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大冰,那真是一段傳奇。他的流浪開始在“窮游”概念以前,“背包客”還代表著一種浪漫而勇敢的成長方式。13年間,他往返于濟南、麗江、拉薩。在濟南,他是知名主持人;在麗江,他以賣唱為生,結實了眾多江湖游俠;在拉薩,他是火車進藏前最后一代拉漂。面對物質(zhì)至上主義,他遠離了實用主義的顛倒夢想,開啟了拉漂獨特的江湖人生。
“麗江混混”的賣唱歲月
2000年,大冰來到麗江。那時的麗江還沒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沒有那么多世俗意味,更多的是江湖氣。大冰說:“在當下的中國,古風江湖早就蕩然無存,唯有麗江,還能尋摸出那點久違的江湖倫理。開客棧的,開酒吧、賣茶、賣藝,一切橋段皆為江湖事。”對于網(wǎng)絡盛傳的四大俗,大冰說:“這些事兒都是我們這幫人十年前就開始做和已經(jīng)做完了的。”
在麗江,他的身份很簡單,流浪歌手,以及不靠譜酒吧老板。每天在四方街和小石橋賣唱則是大冰的生活,搭檔是后來的麗江鼓王大松,兩個人叮叮咚咚地敲著,旁邊擺著啤酒,唱些奇怪的歌,可以從下午玩到黃昏?!澳莻€時期,賣唱是大家的主要收入來源,由于是半共產(chǎn)主義的集體大鍋飯生活,街頭收益的好壞,直接決定著晚飯炒洋芋絲時里面肉絲的寬度和厚度”大冰在書里寫到。
后來,流浪歌手多了起來,這種和諧的秩序被打破。越來越多的人,唱著別人的歌標榜原創(chuàng),每天都有為了搶地盤而打得頭破血流的,他們也不得不離開黃金寶地,去別處唱歌。除此之外,當然少不了城管,每天的游擊戰(zhàn)是必不可少的。后來城管變聰明了,換成便衣參雜在觀眾里,一邊為流浪歌手的演出喝彩,一邊沒收吉他回家。
隨著麗江賣場市場的白熱化,大冰也成了自制唱片第一人,牛皮紙的封套,手繪的封面,一時間“賣原創(chuàng)唱片”成了麗江一景。
除了賣唱,大冰還有一間“大冰的小屋”,是繼四家酒吧倒閉之后的最后一家。在這個酒吧里:廚師會打鼓,掃地的小妹會唱爵士,吧臺收銀員是散文作家,吧臺總管曾是學校教導主任,駐唱歌手是支教老師……在他心中,生存的方式有千百種,而流浪正是他們所選擇的自由。
“曬陽陽生產(chǎn)隊”的拉漂們
在麗江流浪之余,西藏成了大冰第二根據(jù)地。2003年,大冰進藏,四年的拉薩時光,大冰背著包,從阿尼瑪卿崗日到馬湖鬼湖,斷過肋骨也斷過手指,經(jīng)歷了人生最無牽無掛的時光。作為第三代拉漂,大冰說:“這里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神人”有民謠歌手,有云游詩人,有酒徒,有戶外高手,有追求信仰的,也有被公司派來開拓市場的……
對于這些來藏的神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酷愛曬太陽,于是“大昭寺曬陽陽生產(chǎn)隊”便成立了?!瓣爢T一度逼近200人”,將混跡拉薩的第三代拉漂網(wǎng)絡殆盡,包括港澳臺,還有不少來自北歐或南非的洋奇葩。
大冰說,他愛那時的大昭寺,沒那么多背包客,沒那么多咔嚓咔嚓,也沒那么多獵奇的表情。在曬陽陽生產(chǎn)隊這個圈子里,每個人都帶著各自的往昔,同吃同住。名字被簡化成符號,沒有人在乎曾經(jīng)的社會標簽,人們只是各自曬太陽,各自發(fā)呆。
曬完太陽,大冰和他的兄弟們就站在西藏醫(yī)院路口“賣唱掙銀子”。那時,搶生意的除了同行,還有一堆安多喇嘛們。他們念經(jīng),大冰們唱歌。有時較勁,如果有人給大冰們放鈔票,右邊的大德們就會微笑著加快念經(jīng)速度。大冰們就換一首更快的歌,比著唱。
在大冰的兄弟里有2010年“快男”趙磊,憑借《南方姑娘》成名,他們用500元合伙開了家“浮游吧”,油畫科班出身的大冰在墻上畫滿了那個時期拉薩的“拉漂”們。有人說“浮游吧”代表了拉薩的一個時代,記錄了在產(chǎn)業(yè)結構翻天變化之前,拉漂們的簡單快樂。
2006年7月,拉薩火車開通,“旅游圣地”成了拉薩的代名詞,隨之而來的是蜂擁的游客。2008年春,最后的拉漂離開高原,陽陽生產(chǎn)隊瓦解。
后記
大冰回到了麗江,繼續(xù)在“大冰的小屋”里結交“江湖兄弟”。十年后,曬太陽的那面墻被導游和背包客改名為“艷遇墻”。也在這時,大冰把他和兄弟們的故事寫成《他們最幸?!罚v述他們對于夢想的解構和理解。如今大冰在各大高校巡回演講,讀者們驚訝于竟然還有“拉漂”和“麗江混混”的生存方式。書中大軍、路平、成子等流浪歌手的脫俗歷程看哭了很多人。大冰說,他就想告訴大家,“除了考研、考公務員、找工作,你還有其他的選擇?!?/p>
《他們最幸?!?/p>
作者:大冰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定價:35.00元
作者介紹:
大冰,著名主持人,第三代“拉漂”代表,民謠歌手,“大昭寺曬陽陽生產(chǎn)隊”成員之一?;燠E麗江13載,是資深“麗江混混”,開過5家酒吧,結實了眾多天涯過客、浮世散人,他說,過去這十幾年,他只是個浪蕩江湖的孩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