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遷
摘要:初中英語教學要以學生為本,靈活運用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要以學生為本,構建初中英語高效課堂教學。
關鍵詞:初中英語;高效課堂;預習;興趣;效度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0-0124-01《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在基礎教育階段教授英語的任務是"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學生樹立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進一步深入,初中英語教學中要真正激發(fā)學生主動的學習英語知識,要以學生為本,靈活運用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構建初中英語高效課堂教學。
1.提高教師自身素質(zhì),掌握英語課堂教學藝術
教師是學生的領路人,是課堂的主導。隨著我國素質(zhì)教育的推進,外語教學改革的深入,社會、學生對英語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為適應這一要求,我們英語教師就不能再滿足于"講得好"而應追求"教得好"。"教得好",需要的不僅是教師的知識,更是教師的教學藝術,只有具備高超的教學藝術,才能使教與學的渠道暢灑,使教學達到更佳效果。
1.1藝術在于氣氛。首先,教師走進教室要有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精神飽滿、意氣風發(fā),把一種向上的情緒帶給學生,這樣,受到感染的學生特別易于激發(fā)和調(diào)動。其次,組織教學民主化,不要像上級對待下級那樣,以管制、強迫的方式。因此合作學習、討論學習等自然而然倍受學生的歡迎,再次,多鼓勵、多肯定。
1.2藝術在于積極性的調(diào)動。首先,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真正發(fā)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作用,徹底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滿堂灌式的教學方法,第二,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藝術是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也應當是形式多樣的,情景教學法在培養(yǎng)學生興趣,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方面有其獨特優(yōu)勢。第三,組織多種活動形式,讓"演員"真正進入角色。使課堂教學形式豐富多彩,而不單調(diào)乏味。第四,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造豐富、活潑的課堂環(huán)境。
2.優(yōu)化時間,加快節(jié)奏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另一個關鍵是合理地安排課堂教學中單位時間的使用率,高效地處理好課堂教學節(jié)奏。這就要求英語教師最大限度地減少課堂教學中單位時間的使用率,減少那些不必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和不必要的說明解釋,這就等于增加了有限的時間,解決了課堂教學時間不夠的問題;同時要正確、合理地調(diào)控課堂教學節(jié)奏的變化,高效掌握教學過程中信息的傳遞密度,爭取以最少的教學時間和精力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英語課堂教學提倡的是"快節(jié)奏、大容量、高密度"的教學方式。通過優(yōu)化教學時間,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增大了,活動密度增強了,課堂節(jié)奏加快了,學生參與活動的時間增多了,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實效,解決教學時間不夠的問題。
3.精講多練,培養(yǎng)能力
精講多練是英語最佳的教學方法。英語課是實踐課、交際課,這一原則落實到課堂上就是練。在實踐中我體會到,"練"是英語教學,特別是低年級階段教學的基本形式。對不同的年級也應有所區(qū)別。初一階段應以簡單的、機械性的操練為主,訓練發(fā)音器官、口耳功能,提高敏捷的反應能力。初二以對話、會話為核心,加以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進一步達到流利熟練的能力。初三階段進一步著重課堂教學為主要陣地并與課文同步的綜合性練習。要做到精講多練,向老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必須圍繞教材重點,從方法上、時間上精心設計,做到吃透學生,弄清重難點,充分估計學生大面積掌握知識的程度、接受新知識的難易,做到用簡潔的語言講到重點處,練在難點處。
4.搭建平臺
既要鼓勵師生互動中即興創(chuàng)造,又要感受學生的思維靈性。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搭建一個適合學生多方面成長的"營養(yǎng)"平臺。
4.1生活、藝術語言的應用。豐富多彩的現(xiàn)實生活是學習興趣之源。要把花草樹木等"請"進課堂,在生活情境中學會體味人生,讓生活常駐課堂。語言是一種藝術,精彩的用語能給教學錦上添花。課堂用語要生動豐富,盡量做到形式多樣,讓學生逐步適應、逐步接受,不斷豐富學生語言。
4.2重視教學設計。如果說一堂精彩的英語課是一首動聽的交響樂,那么有效課堂設計就是這首樂曲中最動人的旋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取決于教學整體設計。如筆者采用"四步法"授課,即鎖定目標、實現(xiàn)目標、目標合并、目標自查。通過種這方法授課,能不斷啟迪學生思考,從中找出規(guī)律,使學生在已搭好的平臺中不斷吸收"營養(yǎng)"。
4.3合理運用小組合作,增強有效的教學參與。許多英語知識的掌握和能力不是光靠教師"教"出來的,還要靠學生的"練"。有效組織課堂小組活動能讓全體學生在小組中積極、充分地進行談、說、評、議等言語表達活動,從而達到學生個體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發(fā)展。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筆者會把對話操練放到小組活動中,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小組中展開對話練習。在合作小組建立的過程中需按照"同組異質(zhì)、組間同質(zhì)"的原則,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的不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承擔不同程度的角色,每位學生在活動中各司其職、平等合作、快樂學習,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達到最高的學習效率。
5.課后有效遷移,讓學生有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通過把課堂所學知識應用在生活中,既可以激發(fā)學習興趣,有效克服遺忘,又可以開拓學生視野,使學生獲得廣闊的發(fā)展空間,避免學生"死讀書"或"讀死書",讓學生發(fā)現(xiàn)英語離我們生活很接近。 例如:牛津英語9AUnit5reading,主要是介紹關于好萊塢名星奧黛莉"AudreyHepburn"一生,課后我給學生一些關于"奧黛莉"的英文故事,由于奧黛莉是書中介紹的人物,所以,學生會帶著極大的興趣去閱讀,這樣使書本知識與課外知識進行有效鏈接,通過閱讀,他們會發(fā)現(xiàn)"奧黛莉"是真實存在的人物,通過閱讀,他們會讀到書本上沒有的知識,通過閱讀學生的視野開闊了,興趣更濃了。 讓學生由課內(nèi)走向課外,大大拓展了學生的視野,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增強了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總之,想辦法教學生學會學習,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并敢于把所學到的知識大膽展示出來,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做到及時訓練,有效遷移,從而使得英語課堂教學更加高效,讓學生在高效的課堂中學習到更多的英語知識,從而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