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紅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增強學習興趣,還可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全過程,還學生一個輕松愉快的童年,同時讓老師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學任務、達成育人目標。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興趣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0-0056-011.強化習慣養(yǎng)成是基礎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基礎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的任務是讓學生樹立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 人們常說:"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梢娕囵B(yǎng)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對學生的影響與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直接關系到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的高低、學業(yè)成績的好壞。
《小學語文教學指導書》認為,就整個語文教學而言,良好的學習習慣主要包括認真思考的習慣、使用字典的習慣、教師批改后自覺改正的習慣、經??磿鴪蠛吐爮V播的習慣。根據我多年的教學經驗我認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主要應該培養(yǎng)以下幾種習慣:①認真讀書的習慣。讀書的時候,精力集中,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邊讀邊思考。②勤動筆的習慣。一邊讀書一邊圈、點、勾、畫。毛澤東有"不動筆墨不讀書",只要讀書,就拿起筆把書中的重難點、疑點以及心得體會等,用不同的符號畫出來,或用文字寫下來。③使用工具書的習慣。從小學二年級起,就應該讓學生準備《新華字典》,養(yǎng)成遇到生字新詞隨時向工具書請教的好習慣。④閱讀課外書的習慣。從小培養(yǎng)學生讀書看報的興趣,讓學生在課余時間能夠自覺地擠出時間讀書。
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可使學生初步形成主動學習、自主學習的意識,這不但對于學生知識的學習,能力的形成,以及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極其重要,而且能讓學生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資源,在廣闊的語文空間里學好語文、用好語文,于無形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激發(fā)學習興趣是前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的學習情境"。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樂之者,樂之者不如好之者。"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它能激發(fā)和引導人們從思想和意志上去努力探索某種事物 的底蘊,它可以直接促進智力的發(fā)展??梢娭挥凶寣W生對所學的知識產生興趣,他們才會產生一種對知識的好奇與渴望,也就才有探究其奧秘的欲望。因此,激發(fā)學習興趣、人人參與課堂學習,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教師的教學也就成功的一半。
的確,學習興趣在學習生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老師在授課時,導入要奇,授課要新,結尾要妙,處處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學習興趣就是直接維持和推進學生進行學習的內部動因,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起支配作用的心理狀態(tài)。這是一種直接地發(fā)自內心地對學習的愛好和追求。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只要學生一旦對學習語文產生了興趣,就能激活學習的主體,使他們的感官處于最活躍的狀態(tài),最佳地接收教學信息,就能有效地誘發(fā)良好的學習動機。這樣在課堂教學中教和學就得到了和諧的發(fā)展,課堂教學效率也會隨之大幅度的提高。所以說激發(fā)興趣,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
3.完善課堂結構是關鍵
在課程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的今天,課堂教學卻出現了形式化、低效化現象,所以轉變教學方式完善課堂結構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課堂因預設而完美,教學因生成而精彩。好的問題能帶動一堂課,好的問題需要設計,更需要生成。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就是點燃渴望知識火藥的導火索,設置懸念,激發(fā)興趣,這確實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秘方。妙用肯定和獎勵、競爭的方法。獎勵具有促進的力量,促進學生努力向前,讓學生發(fā)現自己學習上的進步,不斷獲取學習預期的滿足,適度的競爭有助于激發(fā)學習熱情,競賽可以采取自己和自己競賽的方法,即今天的學習要比昨天好,不必和別人比,只求自己進步;也可以暗中選某一同學為目標,在學習上同他比賽;還可以采取集體競爭的方法,組與組競爭,在競爭中激發(fā)互幫互學的團結協作精神。
加強課堂管理,調控課堂節(jié)奏。在空間管理上,教師應注重教學環(huán)境的空間設計,將每個學生置于自己的視野范圍內。在空間距離上,能夠靈活地與每位學生順暢交往,而不應該高高在上。學生的座位不宜安排得過于死板,應方便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在時間管理上,堅持時間效益觀,最大 限度地減少時間的損耗;把握最佳時域,優(yōu)化教學過程;保持適度信息,提高知識的有效性,并提高學生的專注率。在問題行為管理上,運用先行控制策略,事先預防問題行為,如要學生明確行為標準、降低挫折水平、保持建設性課堂氣氛等。人的大腦活動不是一成不變的,它總是興奮--抑制--興奮相交替的。因此課堂的節(jié)奏也應該是變化的,這就要求教師安排內容要錯落有致,分配時間要大體適當,平緩中偶有高潮,這樣的課堂與人的心理特征相吻合,自然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4.撰寫教學反思是保證
"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會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可能成為名師。"這段話生動地說明反思對一個教師成長的重要性,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意義。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角色和作用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因此,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和能力,關注學生的反應,對學生的學習活動加以有效地調整和干預。通過教學反思,教師對其活動進行理性的觀察與矯正,從而提高其教學能力。教學反思以解決教學問題為基本點。不是簡單地回顧教學情況,而是針對教學存在的 問題與不足進行理性思考。教學反思強調,教師不僅應清醒地了解自己的教學行為,而且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從其理性的層面上多問幾個"為什么"。這種"追問"的習慣,往往能促使教師增強問題意識和"解題"能力。從而促使教師不斷完善教學過程,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是否真正提高,最核心的一點是看學生是否愿意學、主動學以及怎么學。在課堂教學中,只要我們不斷地去實踐,去總結,去反思,去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教學水平,這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不會再是一句空話。參考文獻:
[1]饒從滿,楊秀玉, 鄧濤著;教師專業(yè)發(fā)展 -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6
[2]王娜;小學教師教學反思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3]黃少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幾點思考[J];小學教學研究;2008年08期
[4]張照中;實施有效教學 提高教學質量[J];甘肅教育;2010年14期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