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丹
(長春市第二十五中學)
陶行知先生說:“我們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fā)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新的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初中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是本課程建構的基礎,是本課程的一個基本理念?!毙抡n程的實施,要將學生課堂學習間接經驗與現實生活直接經驗結合起來,課堂知識學習與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結合起來,設計各種學生感興趣并且能積極參與的學習活動,順應學生學習規(guī)律,掌握知識,發(fā)展技能,把生活世界提供給學生理解和體驗,使他們在與生活世界的溝通中,感受到生命的崇高,學會生存、合作與發(fā)展。
課堂教學是傳播和獲取知識的主渠道,為此我把學生的現實生活作為課程內容的重要源泉,密切聯系學生生活的主題,讓學生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在教育的過程中感受生活、參與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享受生活,逐步探索出了源于生活的思想品德課教學模式,這一教學模式可以概括為“生活引入——生活教學——回歸生活”的統(tǒng)一體。
在學習北師版七年級上第六課《禮貌待人》這一課時,我充分挖掘教材的生活內涵,注重生活化的預設。同時,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積極實踐,注重課堂的生成,讓學生體驗展示生活,引領自己的生活。
我們不應把學生的頭腦當成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要把他當成一把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為此,課前我安排了三名同學表演了情境劇《小強愿意幫誰》,展示的是兩位同學在請教小強問題時的不同態(tài)度,一個態(tài)度蠻橫,毫不客氣,而另一為同學則態(tài)度謙和,溫文爾雅。請同學們思考問題。(1)小強面對兩位同學的不同態(tài)度,感受會是一樣嗎?(2)小強為什么會有不同的感受?(3)如果你是小強,你會更愿意幫誰?面對這樣一個熟悉的生活情境,學生們有話可說,紛紛舉手發(fā)言,引出本課的主題——禮貌的重要性。
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課堂教學更接近現實生活,使學生如身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如行云流水般引出本課。
《思想品德課課程標準》要求,以學生為本,以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為宗旨,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的基礎上明理,在明理的基礎上踐行。在接下來的教學活動中我設計了如下教學活動:我讓學生觀看一段三軍儀仗隊在接受檢閱時的錄象,讓他們欣賞儀仗隊的颯爽英姿。然后讓學生根據他們所觀看的,叫幾名學生上來學一下,讓他們體驗一下禮儀的風采。接著聯系學校生活的實際,作為中學生該以怎樣的禮儀來展示我們的風采。隨后讓學生分組表演如何站、立、行、坐、笑,讓他們評價一下誰最能體現我們中學生的風采。重視學生的直接經驗,根據學生認知水平、生活經理等實際情況,創(chuàng)設情境,更有利于學生體會內容。
把課堂變成展示學生思想、情感和行為的舞臺,教師只做一個旁觀者,就讓我們微笑著看學生自己搭建的“舞臺”上盡情地展示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情感世界,展示自己的的道德行為,并讓他們在主動參與、充分展示的過程中,在心靈上有那么一點觸動,在情緒上有那么一點感染,在情感上有那么一點體驗。
在學生展示禮儀風采之后,我趁熱打鐵,進一步推廣,當你遇到如下情況時,你會怎么辦?(1)你的同桌不小心把墨水濺到了你新買的白襯衫上;(2)當你獲得“三好學生”榮譽稱號,上臺領獎時,你該怎么做?教師引導啟發(fā)學生,在生活的各個領域禮貌都有不同的要求,通過表演告訴大家上述情況你該怎么做?從而引出,要做到講禮貌、態(tài)度應誠懇、儀表應大方、語言應文明、行為應得體等。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認知有展現的過程,情感有渲染的過程,行為實踐有親自體驗的過程,這些過程都有利于促進學生的主動發(fā)展,學生通過自己活動獲得的感受是有血有肉的,是自己總結出來的認識,特別可信,促使學生實現生活和知識的統(tǒng)一。
思想品德課具有鮮明的生活化特征,決定了生活才是教學的起點,也是教育的歸宿。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為生活服務,以提升生活質量為總之的教學,才具有強大的感召力,才能實現其應有的意義和價值。
在本課的最后,我結合長春市目前“爭創(chuàng)文明城”這一重大時事,引導學生討論:長春創(chuàng)文明城有何重大意義?進而引出中學生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落腳點是:結合“創(chuàng)文明城,做文明人”活動,我們如何講文明,懂禮貌?由于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人人有話可說,學生們紛紛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課堂氣氛異?;钴S,把課堂推向了最高潮,實現了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者統(tǒng)一。
高山低谷之所以如詩如畫;令人流連忘返,是因為他們千態(tài)萬狀,跌宕起伏,錯落有致,給人一種美的享受。讀書有“文似看山不喜平”之說,思想品德課的課堂教學也是如此。課堂教學猶如文學作品,高潮迭起可以引人入勝,而課堂的高潮,皆源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