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軍明
張愛玲是我國當代文學史上一位富有才情、影響深遠的女作家。 她善于以細膩敏感的心和冷靜清醒的眼光觀察世俗人生,從日?,嵭贾邪l(fā)掘題材,并融入自己的身世滄桑,體味微末的人生哀樂,涂抹出蒼涼的人生底色,卻又不完全絕望,仍有著生命的執(zhí)著和美感。正是她的細膩,讓她傾聽到了花落的聲音;正是她的敏感,才會將花落寫得唯美而心碎。
《花落的聲音》這篇散文,張愛玲以優(yōu)美的筆觸,共描述了六種花的凋零。文章開篇就不同凡響,先聲奪人,描寫玫瑰花兒的離枝隕落。作者聯(lián)想豐富,將玫瑰比作蝴蝶,無數(shù)中彈的蝴蝶紛紛從高空中跌落下來,比喻新穎,表達出作者內(nèi)心的痛惜之情。接著作者狀寫夜的寧靜和內(nèi)心的感覺。張愛玲將“自己的呼吸”比作“漲落的潮汐”,以動寫靜,烘托出夜晚的萬籟俱寂。喧囂的白日遠去了,這時花落的聲音卻格外響亮,聽它的感覺是揪心震驚的,如同“聽一個正在醞釀的陰謀詭計”。但無論經(jīng)歷怎樣的“驚心動魄”,都會有過后的寧靜,所以作者寫道:“早晨,滿桌的落花靜臥在那里,安然而恬靜。” “似乎比簇擁在枝頭更有一種遺世獨立的美麗。”玫瑰花哀婉凄美的結(jié)局,有一種明媚的憂傷,令人動容感懷不已。相對于玫瑰花凋零的濃墨重彩,張愛玲對于櫻、梨、桃等花的凋零的描寫則是一筆帶過。它們“輕柔飄逸”,“我從不將它們的謝落看作一種死亡”。在作者看來,櫻、梨、桃等花的凋零,沒有什么哀傷的意味,而是天使的覺悟飛揚,因而優(yōu)雅空靈之極。第五種茶花的凋落是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最令張愛玲害怕的。它的凋零過程極為迅速,極端而剛烈,有一種自殺式的悲壯,讓人心驚肉跳。擬人、夸張的修辭手法,貶義詞的連用,充分表達出作者對茶花凋落的不解和驚駭之情。最后一種小雛菊花的凋零方式與茶花卻是截然不同的,它與茶花形成鮮明的對比。它“開得不事張揚,謝得也含蓄無聲。它的凋零不是風暴,說來就來,它只是依然安靜溫暖地依偎在花托上,一點點地消瘦,一點點地憔悴,然后不露痕跡地在冬的蕭瑟里,和整個冬季一起老去?!毙‰r菊花洞察世事,睿智明理,選擇以漸進的方式含蓄低調(diào)地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將自己的生死調(diào)整至和大自然的榮枯和諧同步。綜觀全文,作者很明顯更喜歡小雛菊的凋零方式:順其自然、不事張揚,在時光的變遷中安靜溫暖地逐漸老去;最不贊成的是茶花的凋零:那種不問青紅皂白的自殺雖然悲壯,卻也顯得任性魯莽、不負責任。
透過字里行間我們不難看出,《花落的聲音》表面寫花落,其實寫人生、寫生命。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六種花的不同凋零方式隱喻著不同的人生觀和生死觀,表達的是她對生命的終極思考。女人的一生,如花落的過程,或悄無聲息或暴風驟雨,有雅有俗?;ㄊ桥说南笳?,落花方式則是不同女子的結(jié)局。來到世上的女子無論貧富美丑,都是不同類型的花,她們有各自綻放的季節(jié)和美麗,也各自有自己的歸宿和結(jié)局。有的女子如玫瑰,她們美艷動人,乃是塵世里靚麗的風景,但可惜命運坎坷,紅顏薄命,不幸的結(jié)局往往令人嘆惋;有的女子如櫻、梨、桃,她們出身并不高貴,不過是凡塵女子,但她們卻有著獨特的審美取向、精神追求。這些女子奮斗掙扎,全力以赴擺脫著平庸的生活狀態(tài),對抗著命運的安排,無論什么樣的結(jié)局,她們都值得敬畏和贊揚;有的女子如茶花,她們面對人生的苦難,往往選擇以極端的方式進行反抗,寶貴的生命常常以慘烈宣告終結(jié),其結(jié)局令人觸目驚心,扼腕不已;有的女子如小雛菊花,她們有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有自我的追求和獨特的情調(diào),面對人生的歸宿和結(jié)局,她們態(tài)度安然,含蓄低調(diào)地去面對,默默無聲地與整個時代一同進退。顯然,張愛玲更為欣賞這種不事張揚的生活方式。
讀張愛玲的這篇散文,如同趕赴一場文字的盛宴,如同進行一次精神的旅行。那些精美跳躍的文字,那些敏感細膩的情懷,那種悠遠而綿長的意境,那種絲絲入扣的哲理,如同漫天的花雨一般,一點點浸潤著讀者的心靈,讓人萌生出無限的遐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