數(shù)據(jù)的處理等,并依據(jù)結果來分析瓷器中所含的微量元素種類、含量等。這些核技術的應用,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研究的科學性及其準確性,在當前的瓷器鑒定中有著較為廣闊的應用和需求。
2 利用核技術對釉色技術的研究
我們對汝瓷進行研究時,采用核技術對其光譜進行分析,來確定其中的微量元素的種類,再從實驗結果中研究其釉色技術。
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選擇不同顏色的瓷器殘片作為研究對象,綜合運用核技術來完成對相關數(shù)據(jù)的獲取和分析。在實驗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同顏色的瓷器殘片會產(chǎn)生不同的光譜,而這些光譜則代表著不同的微量元素的含量。通過對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到汝瓷中比較常見的著色元素為鐵、錳、一氧化碳等。而不常見的著色元素有La、Sm、Ce等,這些元素相結合形成了汝瓷特有的顏色。
從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上我們可以得到,汝瓷釉色的著色元素中鐵的含量最高,其他元素的含量都較少,這在很大程度上驗證了考古學家對于汝瓷釉色著色元素的論斷。利用這種技術,可以使瓷器中的鐵離子產(chǎn)生不同的波長,對這種光譜數(shù)據(jù)予以采集分析,而得出相應的實驗結果,這進一步讓我們對古汝瓷的釉色構成有了充分的了解。
從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知道,瓷器的釉色與Fe2+、Fe3+的濃度有關,在瓷器燒制的過程中,隨著溫度的升高,鐵物質(zhì)能夠更好地熔融,此時瓷器釉中的Fe3+離子受溫度的影響更多的轉化為Fe2+,F(xiàn)e2+/Fe3+的比值變高,從而使釉色的主波長也發(fā)生相應的變化,最終影響瓷器的呈色。因此,我們在研究汝瓷時,可以根據(jù)其鐵離子的含量及其價態(tài)來判斷其燒制過程中的溫度及其呈色。
在對古汝瓷的呈色及其煅燒工藝進行分析時,如果充分利用核技術的特點,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帶來研究的便利。在研究中,根據(jù)相關圖譜和數(shù)據(jù)來分析其形成原因,能夠更好地解釋其在燒制過程中的元素構成及其成品顏色。
3 結語
當前對古代瓷器的研究更多的是從鑒賞的角度出發(fā),在研究中,充分應用核技術等先進研究方式,能夠從瓷器元素及其含量的數(shù)值研究上獲取更多的產(chǎn)地及其歷史數(shù)據(jù)。汝瓷因其制作工藝等因素的局限,使得當前的仿制技術難以達到當時的水平。如今,綜合運用核技術,能夠對其呈色和燒制工藝有更好的研究,從實驗數(shù)據(jù)上進行分析,能夠得出其釉色呈色的主要元素及其燒制過程中溫度對于瓷器的影響等,而這些對我們的研究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李融武,李國霞,趙維娟,等.核技術在汝瓷研究中的應用[J].河南科技, 2001(8).
[2] 李國霞,謝建忠,李融武,等.用核技術研究古汝瓷的呈色和燒制工藝[J].鄭州大學學報(理學版),2002(3).
[3] 朱劍,毛振偉,楊益民,等.汝瓷成分的線掃描分析[J].核技術,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