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超山
(河南省鹿邑縣畜牧局,477273)
1996 年4 月13 日, 觀堂林場, 紅色公牛,4 歲。 該牛已病15 天, 轉我院治療已11 天, 主要癥狀為: 食欲、 反芻、 瘤胃瓣胃蠕動完全停止; 持續(xù)性瘤胃臌氣, 尤其是灌藥 (即止酵藥)或飲水后15-30 分鐘, 臌氣更嚴重; 大便停止,小便變化不太明顯; 瘤胃觸診上部呈帽狀積氣,中部胃內(nèi)容物不太堅硬, 下部堅實; 精神萎靡,夜里磨牙。 多次應用中、 西藥物治療無效。 13號中午復診后, 應用番木鱉酊40m l, 陳皮酊、龍膽酊、 大黃酊各60ml, 稀鹽酸15ml, 食醋1000ml, 溫水一次沖服, 處方開好后, 安排畜主用此方取兩劑, 上午9 點灌服一劑, 下午6點灌服一劑。 取藥時司藥誤將兩劑藥混在了一起, 一次灌服。 送藥后約一個小時畜主發(fā)現(xiàn)藥灌錯, 立告知醫(yī)生。 觀察病牛無異常變化, 因而也未加解救。 與每次灌藥后不同的是: 沒有出現(xiàn)瘤胃臌氣, 反而到中午12 點鐘時, 原來的瘤胃積氣亦消失。 下午5 點檢查時, 病牛精神好轉, 瘤胃可聽到有極弱的蠕動音, 積氣消失,其它如常。
14 號復診時畜主講: 該牛黎明時倒幾口沫(即反芻), 天明時大便一次, 量少呈瀝青樣,聽診瘤胃和瓣胃均出現(xiàn)蠕動音, 瘤胃內(nèi)無積氣,內(nèi)容物較軟, 呈面團狀。 治療: 番木鱉酊、 陳皮酊、 大黃酊、 龍膽酊各60ml, 稀鹽酸25ml,食醋1500ml 加溫水一次灌服。 下午6 點鐘再灌服一次。 此方連用三天。 病牛逐漸好轉, 大便由稀變稠, 由黑變黃; 瘤胃、 瓣胃蠕動音逐漸恢復正常, 食欲逐漸恢復。 17 號停藥觀察, 19號痊愈出院。
此后用上述方治療牛頑固性前胃弛緩病11例, 一般性前胃弛緩病25 例, 慢性瘤胃積食病17 例均獲痊愈。
結語: 龍膽酊、 大黃酊、 陳皮酊、 番木鱉酊均系苦味健胃藥, 前三味藥牛的用量為30-100ml, 番木鱉酊牛的用量為15-30ml, 由于錯用, 前三味藥的用量超過治療量的1/5 倍, 番木鱉酊超過治療量的5/3 倍。 錯用不但未發(fā)生中毒, 反而達到了治療的目的。 實踐證明前三味藥的用量應60-160mL, 番木鱉酊 (又稱馬錢子酊) 牛的用量應是30-80m l。
番木鱉 (馬錢子) 性寒, 味苦, 有大毒。對脊髓延腦及大腦有高度興奮作用, 主用于神經(jīng)麻痹、 消化不良、 胃腸弛緩、 瘤胃積食等。許多藥理書記載馬錢子助消化的主要藥理是味苦, 刺激胃感覺器, 增加消化液的分泌。 我認為這不是主要的, 它的主要作用是興奮脊髓、延髓及大腦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 使麻痹的前胃神經(jīng)興奮起來, 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