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慧
(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qū)八角臺小學)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總要求學生多讀些課外書,但結(jié)果卻不盡人意。究其原因是學生對課外閱讀缺乏興趣。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該為學生做些什么呢?思來想去,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激發(fā)學生們的閱讀興趣?!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要對閱讀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就會從“要我讀”變成“我要讀”,就會積極主動地去閱讀各種各樣的課外書籍,在浩瀚的書海中自由自在地遨游!因此,在教學中我經(jīng)常變換花樣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學生課外讀物的選擇上,什么樣的才是好的?有些老師會認為,經(jīng)典的都是好的。能夠流傳下來的經(jīng)典固然是好的,但若不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一味選擇經(jīng)典讓學生閱讀,只會讓學生“消化不良”。我認為,沒有最好,只有最合適。只要是學生感興趣的、適合其閱讀年齡特征和現(xiàn)有閱讀水平的,都是好的,都可以走進課堂。
請看這一閱讀目標規(guī)劃:
低年級:各種版本的教材、兒歌、童謠、韻語、詩歌、小故事、繪本;
中年級:詩歌、故事、各種版本的教材,各類兒童文學讀本;
高年級:《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論語》《道德經(jīng)》四大名著及各種書報刊物。
這一規(guī)劃可以看出閱讀的階梯遞進目標,基本符合學生的閱讀年齡特征。有了低中年段的積淀,才有高年段的讀寫自如。總之,閱讀文本的選擇應該避免盲目性、隨意性,要講求有序、適度、高效。
我在為學生選擇課外閱讀讀物時,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guān)的書籍或文章。
2.與年齡特點適宜的書籍或文章。
3.與時事緊密結(jié)合的書籍或文章。
教師結(jié)合教材文本適度地拓展相關(guān)內(nèi)容,如主題相同的短文、片段,或鏈接與教材文本關(guān)系密切的課外知識,將教材文本置于更廣闊、更開放的知識體系之中,能使學生對教材文本的理解更深刻。教師適度拓展與時事相關(guān)的內(nèi)容,不但為學生提供了一扇了解國家大事、了解世界的窗口,而且為他們構(gòu)建了一條與外界互相溝通交流的橋梁,時刻保持對國家、社會、他人的關(guān)注。我們的語文教育正是要培養(yǎng)這種與社會接軌、與時代適應的人才,而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傻子。
我們的語文教材文章數(shù)量非常有限,學生的視野非常狹窄,只有多讀課外書,才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因此,學生每學完一篇課文,我都會向?qū)W生介紹與這篇課文相關(guān)的課外書,讓學生去閱讀。例如,我在講《懷念母親》這篇文章時,文中有這樣一段話:“我痛哭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于地下……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shù)十年如一日?!睂W生不太了解為何母親去世,作者會如此悲傷,如此痛徹心扉的悔恨,學生因缺少體驗而難以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于是我讓學生在課下拓展閱讀《賦得永久的悔》。學生從中了解到作者季羨林家庭貧困,他很小的時候就離開家到外地求學,與母親相處的時間很少,一直沒能承歡膝下,他發(fā)誓等到大學畢業(yè)找到工作后要好好回報母親,可沒能等到他大學畢業(yè),母親已棄養(yǎng),這種“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遺憾令他心中無比自責和悔恨,所以才會有“隨母親于地下”的想法。這段生動、鮮活、感人的文字材料給學生提供了理解課文的支撐點,豐滿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當學生感受到這份濃重的母愛和永久的悔恨后再理解課文,自然水到渠成。
又如,學習李少白的《中華少年》后,我為學生補充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延伸閱讀;學習《爭吵》后,我推薦學生閱讀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學習《少年閏土》時,我出示《故鄉(xiāng)》中描寫三十年之后魯迅再回故鄉(xiāng)和閏土見面的那段文字,讓學生感嘆人物的悲慘命運源于現(xiàn)實的黑暗;針對最近頻繁發(fā)生的中日雙邊事件,我建議學生多多關(guān)注報紙網(wǎng)絡電視中的相關(guān)報道……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引導并長期堅持下去,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大大提高了,讀書的熱情也高漲許多。
學生喜歡看電視,在平時教學時,我通過電視來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例如《愚公移山》動畫片、《紅樓夢》《三國演義》《西游記》電視劇等,我充分利用我班的“班班通”工程,下載一些動畫片、連續(xù)劇等,讓學生在教室里也能看到自己喜愛的動畫片、連續(xù)劇,隔一段時間看一部,學生的情緒高漲!看完之后,我隨即向?qū)W生推薦相關(guān)的課外書。如《西游記》《紅樓夢》等四大名著,如果沒有一定的文學素養(yǎng)是很難看懂的,在學生看過電視版的四大名著后,對里面的劇情有了一定的了解,學生就不會有畏難情緒,閱讀起來也就非常輕松,這樣就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如果教師放任自流,只在口頭上要求讀課外書,沒有把閱讀做到實處,肯定沒有任何效果的。所以,在學生讀書的過程中,我們要多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如“講故事”比賽、“好書推介會”、“手抄報”評選、“詩歌朗誦”比賽等,這些活動能有效地檢查學生近期的閱讀情況、鞏固近期的閱讀成果,讓學生享受閱讀的樂趣,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點燃學生的閱讀熱情,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推動課外閱讀步步深入!
在這么多的課外活動中,學生最感興趣的就是“講故事”。學生很喜歡聽故事,在為學生講故事前,我總會精心篩選,選擇學生喜歡聽,樂于接受的故事,在每次講完課,我總會留出幾分鐘時間來給學生講故事,學生一聽到講故事,一節(jié)課的疲憊立即消失,重新打起精神來,兩眼閃著興奮的光芒。每節(jié)課的最后幾分鐘是學生最快樂的時光!每次講完故事后,我順勢問學生:這個故事好聽嗎?趁機向?qū)W生推薦這本書,效果好極了!證據(jù)顯示:讓不再愿意閱讀的青少年和五六歲的孩子們一樣聽故事,很容易讓他們有重拾書本閱讀的欲望!學生喜歡聽故事,慢慢地他們就會捧起書本讀故事!
光靠老師“講故事”還遠遠不夠,還要讓學生動起來。所以我開展“講故事”比賽,學生有競爭意識,都不想輸給別的同學,都想在學生面前大顯身手!這樣,他們就會到處去找自己感興趣的課外書,從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故事,有的風趣幽默、有的驚險刺激、有的意味深長……比賽結(jié)束后,我們還會評選出“故事大王”并頒發(fā)獎品(獎品也是課外書)。這樣的比賽,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點燃他們的讀書熱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堅信: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努力,不停地思考,不斷地實踐,學生定會對閱讀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定會愛上閱讀!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1]小學語文課程標準.
[2]打造兒童閱讀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