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蔣鑫富
陽光路上
文/本刊記者 蔣鑫富
育華,是一所高度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年輕學校。
雅斯貝爾斯說: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觸碰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這樣的傳遞和喚醒永不停止。這是2014年的一個普通下午,學生黨員吳枝武以育華畢業(yè)生的身份再次來到育華,給學弟學妹們作了一場生動的報告。而在另一個教室里,有著56年黨齡的教學總監(jiān)孫祖瑛老師正在與年輕入黨積極分子們談著心。在這個學校里,“黨員結對”,“共筑中國夢”,“點亮微課堂”等一個個黨團活動和學校的老師學生們緊密相聯(lián)。每一個育華人深深懂得——
黨旗高揚,育華更顯教育活力,更具教育魅力。
育華,如花園般美麗,更如家園般溫馨。
尼采說: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中學生活,本應是人生中最美麗的篇章。看育華學子,他們馳騁球場的灑脫,俯案苦讀的寂寞和師生和諧相處的不拘一格。
育華學校黨建活動豐富多彩。
學科競賽、文體聯(lián)賽、“育華好聲音”、寢室文化節(jié)、國際文化節(jié)、“模擬聯(lián)合國”、“地球一小時”……各類活動不勝枚舉,學得盡興,玩得開心。
十八歲,拼搏是我們的信念,歡樂是我們的天性。
學生農(nóng)場、誠信小店、綠音傳播、社會實踐基地、生涯規(guī)劃指導中心,一個個新穎鮮亮的名詞后,是綠城的教育理想:讓每一個育華學子都成為具有理性精神、健全人格、深厚文化素養(yǎng)和強烈責任意識的世界公民。
課程是一所學校的靈魂,也是所有私立名校存在的原因。
顧城說:走過的人說樹枝低了,走過的人說樹枝在長。在育華,中國古代圣賢的“因材施教”和代表著西方現(xiàn)代教育形式的選課走班得到了完整的實踐,育華實現(xiàn)了必修課程的分層教學和全面走班。學生們根據(jù)學力、興趣和適應情況選擇不同的老師和班級,追求學業(yè)成績的快速提高。
學校,從來就不是工廠和流水線。這里,有著所有中國學校都有的國家和地方課程,這里,還有著跨文化素養(yǎng)、生命教育和學生自我培養(yǎng)三類核心課程,這里,還有著多達百余門精品選修課程。射箭、篆刻、法語、茶文化、企業(yè)經(jīng)營與規(guī)劃、商業(yè)沙盤模擬,這是未來企業(yè)家飛翔的源點,這是愛因斯坦的第一個小板凳,這是成功人士必須具備的心智、興趣和對生活的熱愛。
支撐著育華課程體系的是一批具有專業(yè)素養(yǎng)和執(zhí)著信念的教師。不論是省內(nèi)頂尖的教學總監(jiān)團隊、國外政府部門推薦的外籍教師團隊、還是屢獲省市大獎的學科教師團隊,或者經(jīng)過國外名校培訓的寄宿管理生活教師團隊,都在為綠城人的夢想而辛勤付出。
綠城,為創(chuàng)造城市的美麗而生。育華,從標注上綠城兩個字的那一刻起,就被深深刻上了理想主義的烙印。通過“校園文化活動+校園景象、多元多材(課程+老師)、國際化+特色班、成長與成才……”探尋教與學的真諦,是綠城育華學校為培養(yǎng)新世紀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品學兼優(yōu)學生的根本。綠城育華,為逐夢而生,他們正前進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