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川紅
鄭州市婦幼保健院產科,河南鄭州 450000
宮頸癌屬于比較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好發(fā)年齡為15~44歲,在近些年來,該病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逐年上升的總體趨勢,而且以局部浸潤與淋巴轉移狀態(tài)作為最為主要的轉移方式[1]。相關醫(yī)學研究證明,人乳頭瘤病毒(HPV)的感染屬于引發(fā)宮頸癌的第一因素,并且還以16型和18型HPV(即HPV16/18型)為最常見。在HPV發(fā)病早期,通常蛋白E6和E7是導致宮頸癌癌變的關鍵,而E6蛋白又會造成活化狀態(tài)的Rap-GTP水平增高,結果導致腫瘤的最終發(fā)生[2]。為了探討SIP A1在正常宮頸組織與宮頸癌組織中的表達,并且深入分析HPV16/18 E6與SIP A1和宮頸癌浸潤轉移等方面的關系和影響,本文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較好的研究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本研究選擇自2010年10月—2013年9月間本院婦科住院的宮頸癌患者共251例做為研究組,患者的年齡在25~6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6.27±5.87)歲。全部的患者都已經完成廣泛子宮切除聯(lián)合盆腔淋巴結切除術,經過手術以后的腫瘤病理檢查,明確屬于盆腔淋巴結已轉移的患者共65例,患者共186例。并選取了在同時期內,因為子宮肌瘤進行子宮切除手術的279例患者獲得正常宮頸組織石臘標本做為對照組,該組患者的年齡在26~70歲之間,平均年齡年齡為(45.62±6.45)歲。該兩組患者在年齡方面對比,其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研究運用三去污劑法來提取在對數(shù)生長期內的宮頸癌細胞株的總蛋白,包括HT3、C33A、HeLa和SiHa以及CaSki等,之后則采用Western blot法來檢測SIPA1蛋白與HPV16/18 E6蛋白的水平。以上細胞株運用DMEM培養(yǎng)基,置于37℃環(huán)境下的5%CO2培養(yǎng)箱內進行培養(yǎng)。另外運用Envision法來進行正常宮頸組與宮頸癌組織中的SIP A1和HPV16/18 E6的表達的檢測,全部結果均由3位病理學專家進行獨立的判斷并決定。
通過計算SIPA1與HPV16/18 E6在正常的宮頸組織與宮頸癌組織中所表達的陽性率,以此探討SIP A1的表達和HPV16/18 E6指標的相關性。
研究資料采用SPSS 18.0軟件包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運用χ2檢驗,組間數(shù)據(jù)的相關性研究則運用Spearman秩和進行相關分析,以P<0.05為檢驗水準。有之則表示有明顯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SIP A1在正常宮頸組織和宮頸癌組織中表達的陽性率分別為86.2%(56/65)和57.8%(145/251),兩組陽性率之間比較,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χ2=12.93,P<0.01)。HPV16/18 E6 在正常宮頸組織和宮頸癌組織中的陽性率分別為27.7%(18/65)和78.9%(198/251),兩組陽性率之間比較,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χ2=36.85,P<0.01)。HPV16/18 E6陰性的HT3和C33A細胞株中的SIP A1蛋白呈現(xiàn)陽性表達,而HPV16/18 E6陽性的SiHa和HeLa及CaSki細胞株中沒有SIP A1蛋白表達,表明SIPA1表達與HPV16/18 E6表達呈負相關關系。
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屬于引發(fā)宮頸癌疾病的主要因素,而HPV E6和E7早期蛋白也是導致宮頸癌的關鍵條件,同時,E6蛋白除了能夠明顯抑制P53功能以外,還能夠有效地降解E6 TP1造成活化狀態(tài)的Rap水平的升高,從而促使了各類腫瘤的最終發(fā)生。SIP A1在近些年來才被發(fā)現(xiàn),和腫瘤浸潤轉移有著密切關系的基因,又屬于Rap1-GTP酶激活蛋白,在長期以來,SIP A1基因一直被認為發(fā)揮著抑制癌癥基因的功能[3]。有相關研究[4]證明,Rap1和細胞能黏附與轉移相關的因子,以活化形式Rap1來促進細胞間的黏附連接,并且非活化形式的Rap1-GAP也可以有效地對黏附連接的形成產生阻止作用,甚至能夠讓已經完成的黏附連接受到損害,從而又積極參與到人體腫瘤細胞的浸潤和轉移過程。
本研究結果顯示,運用Western blot方法進行檢驗,在HPV16/18 E6陰性中的HT3和C33A細胞株中,SIP A1蛋白指標呈現(xiàn)為陽性,但是通過Envision方法進行檢測以后,SIP A1在正常的宮頸組織中,其陽性率卻顯著地高于宮頸癌組織陽性率,并且,HPV16/18 E6蛋白在正常的宮頸組織中的陽性率又顯著的低于宮頸癌組織,這種表現(xiàn)從細胞學與組織學上,這充分說明SIP A1和HPV 16/18 E6蛋白的表達呈現(xiàn)著負相關關系,并且表達水平與盆腔淋巴結轉移有關。張莉華研究[5]認為,SIP A1的表達水平和宮頸癌中盆腔淋巴結轉移有著密切關聯(lián),該表達水平如果低下或者是沒有表達,就會提示宮頸癌盆腔淋巴結轉移的風險。
通過本研究結果還可以看出,HPV16/18 E6蛋白在患者宮頸癌的發(fā)生與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而SIP A1和E6蛋白之間所存在著的負相關關系,又大大拓展了宮頸癌組織對于E6蛋白功能的作用,這又將使其對有關宮頸癌的轉移機制的研究方向更為清晰[6]。因此,可能會成為醫(yī)學界對宮頸癌轉移傾向進行預測的一個主要指標,有著較大的臨床研究和應用價值。
[1]陳強.潮州農村地區(qū)高危型人乳頭狀瘤病毒流行特征及人乳頭狀瘤病毒-52型基因多態(tài)性研究[D].吉林大學,2012.
[2]廖丹梅,宋策,張陽德,等.宮頸脫落細胞學、陰道鏡和HPV檢測在宮頸病變篩查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08,11(9):176-177.
[3]Brooks R,Kizer N,Nguyen L,et al.Polymorphisms in MMP9and SI-PA1a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nodal metastases in early-stage cervical cancer[J].Gynecologic Oncology,2010,15(8):1623-1625.
[4]李芳芳,方紅輝,馮志勇,等.高危人乳頭瘤病毒基因型與宮頸癌篩查[J].生物技術通訊,2011,29,35(6):309-310.
[5]張莉華,辛華棟,吳士茜.HPV16-E6蛋白在宮頸病變組織中的表達及臨床應用[J].河北醫(yī)藥,2010,18(12):142.
[6]袁令芹,岳天孚,郭花玲,等.人乳頭瘤病毒亞型與宮頸上皮內瘤變的相關性[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1,12(8):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