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玲
(大慶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 163515)
創(chuàng)傷是指機體受到外界某些物理性、化學性或生物性致傷因素作用后所引起的組織結構的破壞。是機械致傷因子造成機體的結構完整性破壞。
按創(chuàng)傷的嚴重程度及依輕重緩急的處理順序分為三類(1)危重傷:創(chuàng)傷嚴重,傷員有生命危險,需行緊急救命手術或治療。生命體征表現(xiàn):呼吸<10次/分或>35次/分,毛細血管充盈時間>2秒,脈搏≥120次/分或 <50次/分,意識障礙嚴重。如窒息、內臟大出血、顱腦傷合并顱內血腫或腦疝形成、張力性氣胸等。(2)重傷:傷員生命體征穩(wěn)定,需手術治療,但可以在一定時間內做好術前準備及適當檢查,可力爭在傷后12小時內急救處理者。如胸外傷不伴有呼吸衰竭、胸腹貫通傷而無大出血可能、深部軟組織傷未發(fā)生休克等。此類傷員需嚴密觀察,防止因處理不及時而轉為危重傷員。(3)輕傷:傷員意識清楚,無生命危險,現(xiàn)場無須特殊處理,手術可延至傷后12小時處理。如為感染的軟組織傷、閉合性四肢骨折、局限性燒傷等。
2.1 詳細詢問病史 包括受傷時間、地點、受傷機制,傷后癥狀及處理經過。
2.2 檢查受傷部位、受傷情況 檢查機體重要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受傷情況,判斷是否危及生命,也就是評估傷情,初步診斷。
本著“首先救命、先急后緩、及時、有效、安全”的原則。
3.1 保持呼吸道通暢有氣道梗阻發(fā)生呼吸困難時必須開放氣道,迅速清除口腔、鼻腔內的異物,向前托起下頜,把舌拉出,頭偏向一側,然后插入鼻導管以解除窒息,呼吸衰竭時果斷及時地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
3.2 維持有效循環(huán) 迅速建立靜脈通路,保證通暢的輸血輸液途徑。根據(jù)患者血壓、脈搏、尿量、心臟情況及病情變化隨時調整輸液速度及用藥。由于大出血致失血性休克時,就要同時建立2—3條靜脈通道,一般選用18—20號套管針,穿刺部位選擇為:頭胸部損傷建立下肢通道,腹腔臟器、骨盆及下肢操作選用下肢靜脈、頸外靜脈、鎖骨下靜脈為宜,以達到迅速擴容,必要時加壓輸血輸液。
3.3 有效控制出血腹腔或胸腔發(fā)生開放大出血時采用填塞紗布加壓止血;對于四肢大血管出血時及時用加厚敷料加壓包扎,并抬高患肢,若無效用氣壓止血帶止血。盡量減少出血,穩(wěn)定病情,為進一步搶救治療贏得時間。
3.4 做好術前準備一般這種急癥患者都需要進行急診手術,這就要求我們進行緊急處理的同時做好術前準備工作,如備皮、測敏、交叉配血及抽血化驗等項目,并與手術室和臨床醫(yī)生取得聯(lián)系。
準確及時觀察記錄傷員的各項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保證各種引流的通暢,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和量的變化,為搶救治療提供依據(jù)。詳細記錄搶救治療經過,用藥情況及護理經過。
急診病人的心理護理創(chuàng)傷在精神上對病人是一個突然的沉重打擊。且多伴有嚴重內外出血,疼痛甚至影響器官功能。神志清醒的患者感到焦慮,驚恐不安,痛苦呻吟。我們護理人員在做好創(chuàng)傷急救外,及時疏散驚慌的家屬及圍觀人群,減少外界刺激,多加安慰體貼、照顧,使其鎮(zhèn)靜下來。
6.1 閉合性創(chuàng)傷患者的護理對于閉合性損傷患者,應密切觀察生命征變化,注意有無深部組織和器官損傷,對擠壓傷者應觀察尿量、尿比重和尿色,注意是否發(fā)生急性腎衰竭。局部制動和護理,抬高患肢15°-30°,以利于血液回流,減輕腫脹和疼痛,早期給予局部冷敷,以減少滲出和腫脹,48-72小時后;改用熱敷和理療,促進吸收和炎癥消退;對血腫較大者,應在無菌操作;下穿刺抽吸,并加壓包扎;病情穩(wěn)定后,配合理療和按摩,功能鍛煉,促進傷肢功能盡快恢復。
6.2 開放性損傷患者的護理 (1)傷口護理保持敷料清潔。四肢創(chuàng)傷應抬高患肢,并適當固定制動。若傷口內放置有預防性橡皮片引條,應于術后24-48小時去除。(2)病情觀察觀察傷口情況,如出現(xiàn)紅、腫、熱、痛等感染征象時,早期可用紅外線等照射;如已化膿,應及時拆除縫線,敞開傷口換藥。注意傷肢末稍循環(huán)情況,如發(fā)現(xiàn)肢端蒼白或發(fā)紺、皮溫降低、動脈搏動減弱時應估計原因并報告醫(yī)生及時處理。(3)用藥護理常規(guī)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應用破傷風抗毒血清預防破傷風。(4)支持療法按醫(yī)囑給予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失調,提供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飲食,必要時行胃腸道外營養(yǎng)支持,糾正負氮平衡,促進創(chuàng)傷的愈合。(5)功能鍛煉病情穩(wěn)定后,應鼓勵并協(xié)助患者進行早期活動,指導患者進行肢體功能鍛煉,以促進功能恢復和預防并發(fā)癥。
總之,由于創(chuàng)傷患者一般遭遇突發(fā)事件,心理壓力大,而且術后麻醉作用消失后損傷的組織仍持續(xù)釋放某些致痛物質,并作用于游離神經末梢,降低疼痛受體的高閾值,使患者產生疼痛,睡眠發(fā)生異常,影響機體康復,故心理及術后疼痛護理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