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高林
喝茶總是一件雅事,亦是一種文化。小時候,我家里也喝茶,那時條件有限,喝的是路邊攤上買來的廉價茉莉花茶。只要有茶葉,家里那把藤編壺套里的細瓷提梁壺便會擺在了桌上。父親抓一把茶葉入壺,把水燒得滾開,滴到地上先聽“噗”一聲響,再高高沏下。有了茶,父親便晃著腿坐在家里那個老式搖椅上,優(yōu)哉悠哉,品著他的茶,似乎就忘記了一切。那時,我沾光,嘗過父親的茶,清香可口。后來,父親也不知是得到什么高人指點,喝茶更為講究,沏茶時要先用開水把小壺涮熱,放茶葉后先沏一道水,晃晃倒出去,再沖一次才開始從第二道茶飲用,這其實這是常見的三道茶功夫??墒窃谏鲜兰o70年代的農(nóng)村,父親當時就懂得,實屬難得。
實際上,茶葉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更是一種拿得出手的待客禮。老人家告誡我們待客之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無茶不成禮!”據(jù)我所知,在上世紀60年代,家鄉(xiāng)的鄉(xiāng)親們是半年糠菜半年糧,一年四季吃不飽的??墒?,在那物資極度缺乏的年代,鄉(xiāng)場上總是還有那種木箱裝著,黑不溜秋,連梗帶葉,更談不上烘揉、干窨等程序的茶葉出售。就是這種又苦又澀的連梗茶,是當時鄉(xiāng)親們最高的待客之道,即使吃不飽飯,禮儀不可少。我長大后,也喝過類似這樣的茶葉,就是家鄉(xiāng)的苦丁茶。這種苦丁茶采摘時葉片連梗,簡單晾曬,泡出的茶水略帶紅色,對幫助消化還有一定功效。小時候,我腸胃不好,于是每天喝苦丁茶便成了我必備的功課。實際這茶并不難喝,有一種苦苦的澀味,喝了之后,感覺肚子里被刮油似的,腸胃也變得舒適起來。
今天,走南闖北,我也嘗過不少地方名茶,印象最深的是泡四川茶館。四川茶館遍地都是。泡一碗沱茶,可以讓人坐上一天。在這里,不光喝茶,還能打見識,茶館中間有個桌子,四周擺著鼓、鑼、鈸、板。不一會兒坐下個人就敲打起來,然后就有人在身后哇呀一聲,開口大唱:“凄慘慘呀……”周圍的人便跟著都吼起來:“凄慘慘呀啊吶……”我坐在里面,不會唱,隨著眾人附和。在這樣的茶館里,氣氛尤為熱烈的是人們論時事,講著老掌故,有些人還急得面紅耳赤。聊得開心了,好客的老茶客時不時把他那數(shù)尺長的細長煙管身子一轉(zhuǎn),叫著:“吸口煙吧!”當然,在茶館里還有打麻將的,有些茶館還有川劇表演。在四川的茶館里喝著茶,最能讓人感受到四川人厚實的世俗生活和歡喜勁兒。
如果做上一次調(diào)查,我相信,喝茶的人大概會多于喝酒的人。俗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不管你是富賈高官,還是尋常百姓,誰又離得開茶呢?這茶除了喝,更是融入中國人骨子里的一種文化。如果我們的生命中缺少了茶,那可如何是好?
責任編輯/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