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然
摘要:大學英語教學中口語能力培養(yǎng)日益重要,但口語教學中存在各種問題,使英語口語教學處于較低的水平。本文在探討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現(xiàn)狀的基礎上,就如何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結合實際教學經驗,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和具體的實踐方法,以便提高學生實際的語言運用能力,適應社會對人才的要求。
關鍵詞: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圖分類號:G64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0-0286-02大學英語的學習技能包括聽、說、讀、寫、譯五個方面,其中哪一項技能與別的技能不同呢?答案是說的技能,是口語教學。你可以自己聽收音機,你可以自己讀書,你可以自己寫信函,你可以自己翻譯文章,但是你不可以自己說??谡Z是交流的方式,學習語言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為了交流,所以口語的教學是重中之重。
在當今的大學英語教學中,口語教學的重要性正日益受到關注。從某種程度上來講, 口語能力的提高是對大學生基本素質方面提出的更新更具體的要求之一。作為培養(yǎng)學生口頭交際能力的課程,如何開展高效的口語教學是值得廣大英語教師探索和實踐的一個命題。
1.英語口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1.1語音、語調。在剛開始學習外語時,由于缺乏地道的語言環(huán)境,學生無法及時模仿標準的英語發(fā)音,忽視語音語調的基本練習。加之受方言的影響,大部分學生的語音存在明顯問題。例如[s]與[z]不分等問題。
1.2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大學生口語水平低的問題,除了因為不具備語言環(huán)境,關鍵一點是因為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忽視口語訓練。大學生能夠練習口語的唯一機會是課堂。因此,這樣就造成了大學生只會讀不會說的情況,學到的只是"啞巴英語"。
1.3教學內容板結化。首先教學內容與學生專業(yè)知識和日常生活相脫節(jié)。大學英語教材課文多以反映英美社會文化政治為主,學生雖能在教師講授、辭典解釋、教參注釋及翻譯的幫助下,達到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但學生僅僅是傾向對語言要點進行分類或強制式的機械記憶,割裂了語篇內容與表達方式的關系。反映在口語練習中就是學生不能用學過的詞匯和表達式來復述課文內容,加之學生了解的大多是反映中國社會文化的知識,因此這樣就造成了課堂上教材語言學習內容與實際生活背景知識的交際語境不協(xié)調,學生不知如何用英語來表達相關知識,口語應用能力差。
1.4文化背景知識的缺乏。大學英語教學內容雖大多反映英美國家的文化政治,但具體到人們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思維方式等不盡完善。最讓人痛心的一個教訓就是發(fā)生在美國的一個例子。"freeze"這個詞的基本意思就是"冰凍、結冰",但在美國一位留學生因聽不懂美國人的口語"freeze"("站住"、"不許動")而被槍殺。在美國口語當中,這個單詞是人人皆知的日常用語,但這個留學生由于不了解這點文化卻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另一個例子則是由于中國人的謙虛和對美國文化不了解引起的笑話。一位美國客人稱贊一位中國官員的妻子漂亮:"Your wife is so beautiful." 但是中國官員為表謙虛生硬地把漢語的"哪里,哪里"翻譯為"where,where",結果弄得這位美國朋友一頭霧水,只好回答"everywhere"。由此可見,口語交際過程離不開語言所處的歷史、文化背景。
2.提高口語教學的幾點建議
2.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談起學習口語,幾乎人人都有激情和興趣,但是這樣的激情和興趣往往經不住時間和挫折的考驗。因此光有學習口語的激情和興趣是遠遠不夠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和效果。 動機只是一種任職和情感動力,可促使人們有意識地做出行動的決定,并維持相當?shù)呐?,以便達到預期的目標。而學習動機實質上就是個體的學習目標或對象引導、激勵和維持學習活動的內在心理過程和內部動力。
2.2營造輕松愉快的英語口語環(huán)境。 教師的主要職責是英語口語學習中的幫助者、咨詢者和評價者,幫助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英語環(huán)境。學生沉浸在這樣活潑的情境中,能夠感到安全、放松。這樣才能激發(fā)出學生的潛能,取得最佳的英語口語學習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放下架子,給予學生朋友般的關懷和幫助,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樂于參與課堂上的英語口語學習活動。這樣當學生遇到英語口語表達的任何困難,可以隨時向老師咨詢和請教。老師應不厭其煩地指導學生。當學生有效地完成英語口語訓練或是任務時,老師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當學生出現(xiàn)錯誤或未能完成口語學習的既定目標時,老師也要給予適當?shù)母?。離開這樣輕松愉快的英語口語情境,在沉悶死氣沉沉的英語學習氛圍中使師生不能產生很好的互動,學生的潛能和積極性很難調動起來。 除了課堂上的英語口語環(huán)境,我們還要積極探索更多的課堂外的語言環(huán)境。
2.3在課堂上組織適當?shù)目谡Z教學活動。教師可以根據(jù)班級、學生的專業(yè)背景的不同與群體差異等實際情況,制訂適當?shù)慕虒W計劃,合理安排適合學生的教學活動。可按照由易到難的原則,選取幾個不同的且學生易感興趣的話題。因此,對于教師來說,課前的備課就顯得非常重要。以下是課堂活動的方法之一:首先,將三到四個學生分為一組,具體的分組方式可采取學生自愿組合和教師指派兩種方法并用。其次,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他們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自行挑選。再次,給學生一定的時間限制,讓學生根據(jù)話題用英語進行討論,準備發(fā)言。最后,在學生討論完之后,請每組選出一位代表來陳述本組的觀點,并且每次的代表不能是同一個人。還有很多更好的課堂活動形式,教師可充分運用自己的智慧去探索更多、更有效的課堂口語活動設計。
2.4加強文化意識的滲透,培養(yǎng)英語思維的能力。 跨文化背景知識非常重要,影響到學生交際時的語言得體性。語言表達除清晰、流暢、達意還需得體,不然,就會鬧出笑話。譬如中國人見面打招呼習慣問:"你吃飯了嗎?"而英語國家的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氣為話題。如果我們問英美人:"Have you eaten yet?"他們會認為我們是想請他們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