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護理干預
劉明鴿
目的 探討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護理措施。方法 回顧性分析4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臨床資料, 對相關護理措施進行總結。結果 5例患者治療無效死亡, 余37例患者經(jīng)積極的治療與精心護理, 臨床癥狀明顯好轉(zhuǎn)出院, 其中合并Ⅰ型呼吸衰竭者,其PaO2平均上升至(80.3±5.2)mm Hg(1 mm Hg=0.133 kPa);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者其PaO2平均上升至(63.5±5.6)mm Hg, PaCO2平均下降至(51.4±4.7)mm Hg。結論 合并呼吸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病情多危重, 精心的護理干預可早期掌握患者病情的變化, 及時給予處理, 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緩解患者臨床癥狀, 改善其生活質(zhì)量。
慢性阻塞性肺?。缓粑ソ?;護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以氣流受限為特征的一類疾病, 是慢性氣道阻塞性疾病的總稱。該病在50歲以上老年人中其發(fā)病率高達15%[1]。晚期患者多由于肺通氣和(或)肺換氣功能障礙, 體內(nèi)氧分壓降低和(或)二氧化碳分壓升高, 引起呼吸衰竭, 進一步加重患者病情。本研究對42例合并呼吸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實施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 取得了滿意效果, 現(xiàn)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2012年9月~2013年10月收住本科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42例, 患者均表現(xiàn)為發(fā)熱、胸悶氣喘、咳嗽咳痰等癥狀, 實驗室檢查結果顯示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標準?;颊咧心?8例, 女14例;年齡49~72歲,平均年齡(60.3±3.6)歲;合并Ⅰ型呼吸衰竭6例,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36例。
5例患者經(jīng)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無效死亡, 余37例患者經(jīng)積極的治療及精心護理, 臨床癥狀明顯好轉(zhuǎn)出院, 其中合并Ⅰ型呼吸衰竭者, 其PaO2平均上升至(80.3±5.2)mm Hg;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者其PaO2平均上升至(63.5±5.6)mm Hg, PaCO2平均下降至(51.4±4.7)mm Hg。
3. 1 一般護理 密切觀察患者呼吸、血壓、體溫、脈搏、尿量以及精神狀態(tài)的改變, 常規(guī)檢測血氧飽和度, 發(fā)現(xiàn)檢測指標異常時及時報告主管醫(yī)師并妥善處理。采取舒適體位,一般取坐位或半坐位。床旁常規(guī)配備搶救器械和藥品, 如喉鏡、氣管切開包、氣管插管、呼吸機、吸引器、強心利尿擴血管藥物以及呼吸興奮劑等, 做好隨時搶救準備[3]。重視對患者的基礎護理, 尤其要做好皮膚和口腔護理, 避免出現(xiàn)壓瘡和口腔感染。在進行各項操作時強化無菌觀念, 防止交叉感染。
3. 2 呼吸道護理 維持呼吸道通暢是有效治療的前提和關鍵。患者呼吸道內(nèi)存留大量的炎性分泌物, 而患者不能進行有效的咳嗽, 導致痰液聚集, 無法排出。因此, 在對患者實施常規(guī)祛痰藥物或霧化稀釋痰液基礎上, 鼓勵患者進行有效咳嗽和深呼吸, 并定時給予翻身、拍背;對氣道痙攣, 明顯呼吸急促并喘息者, 可給予吸入β2受體激動劑, 如沙丁胺醇等, 接觸痙攣。對無法咳出痰液的患者, 可經(jīng)鼻氣管內(nèi)吸痰,部分患者痰量較多通過經(jīng)鼻氣管內(nèi)吸痰難以吸凈時, 可實施纖支鏡氣管內(nèi)吸痰或由氣道插管吸痰。在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的情況下, 依照血氣分析結果給予氧氣吸入以緩解低氧血癥, 對二氧化碳潴留患者, 可應用呼吸興奮劑增加通氣量以排除二氧化碳, 在操作時注意監(jiān)測動脈血氣分析結果, 隨時調(diào)整方案。遵醫(yī)囑給予解痙、平喘、化痰以及抗感染藥物,減輕患者喘息癥狀和炎癥, 必要時建立人工氣道。
3. 3 氧療護理 吸氧是緩解患者臨床癥狀和改善病情的重要措施。對Ⅰ型呼吸衰竭患者可給予高流量吸氧, 可為4~6 L/min以上, 可顯著改善患者缺氧狀態(tài), 提高動脈氧分壓。對Ⅱ型呼吸衰竭患者, 氧流量應較低, 一般控制在3 L/min以下,氧療時應注意嚴密觀察患者呼吸、心率以及皮膚, 尤其是口唇顏色, 給氧有效時患者心率下降, 呼吸困難和口唇發(fā)紺減輕;二氧化碳分壓上升時患者心率增快, 呼吸過緩, 并可出現(xiàn)意識障礙, 此時應立即通知主管醫(yī)師處理, 并及時準備輔助呼吸器械和呼吸興奮劑進行搶救[4]。
3. 4 藥物護理 ①支氣管擴張劑和呼吸興奮劑。在使用時注意控制輸入速度和濃度, 不宜過快和濃度過高, 以免引起患者心律失常、惡心、嘔吐等反應, 一般將輸入速度控制在2-3 ml/min為宜。②感染時慢阻肺患者癥狀和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 可根據(jù)痰培養(yǎng)和藥敏結果選用敏感抗生素, 注意觀察抗生素的不良反應, 避免使用廣譜抗生素, 防止二重感染。③常用的藥物有洛貝林、可拉明, 可改善呼吸衰竭患者呼吸狀態(tài), 臨床常將二者聯(lián)合使用。
隨著人口步入老齡化以及環(huán)境的惡化,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上升趨勢, 但目前對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 主要是緩解急性期癥狀、控制氣道炎癥、減少發(fā)作頻率、改善肺功能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該病的病情發(fā)展很大程度取決于家庭的康復護理, 因此, 對患者實施科學有效的護理尤為重要。本研究對42例合并呼吸衰竭的慢阻肺患者實施精心護理, 結果顯示37例患者經(jīng)積極的治療及精心護理, 臨床癥狀明顯好轉(zhuǎn)出院, 其中合并Ⅰ型呼吸衰竭者, 其PaO2平均上升至(80.3±5.2)mm Hg;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者其PaO2平均上升至(63.5±5.6)mm Hg, PaCO2平均下降至(51.4±4.7)mm Hg, 其中5例患者因年齡較大, 病程危重, 經(jīng)積極搶救并行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無效死亡。表明有效的護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緩解患者臨床癥狀, 改善其生活質(zhì)量。
[1] 文慧.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體會.中外醫(yī)學研究, 2012, 10(22):72-73.
[2]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07(30): 8-17.
[3] 葉杏花.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護理.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3, 11(4):639-641.
[4] 李玲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無創(chuàng)通氣的護理. 內(nèi)蒙古中醫(yī)藥, 2010(9):151-152.
2014-02-17]
471500 河南洛陽欒川縣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