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蘭
(昆山市正儀中學,江蘇 昆山 215347)
《語文課程標準》把“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放在課程總目標的首位,突出顯示了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健康的情感和正確的價值觀的重要性?!熬Y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闭Z文教學過程不僅是一個“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認知過程,更是一個“陶冶學生情操,引導學生走向正途”的情感教學過程。情感就像一條彩帶,貫穿于語文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連接著教材、老師和學生。語文教師要善于利用語文教學的學科優(yōu)勢,用情感影響學生的行為,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獲得一種美的享受。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應通過各種方式培養(yǎng)學生情感,具體做法如下:
導語是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的突破口。新穎獨特的導入語能起到一鳴驚人的效果,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妙用。好的導語,往往就像磁鐵一樣緊緊吸引學生的有意注意,引領學生登堂入室,很快進入到教學情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于漪老師在教《孔乙己》這篇課文時,一開始便設置了懸念。她說:凡讀過魯迅小說的人,幾乎沒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讀過《孔乙己》這篇小說的,幾乎沒有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這個“苦人兒”的形象的??滓壹菏且粋€怎樣的藝術形象?我們仔細讀這篇文章之后,就可以得到回答。于漪老師針對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巧設問題,造成懸念,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往下講述效果自然會好。
導語藝術是語文課堂教學藝術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導語如同剛剛開啟的大幕,能讓學生看到精美的舞臺布景;猶如樂章的序曲,能讓學生置身于唯美的意境之中;又像是一把金鑰匙,能為學生打開知識殿堂的大門。常見的幾種導入新課的方法有:1.承啟式導語。2.激趣式導語。采用游戲的方式,采用歌曲、戲劇或故事等導入新課。3.情境式導語。如運用音樂導入,音樂能把學生帶到一個美好的情境,讓學生陶醉在音樂中,在音樂情境中主動學習。4.懸念式導語。于漪老師的《孔乙己》導入就是如此。通過設置疑團,激發(fā)學生尋求答案的欲望,帶著這種強烈的愿望去學習,效果一定會事半功倍。
文章不是無情物,枝枝葉葉總關情。文學作品越好,作者的思想感情越強烈、越真摯。想要有效的領會作品的思想情感內涵,必須借助于朗讀體味,揣摩其內在意蘊。這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會受到熏陶和感染,達到先聲奪人,以情感人的效果?!皶x百遍,其義自見,”足見朗讀的重要性。
葉圣陶先生稱朗讀為美讀。他在談到美讀時說:“所謂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這無非如孟子所說的‘以意逆志’,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諸如此類。美讀的方法,所讀的若是白話文,就如戲劇演員讀臺詞的那個樣子。所讀的是文言,就用各地讀文言的傳統讀法,務期盡情發(fā)揮作者當時的情感。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說些什么,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感通了,無論興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獲?!保?]188葉先生改變了“有口無心”式的閱讀方法,提出要做到出于口、聞于耳、記于心,調動所有的感覺器官,達到讀者與作者的情感相通,這對于我們的語文教學來說是非常有益的。
教師的朗讀應該生動形象,讀出抑揚頓挫,具有激發(fā)性和感染力。如進行《春》的朗讀教學時,教師宜用舒緩而欣喜的語調,再現出柔韌的春草、美艷的春花、和煦的春風、濕潤的春雨等形象,使學生既感受到生意盎然的美好春光,又充滿奮發(fā)向上、積極進取的美好情懷。在講授《荷塘月色》時,教師可采用低沉而緩慢的語氣語調,渲染出一種不滿現實黑暗卻又無法超脫的苦悶、彷徨之情,這樣就可以準確地把作者的“淡淡哀愁”傳達給學生,使學生較為準確地理解課文。
這里的“教”是指語文課的教材。語文教材豐富多彩,有情景交融的詩歌,有如詩如畫的散文,有曲折生動的小說……無一不是蘊含濃郁的情感色彩,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也指具體的語文課堂教學。教育的終極目標在于培養(yǎng)人格完善的人,提倡情感教育。文學作品的教學,是語文閱讀教學中最能觸及人的靈魂和最具藝術魅力的內容。教師講授知識時,要盡可能地與情感建構聯系。教師應該認真鉆研教材,領會德育美育滲透的目標,引導學生挖掘課文中極富感情的內容,引導學生歷經分析、理解、品味、鑒賞的思維過程,來感染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的性情,叩開學生的情感之門。在具體的教學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情境(如圖畫、音樂、幻燈、電影、錄像等),通過渲染氛圍、體驗情境,來陶冶學生的情感,實現老師學生心靈的溝通。
《紫藤蘿瀑布》中,作者宗璞受到輝煌的紫藤蘿瀑布的啟示,感受到了生命的永恒,心中的焦慮悲痛最終化為精神的寧靜?,F實生活中,有些學生受到一點點挫折困難就受不了,要死要活的。我意味深長地說:“花的生命都如此的頑強,十幾年的風風雨雨還能長得生機勃勃,作為人類我們還有什么可害怕的呢?”同學們由此感悟出只有熱愛生命,生命之花才會開得鮮艷而茂盛。
在新形勢下,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煩惱和困惑,迫切需要生命教育予以引導,幫助他們正確處理“生命與自我、生命與他人、生命與社會、生命與自然”的關系,以便形成健康的心靈。而莫懷戚的《散步》正好就是這么一曲生命的頌歌,教師要引導學生好好體會。
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教師的行為和活動對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起著潛移默化的重大影響,語文教師尤其如此?!耙霾リ柟獾絼e人的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眰鞯勒弑仨毬劦涝谙?,自身也必須有高尚的靈魂。教師不僅要有較高的文化修養(yǎng),而且還要有較高的道德修養(yǎng)?!皩W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要有著對生活的愛,常懷感恩之心,發(fā)現并感受生活的美,言傳身教感染并影響著學生。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一定要先做到。教師要以身作則,用人格力量來教育和感染學生。做一個高尚、正直、無私、有愛心、有獨特人格魅力的人。語文老師更是要有一點真性情。杜甫說:“由來意氣合,直取性情真?!俺C情,做作,市儈,虛偽,俗氣,都是性情的天敵。太世俗,是做不好語文老師的。[2]296只有這樣,我們的言行才能對學生產生震撼,才能吸引、感動、教化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一篇好的文學作品總有一些言簡意賅、言簡意深、言簡意豐的語言,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情感,就要引導學生重錘敲打,使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得以閃光,以引起學生的共鳴。
“情商是決定人生成功與否的關鍵”,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根不斷的“情”弦,每一篇文章都有某種或強或弱的“情”音,積極的情感是照亮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光源,而語文就是充滿情感的沃土。語文教學呼喚著情感,作為語文教學工作者,我們要把這種情感傳達給每一個學生。只有師生心心相印,情感相融,才能真正感受到語文的藝術魅力,陶冶情操。
[1]葉圣陶.葉圣陶教育名篇[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黃厚江.語文的原點——本色語文的主張與實踐[M].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
[3] http://blog.163.com/ajbzjyf@ 126/blog/static/9712101120089763035848/
[4]陸海娟.讓語文課堂“美”起來[J].新課程學習(社會綜合),2009(9).
[5]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6]肖川.教育的理想與信念[M].岳麓書社,2002.
[7]李志軍.構建語文課堂教學藝術之美[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0(3).
[8]http://www.fjzzjy.gov.cn/newsInfo.aspx?pkId=57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