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永青 謝艷霞
漯河醫(yī)學高等??茖W校第二附屬醫(yī)院 漯河 462000
口腔頜面部組織在人體結構上起著重要的作用,其有效地維持著面部容貌。同時,也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始端[1]。舌根癌患者由于行舌半切除術,患者舌根缺損,切除患側莖突肌、部分舌骨肌,導致口腔頜面部組織有所缺損,使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破壞,患者因面部容貌失去支撐、咀嚼及發(fā)音功能受損而焦慮、抑郁,喪失信心,生活質量嚴重降低[2]。2011 -02—2013 -02,我院對90例舌根癌患者分別實施選取股前外側皮瓣、胸大肌皮瓣、背闊肌皮瓣修復口腔頜面部組織缺損,并比較治療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90例舌緣后三分之一未過舌中線的舌根癌患者,均行半舌切除術,手術切除患側咽前、后柱和莖突肌、部分舌骨肌以及對側舌外肌。隨機分為3 組分別實施選取股前外側皮瓣、胸大肌皮瓣、背闊肌皮瓣修復口腔頜面部組織缺損,每組各30例,其中股前外側皮瓣組患者中男22例,女8例。年齡24~63 歲,平均(42 ±2.5)歲;胸大肌皮瓣組患者中男20例,女10例,年齡21~64 歲,平均(45 ±2.0)歲;背闊肌皮瓣組中男24例,女6例,年齡26~67 歲,平均(46 ±3.5)歲;3 組在年齡、性別以及手術方式等方面相比較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全麻取仰臥位。皮瓣設計:股前外側皮瓣主要供血動脈是旋股外側動脈降支,該動脈在肌間隙中的淺出點為髂前上棘與髕骨外上緣連線的中點。皮瓣切除至闊筋膜下,切除范圍根據(jù)受區(qū)缺損面積。根據(jù)受區(qū)設計皮瓣:切開皮瓣內、外側緣至闊筋膜下,向內、外分離至股外側肌與股直肌間隙。完成皮瓣四周的游離,逆向游離血管蒂。受區(qū)完成準備,斷蒂,將皮瓣連同蒂一齊移植于受區(qū)。供區(qū)創(chuàng)面直接縫合。
1.3 觀察指標 皮瓣成活率:即移植皮瓣成活例數(shù)占總例數(shù)的百分比。滿意率:根據(jù)我科室自制的患者滿意度調查表,包括??谱o理能力、皮瓣成活情況、面部容貌恢復狀況及舌功能恢復情況等內容,總分100 分,≥90 分評“優(yōu)”,(80~89)分評“良”,(60~79)分評“中”,<60 分評“差”,滿意率為評“優(yōu)”和“良”的患者總數(shù)占總例數(shù)的百分比。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7.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結果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P <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各組皮瓣成活率分析比較情況 股前外側皮瓣組皮瓣成活27例,成活率為90%;胸大肌皮瓣組皮瓣成活12例,成活率40%;背闊肌皮瓣組的皮瓣成活6例,成活率為20%;股前外側皮瓣組皮瓣成活率明顯高于胸大肌皮瓣組和背闊肌皮瓣組,各組相比較差別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Z =4. 36,P <0. 05),具體見表1。
表1 各組皮瓣成活率分析比較情況 (n)
2.2 各組患者滿意率分析比較情況 股前外側皮瓣組患者評“優(yōu)”28例、“良”1例、“中”0例、“差”0例;胸大肌皮瓣組評“優(yōu)”10例、“良”3例、“中”14例、“差”3例;背闊肌皮瓣組評“優(yōu)”3例、“良”2例、“中”14例、“差”11例;股前外側皮瓣組患者滿意率顯著大于胸大肌皮瓣組和背闊肌皮瓣組,各組相比較差別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Z=3.12,415,P <0.05)。
隨著外科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與進步,對于口腔頜面部組織缺損的修復術也更加優(yōu)越[3]。隨著患者的要求提高修復術也不斷的精確,不僅要恢復口腔頜面部的解剖結構,恢復患者的容貌,還要恢復其生理功能,如咀嚼、語音等[4]。目前,多采用皮瓣移植術修補缺損,一般選擇部位為顧前外側皮瓣、胸大肌皮瓣、腹直肌皮瓣以及背闊肌皮瓣等[5]。所謂皮瓣移植也稱帶蒂移植,普遍認為皮瓣由皮膚和皮下組織構成,可以從身體的某個部位移植到另一部位,需要一個或兩個蒂相連,再進行血管吻合[6]。因為,早期皮瓣還未融合于受區(qū),此時的營養(yǎng)和血液依靠蒂來供給[7]。逐漸地,皮瓣便會形成新的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這時候的蒂即可切除,完成皮瓣移植過程。
研究過程中,我們需要觀察各組皮瓣的存活情況,有無血運障礙,觀察各組患者皮瓣處皮膚顏色、溫度及動脈搏動情況,另外,有無皮瓣血腫發(fā)生。本研究中,各組患者皮瓣移植失敗有:骨前外側皮瓣組患者有2例皮瓣出現(xiàn)血運障礙,1例血腫;胸大肌皮瓣組患者有16例出現(xiàn)血運障礙,2例血腫;背闊肌皮瓣組患者有18例出現(xiàn)血運障礙,4例血腫,2例感染。
在本次研究中選取舌根癌患者行舌半切除術后利用股前外側皮瓣修復,優(yōu)點在于它是穿支皮瓣,無需動用主干血管,切除旋股外側動脈不會影響到股部血運[8]。并且,其蒂較長,直徑較大,有利于血管吻合。另外,股前外側皮瓣組織量充分,對舌部起到有效的填塞。當然,也存在一些不足,神經(jīng)與血管伴行,這為動脈的游離增加了難度,對于術者的要求高,需要準確掌握解剖結構,動作輕柔,經(jīng)驗豐富。
綜上所述,股外側皮瓣修復口腔頜面部組織缺損的效果較好,皮瓣移植后成活率較高,受到大多數(shù)患者的好評,從而獲得較高的滿意率,值得臨床上廣泛應用。
[1]李遠輝,張光明,楊運發(fā),等.股前外側皮瓣移植修復四肢及口腔頜面軟組織缺損[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0,14(44):8 323 -8 326.
[2]徐中飛,譚學新,秦興軍,等.影響頭頸部游離皮瓣移植成活的因素分析[J]. 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10,8(3):265-268.
[3]馮云,李文婷,王乃利,等.股前外側穿支皮瓣的解剖學研究及其在頭頸修復中的意義[J].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學報,2010,32(1):81 -84.
[4]羅瑞華,齊金星,趙銘,等.削薄股前外側皮瓣游離移植修復舌癌術后缺損的臨床療效[J]. 武漢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2,33(4):585 -586,593.
[5]楊建平,劉美綢.游離腓骨肌皮瓣及CT 血管造影術在下領骨缺損重建中的應用[J]. 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2011,27(1):92 -94.
[6]嚴斌,李哲光,游士奇,等. 胸鎖乳突肌肌皮瓣12例和胸大肌肌皮瓣5例修復舌根癌術后組織缺損比較[J]. 口腔醫(yī)學,2009,29(12):671 -672.
[7]劉小娜.游離股前外側皮瓣修復口腔癌術后軟組織缺損的圍手術期護理[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0,14(20):21-22.
[8]吳靜芬,諶永毅,陳云芳.游離股前外側皮瓣修復口腔頜面缺損患者的術中護理[J]. 護理學雜志,2010,25(10):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