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萬博
有社會學者指出,隨著時代的變遷以及家庭結構發(fā)生的巨大變化,家族觀念日漸呈現(xiàn)淡化的趨勢。由于家庭單元越來越小,對許多家庭來說,家風已是一個陌生的話題。
常識告訴我們,家風越是被忽視、被淡化甚至被遺忘,就越是應該受到關注、得到加強。作為對社會風氣更具影響力的官員家庭,顯然應當率先加強家風建設,這既是時代要求,也是民心所向。
在中國古代,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對官員施展抱負必備條件的殷切忠告。這四個關鍵詞中,修身是基礎,齊家是要務。道理很簡單:如果自身不端、家風不正,何談治理國家,何以天下太平!
用今天人們常說的一句俗話,打鐵先要自身硬。
對于各級官員來說,在日益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下,特別是在經常面對各種誘惑與考驗的日常生活中,“修身”的重點應當是解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從而保證官員的家庭觀、親情觀、幸福觀不誤入歧途,不發(fā)生裂變,通過律己慎行,做好家庭成員的表率。在“齊家”方面,尤其應當關注家教與家訓問題。所謂家教,是指家庭中的禮法或家長對子女進行的關于道德、禮節(jié)的教育;所謂家訓,是指長輩對子孫如何立身處世、持家治業(yè)的教誨。
中國倫理學會會長萬俊人認為:“家教是家風形成的基礎,家訓則是維護家風的基本規(guī)范體系。由于各家有各家的規(guī)矩訓誡,家教方式、程度和效果不同,故而各家的家風也會相互見異。但家教、家風的內涵卻互有重疊。一般來說,勤儉治家、誠實為人、寬厚處事、崇學尊禮、溫良恭讓、善良寬容等等,當是諸家治持教養(yǎng)、光耀門庭的基本美德倫理?!?/p>
有學者指出,近些年,家庭教育的功利化問題非常普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許多家長只關注學習成績,而忽略思想品德、禮貌常識、做人原則等基本素養(yǎng)的培育。在一些官員家庭,一些孩子從小就形成了特權意識,甚至養(yǎng)成了專橫作風,待釀成大禍時,往往使全家多年的努力毀于一旦。加強官員的家風建設,首先需要通過各種措施促使官員形成一種自覺,從而成為優(yōu)良家風的主導者。
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強改進作風制度建設進行第十六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黨的建設,必須營造一個良好從政環(huán)境,也就是要有一個好的政治生態(tài)?!?/p>
新華社副總編輯慎海雄認為,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這一重要命題,振聾發(fā)聵,既是對黨的建設歷史經驗的敏銳洞察,也是對反腐倡廉現(xiàn)實教訓的深刻反省。他在《瞭望》周刊刊發(fā)的一篇題為《必須營造一個良好從政環(huán)境》的特稿中指出:“一些地方和部門從政環(huán)境惡劣、政治生態(tài)不健康的問題由來已久,形形色色的潛規(guī)則更是積弊成疴,需要我們掘地三尺,徹底鏟除其滋生的土壤。如有的領導干部熱衷于跑門子走關系找靠山,自立山頭搞‘小圈子。近年來查處的貪腐窩案怵目驚心,‘拔起蘿卜帶出泥,貪官被查處后,往往帶出其權力‘圈子里的一批腐敗分子。他們結成利益共同體,形成弄權、搞錢、玩樂的‘圈子,演變?yōu)閲乐匚:φ紊鷳B(tài)的腐敗霧霾?!ψ拥膶嵸|,是‘弄權聯(lián)盟,毫無黨性與組織紀律,互相利用,互相拉攏,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圈子的實質,是從政者把政治生活私人化,培植家奴、形成默契,給形形色色的腐敗創(chuàng)造條件。凡領導干部大搞‘小圈子的地方和單位,從政環(huán)境必然惡劣。這突出表明,營造良好從政環(huán)境是多么緊迫!”
環(huán)境影響人,這是毋庸置疑的。法國哲學家愛爾維修有句名言:“人是環(huán)境的產物?!睆募绎L建設的角度看,一些官員放棄原有的信念、操守,背棄良好的家風,從主觀上講是為眼前利益所惑,從客觀上講,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為周圍環(huán)境所迫。從近兩年整飭“四風”的力度上看,營造良好從政環(huán)境,正向深度和廣度進軍,這將為全社會特別是官員家風建設創(chuàng)造更為有利的條件。
中國有句著名的成語: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在今年2月下旬召開的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中宣部部長劉奇葆提出,要將家風教育作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任務。他說:“家長們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長,但有的家長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抓家風教育是一個很好的途徑?!?/p>
因為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空間,在孩子身上,也就處處會烙有家風的印記。著名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的一段人生感言,很能說明家風對一個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他說:“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葉;它又似一架靈敏的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的纖維。環(huán)境中每一個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長過程的建材,使這個人的思想感情與行為受到感染,左右著這個人的生活態(tài)度。環(huán)境給一個人的影響,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p>
家風是一種綜合的教育力量,它是思想、生活習慣、情感、態(tài)度、精神、情趣及其他心理因素等多種成分的綜合體。有什么樣的家風,就有什么樣的孩子。
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奉化市滕頭村黨委書記傅企平在就家風建設發(fā)表意見時說:“良好的家風,需要有中國特色的傳統(tǒng)美德做支撐,需要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來改變,更需要全社會重視起來,共同營造一個重視家風的良好環(huán)境?!彼ㄗh,要在宣傳上推陳出新,不斷運用良好的宣傳載體,強化家風的影響力。
基于官員配偶在家風建設特別是廉潔家風培育方面的特殊作用,近年來,許多地方都在教育方式等方面進行著積極嘗試。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認為,一些官員的家屬法紀意識差,很容易受到腐敗的沖擊。對官員配偶進行經常性的廉政培訓,有助于鞏固官員廉政的后防線,通過家屬的支持堅定廉政決心,具有現(xiàn)實意義。
最近,有香港媒體對內地的一系列反腐敗舉措予以密切關注。在內地可以訂閱的《成報》上的一篇文章分析指出:“近年來,中共逐漸重視‘枕邊風廉潔,結合當下反腐行動,把反腐大火燒到官員家的‘后院,內外結合,將黨風和家風廉政建設一起抓,深化反腐敗斗爭?!蔽恼逻€以香港預防腐敗的經驗為例,對在家風建設中強化廉潔教育的重要性表示贊賞:“眾所周知,20世紀60年代,港英體制下的香港依然腐敗橫行。香港廉政公署建立之后,除了在反腐力度上給力,更依靠社區(qū)關系處,通過各種手段,針對社區(qū)不同職業(yè)、不同人群有針對性地開展反腐教育宣傳?,F(xiàn)在整個香港社會視腐敗為可恥,視腐敗為敵寇,視腐敗為風險。人們不需要等到腐敗后被制度懲罰,而是自覺保持清廉。這種大范圍宣傳,讓所有可能形成家庭的社會成員內心都有了反腐敗的因素,使未來形成的家庭將有更多機會將反腐敗立為家風。比如,接受反腐教育多年的少女,未來或將成為官員的夫人,她從‘三觀上就不可能接受和縱容丈夫腐敗。”
實踐已經證明,建設良好家風,不能單靠官員道德上的自覺,還必須通過法律和制度的手段,形成具有實際約束力的監(jiān)管機制。
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指出,無論是家風的重塑還是誠信體系的構建,都需要建立在民主、法治的基礎之上。沒有法律做準繩,沒有法律來推動,任何行為準則、道德標準都很難真正成為全社會的共識,也很難內化為公民的信仰。
有觀點認為,完善制度的當務之急,應當盡快探索建立一套可以覆蓋官員私人生活領域的監(jiān)管機制。
江蘇省徐州市委黨校領導科學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吳根平認為,某些領導干部家風不正,深層次原因在于監(jiān)督制約機制不健全。他建議,組織、紀檢部門應建立定期巡查制度,對領導干部“八小時以外”的“生活圈”活動進行全面考察。此外,對于領導干部的家風建設,還應在完善外部監(jiān)督機制上尋求突破,積極拓展社會監(jiān)督渠道,建立完善舉報制度。
也有分析人士認為,考核官員家風并非易事,相對可行的辦法是讓官員“自我評分”透明化,將“家庭美德”的評判權交給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