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平
新課標的理念是先進的,思路是正確的,但要真正落實新課標的精神,卻需要我們教師有全面的素質,過硬的功底。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新課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達到新課標給我們的要求,我們必需加強自身的內功修煉。
一、加強自身的師徳修養(yǎng):愛崗敬業(yè),樂于奉獻
作為教師,首先要熱愛教育事業(yè),敬業(yè)和執(zhí)著,同時還要正確認識自我的地位與價值?,F階段,各種浮躁、利己、拜金等不良風氣在我們教師周圍蔓延,教師如何看待自身的社會地位與待遇,直接影響教師能否熱愛教育,忠實于教育,奉獻于教育。因此,教師要有獨立的人格,獨立的思想。而這種獨立的人格和思想,往往就體現在教師對教育的愛和責任上。
教育是愛的事業(yè),這種愛高于母愛,大于友愛,勝于情愛,是嚴與愛的結合,是理智的科學的愛,更是積極主動的愛。愛自己的職業(yè),把自己的職業(yè)當作事業(yè)來做,以滿腔的熱情投入到教育工作中,以教師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使學生親其師,進而信其道。我們說,熱愛教育就應熱愛學生,這是教師職業(yè)道德的要求,是學生情感的需要,是教育的感情基礎,是培養(yǎng)學生高尚情操的主要因素,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條件,有了愛,就會使師生關系達到高度的和諧。反過來,學生也會在愛的呼喚中,把教師視為自己的貼心人,對教師產生由衷的感激之情,從而產生了強烈的愛的電磁波,這也會成為促進教師不斷成長和發(fā)展的強大動力。總之,愛是連接師生情感的紐帶,是一切教育的基礎。
二、加強業(yè)務修養(yǎng),勤練內功
新課標下的教師,應具備全新的教育理念、精深的專業(yè)知識和豐厚的文化底蘊。因為新課程賦予了課堂教學新的內涵,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是新課程理想課堂教學的核心理念。有怎樣的教育理念就會有怎樣的教學方法,教育理念對教學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教師的專業(yè)知識和能力,只有在教育理念的統(tǒng)領下,才能充分發(fā)揮功效。教師的教育理念反映的是教師對教育工作本質的理解,直接影響著教師的教育態(tài)度和教學行為,甚至還間接地影響著未來教育的發(fā)展。
教學,一切源于課堂;課堂,一切服務教學。要能靈活地駕馭課堂,教師必須具有扎實的理論功底,較高的教學水平和較強的實踐能力。要精通學科基礎知識,明確基本觀點,了解最新進展。如何加強自身的業(yè)務修養(yǎng),我認為應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1.勤讀書,勤讀專業(yè)理論的書籍
作為“一頭挑著學生今天,一頭挑著祖國未來”的教師,必需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教師唯有博覽群書,才能有廣博的知識,才有一顆充實而又空靈的心,識得書中真味,不被紅塵世俗所充塞。多讀專業(yè)書,能讓我們在這塊沃土上吸收豐富的專業(yè)營養(yǎng),使自己的研究和探索進行得深入,使自己在學科領域有自己的獨到見解,有自己的教學個性、風格和特色。
當然,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不僅僅讀的是某一領域的專業(yè)書籍,還應當了解其他領域的基礎知識及研究方法,這樣才更有利于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全面提升其綜合素養(yǎng)。
2.加強與校內同行之間的交流,實現互助成長
《禮記·學記》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蔽覀兩磉吤恳晃煌露加兴拈W光點和才能,我們要以欣賞的眼光學習和借鑒他們的實踐經驗,學習他們的長處,以彌補自己的不足。要主動參與學校組織的教學公開課、教學論壇、專題講座等各種形式的教研活動,與同事一起分享教學的信息,交流教學教研方法。
3.加強名師對話,向名師學習
加強名師對話,向名師學習,有利于增長自己的見識,有利于自己在教學中少走彎路,有利于樹立自己趕超的目標,并激起與名師比看齊行的欲望。雖然我們與名師面對面的交流的機會較少,但我們可以通網絡搜尋,找到名師的博客,從他們的博客中,分享他們的成長經歷和優(yōu)秀成果,讓自己擺脫孤獨處境,助推我們的專業(yè)成長。當然,向名師學習,不能盲目跟從,一定要站著,不要跪著,一定要思考著,不要瞎忙著,要善于結合自己的教學積累去細細地品味、感悟和消化,不能一味地“拿來”,使自己的頭腦,自己的課堂變成別人的跑馬場。
4.提升科研素養(yǎng)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教育觀念的更新,“教師成為研究者”已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要求?!皩W習—教學—研究—教學—再研究—再學習”也必將成為教師的理想工作模式。
搞不搞研究,會不會研究,是“教書匠”與“名師”的分水嶺。縱觀一些名師的成長,都與他們積極地從事教育教學研究有關。教育研究,能引領我們教師專業(yè)成長;教育科研,一端連著教師的業(yè)務學習,一端連著教師的教學實踐,是教師發(fā)展的核心。
進行教育科研,是教師的職責;進行教育科研,是教學方法的需要;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需要;是探索教學規(guī)律的需要;也是促進自己不斷成長的需要。
教學和研究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只教學不研究,終年在事務中打圈,教學遲早會陷入高原;只研究不教學,時常在空中樓閣上跳舞,研究最終會成為無源之水。我們一線教師只有將教學和研究有機結合起來,我們的業(yè)務素養(yǎng)和業(yè)務水平才能得到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yè)成長才不會成為空談。
三、加強自身對教育教學的反思
加強自身對教育教學的反思,要時常做到自省、慎獨。“沒有反思的教師,不會成為有思想的教師。”
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成為膚淺的知識。如果教師僅滿足于獲得的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地思考,那么教師的教學水平的發(fā)展將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華東師范大學葉瀾教授更是說:“一個教師寫了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但如果寫了三年的反思則有可能成為名師?!笨梢姡诮處煹某砷L過程中,對教育教學的反思已成為一個教師成長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作為一名教師,應善于反思,勤于反思,并巧于在反思中總結、歸納、提煉日常經驗和總結教育教學規(guī)律,使其精純,結晶。
教育教學藝術的生命不是“復制”而是“刷新”,這種刷新的能力,源自于不斷的學習、實踐和反思,只有這樣,我們才會發(fā)現自己的進步比別人快,自己才會在教育教學改革的浪潮中,搶占一個又一個制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