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
(河南牧業(yè)經濟學院 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河南 鄭州 450044)
社會轉型期大學生價值觀的現(xiàn)狀與教育對策
馬麗
(河南牧業(yè)經濟學院 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河南 鄭州 450044)
當前我國正處于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從傳統(tǒng)社會向現(xiàn)代化社會的轉型期。社會體制的變革、生活方式的轉變、各種社會思潮的涌入使大學生價值觀的選擇與塑造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針對大學生價值取向多元化、價值主體個性化、價值目標現(xiàn)實化的特點,系統(tǒng)分析社會轉型期大學生價值觀形成的學校因素、家庭因素、社會因素及大學生自身的特點,引導和教育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社會轉型期 大學生 價值觀 現(xiàn)狀 教育對策
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正確與否關系到他們的學習、生活及整個人生,也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當前我國正處于從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從傳統(tǒng)社會向現(xiàn)代化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社會體制的變革、生活方式的改變、各種社會思潮的涌入使大學生價值觀的塑造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為避免當代大學生受錯誤傾向的影響,通過個人、家庭、學校和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為大學生樹立正確、合理的價值觀提供有效的教育對策。
(一)多元化的價值取向。
改革開放以前,我們生活在一個崇尚“信仰”的社會,這種社會價值取向單一,崇尚集體。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體制的轉變和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個人利益的合理性與合法性得到承認和肯定。大學生生活在多種價值觀交織、碰撞的環(huán)境下,已經不是以某種價值觀為核心的單一主導價值觀,而是以多元價值觀為基礎的價值體系。他們在個人與社會、奉獻與索取、義與利等問題的選擇上不愿偏重哪一邊,而是努力尋找“社會與個人利益并重”、“物質利益與精神追求兼顧”、“義利共濟”的最佳結合點,體現(xiàn)出當代大學生多元化的價值取向。
(二)個性化的價值主體。
在現(xiàn)代市場經濟形態(tài)下,人的個性得到極大的解放和張揚,大學生的價值取向逐漸由社會本位向個體本位轉化,他們更關心自我發(fā)展,在認知、意志、情感等方面更注重自己的意識獨立性,強調個性化。大學生價值觀中個體意識的強化和多樣化,相對過去的千篇一律、整齊劃一是一大進步。
(三)現(xiàn)實化的價值目標。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價值觀由崇尚奉獻精神、輕視個人物質利益向追求利益最大化轉變。當代大學生受到社會環(huán)境和家庭因素的影響,在價值目標選擇上更加注重現(xiàn)實生活,注重金錢的價值和感官的享受,在擇業(yè)問題上,改變以往“我是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的觀念。如今大學生普遍選擇機關單位或知名外企,看重穩(wěn)定和高薪,價值目標趨于世俗化、短期化和功利化,缺乏對精神生活的關注及對國家、社會和他人所應有的擔當。
(一)學校因素。
學校是青年大學生正確價值觀塑造的搖籃,良好的高校環(huán)境有利于大學生對正確人生價值觀信息的接受。然而社會轉型對學校德育工作沖擊非常大,長期以來形成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已不能適應形勢發(fā)展的需要。目前高校大學生價值觀教育主要通過思想品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和其他零散的課程活動進行,教學途徑的單一性使得大學生很難掌握基本的價值觀知識;在教學方法上,以單項的講授為主,沒有太多的交流與實踐,學生很難在簡單授課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二)家庭因素。
當代大學生一般都在90年代初期出生,即所謂的90后,多為獨生子女,這種家庭的教育缺陷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經濟條件下更顯突出,他們從小就習慣于以“自我為中心”。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考上大學的子女不惜一切滿足他們的各種要求,促使他們自私自利和享樂主義思想滋長。另外還有一些家長對孩子高投入、高期望,使得他們更關注自己的學業(yè)和前途,這難免使他們眼界狹窄,忽視道德修養(yǎng)和價值觀的形成。
(三)社會因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為大學生成才及實現(xiàn)自我價值提供了良好機遇,對他們價值觀的形成產生了積極影響。與此同時,目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尚待繼續(xù)健全,也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發(fā)揮了負面作用,表現(xiàn)為淡化群體、強調自我、追求物質利益享受等不良現(xiàn)象。市場經濟所特有的盲目性、自發(fā)性特點和利益原則、等價交換原則,也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大學生的價值取向。
(四)大學生自身特點的影響。
當代大學生正處于社會思想觀念轉變的活躍氛圍中,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快,但是對各種價值觀的接受程度不同,在多種價值觀并存的情況下,很難獨立地進行正確的選擇,價值觀往往呈現(xiàn)出矛盾、多元和不穩(wěn)定的特點。另外,他們喜歡按照自己的方式和個人的經驗判斷是非和處理問題,這樣很容易在價值觀的選擇上產生偏差。
(一)加強學校德育工作,教育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1.構建社會轉型期價值觀體系,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要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形成全民族奮發(fā)向上的精神力量。大學生價值觀教育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主導,結合大學生思想和生活實際,更新教育模式,以科學的教育內容和方式方法,利用各種教育陣地,通過多種渠道,全方位地開展教育,將其內化為大學生的價值觀,使價值觀教育真正與時俱進。
2.加強學校思政課教學,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內容,使其更加貼近社會現(xiàn)實、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具有更加鮮明的時代氣息。積極改變思想政治課說教、灌輸?shù)冉虒W方式,引導學生參與討論社會熱點問題,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改革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使思想政治理論教學既具有理論上的科學性和堅定性,又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和強烈的現(xiàn)實針對性,成為大學生真心喜愛、終生受用的課程。
培養(yǎng)一支立志獻身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的教師隊伍,努力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yè)務素質,對學生的行為起到相應的示范作用,為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礎。
3.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發(fā)揮隱性課程的德育功能。
校園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載體,通過創(chuàng)造一種特殊的文化環(huán)境實現(xiàn)課堂以外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效果,使學生在不知不覺、潛移默化中內化教育要求。發(fā)揮校園文化熏陶作用,運用理論、文化、宣傳等手段對大學生的人生價值取向加以正確的輿論引導,營造明朗、健康、活潑、有序的文化氛圍,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和有凝聚力的校園文化,給學生以積極的影響。開展校園人文素質教育活動和第二課堂教育,樹立全員價值觀教育意識,營造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良好氛圍,使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滲透到校園的每一個角落,更好地發(fā)揮校園文化的教育導向作用。
(二)注重家庭環(huán)境建設,為大學生價值觀塑造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圍。
家庭是學生的第一課堂,它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有著長期而深遠的影響,因此應該重視家庭環(huán)境的建設,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首先,家長要有一個健康向上的價值觀,重視個人的修養(yǎng),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其次,家庭教育增加情感教育,更好地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父母要注意加強對子女的品德、人格教育,使家庭教育建立在科學、民主的基礎之上,認真關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細節(jié),經常與孩子交流,對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及時地給孩子正確的意見和建議。
(三)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
1.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規(guī)范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
法律是最具剛性的約束機制,它既向人們提供可以做什么、必須做什么、不得做什么的行為模式,更通過對合法行為的確認、保護,對違法行為的懲罰,引導人們遵守紀律,把權利的行使與義務的履行有機結合起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建立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體系,把價值觀體系建設與法制建設結合起來,使一些基本的社會價值觀法制化,通過法律手段弘揚某些價值觀念,使大學生的價值觀建設走上規(guī)范化、制度化、法律化的道路。
2.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大學生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
宣傳、理論、新聞、文藝、出版等方面要堅決弘揚主旋律,以正面宣傳為主,樹立先進典型,抓好示范教育,為大學生價值觀形成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各類網站要把握好正確的導向,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網絡教育活動;加強對高校周圍的文化、娛樂、商業(yè)活動的管理,堅決抵制各種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對大學生的侵蝕和影響。
(四)引導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塑造正確的價值觀。
要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必須使社會的要求內化為大學生內在的需要,這樣才能使他們主動、自覺地創(chuàng)造社會所需要的價值,從而體驗到自己對社會所作的貢獻,理解人生的真正價值與意義。充足的社會實踐活動為大學生提供了展示的平臺,在豐富業(yè)余生活的同時,可以檢驗理論學習的成果。讓大學生廣泛地參與社會生產和社會活動,讓價值觀教育走出課堂,使價值觀教育教學的理論知識有充分的情感支持,達到知行統(tǒng)一。通過社會實踐,大學生自身的內在價值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出來,滿足社會和他人的需要,在為社會作貢獻、為群眾服務的實踐過程中完善和發(fā)展自己,積極地把社會認同的道德準則和價值觀念內化為自己的信念,實現(xiàn)人生價值觀的不斷升華。
(五)加強大學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在教育的過程中,重視大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使他們通過自我評價、自我監(jiān)督、自我調試,主動接受社會的主導意識形態(tài)及價值觀念,形成價值認同。同時把灌輸教育與自我教育、自我修養(yǎng)有機結合起來,使大學生由感性認同升華為理性認同,增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價值觀認同的效果。
21世紀是科技和人才競爭的時代,大學生能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直接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在他們人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高校工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要貫穿人生價值觀教育,家庭和社會也要為其價值觀的塑造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1]徐莉.當前大學生價值觀現(xiàn)狀及教育對策[J].傳承,2007.
[2]童政權,李公根.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現(xiàn)狀及對策思考[J].中國集體經濟,2008.
[3]張琳.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現(xiàn)狀、特點及其引導[J].科技創(chuàng)業(yè)月刊,2006.
[4]胡欽太.新形勢下大學生人生價值觀教育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8.
2013年度鄭州市社科聯(lián)課題“社會轉型時期大學生價值觀的現(xiàn)狀與培養(yǎng)研究”(編號:JX20140728)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