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敏+麥葉勇
心智教育的提出是針對目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諸如以科學知識為核心,忽視對內心世界的關注;重單一知識的學習,輕注意力、意志力、推理能力等的培養(yǎng)與開發(fā);推崇“競爭”,輕人與人和諧關系的培養(yǎng);缺乏對兒童認知規(guī)律與心理世界的探究,因此多數教師把學習變成了一件很晦澀難懂的事……教育要培養(yǎng)一種大寫的“人”,這種人應當具有健康完善的心智模式,既能遵從于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維持社會的有序性,又能發(fā)揮自己主觀能動,促進社會的發(fā)展。人的培養(yǎng)與心智培育是密不可分的,完整的人的教育要為實現人的心智發(fā)展,作出自己應有的作為。換言之,教育與生俱來所具有的一個使命就是為了培育完善的心智,并經由心智教育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
一、心智教育的辦學框架建構
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北城小學“心智教育”系統(tǒng)的建構路徑已經較為清晰。首先,明確構建心智教育的五個實施途徑,潤心環(huán)境、育心德育、慧心教學、理心管理、暖心家校,并形成每個版塊的重點發(fā)展項目(見下表);第二,在具體落實過程中,緊緊圍繞“理論引領、分塊實施、有效遞進、和諧發(fā)展”的實踐流程,即用教育學、心理學和腦科學的理論指導,從上述五個層面著手,開發(fā)學生的心智技能,培養(yǎng)正確的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及道德行為,發(fā)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做到身心全面發(fā)展上的因材施教、個性發(fā)展;第三,在全校師生中形成穩(wěn)定的“心智教育”文化氛圍,在對學生心智探究的過程中,教師的理論水平、觀念、行為方式、專業(yè)進階等逐步形成一個循序漸進的文化發(fā)展系統(tǒng),這也是教師自身心智發(fā)展的一個歷程,最終在全校上下凝聚成一種合力,提升學校的核心競爭力。
二、心智教育的實施途徑
潤心環(huán)境,清新秀麗的嶺南文化雅境滋養(yǎng)心智
一間好的學校,一進校門,就能夠感受到學校所要傳遞的獨特的氣息,這些氣息是由學校辦學的價值取向決定的。這種氣息所蘊含的視覺沖擊、審美意境、文化精神,具有強大的熏陶和同化力。解讀和體味北城小學的校園,每一處角落都用心用情用智,使人一置身于這個環(huán)境,就受到一種無形的精神感染。
一入校門,一面顯示嶺南建筑獨特而別致工藝的蠔殼墻,陽光斜射,凹凸不平的墻面折射出五彩繽紛的色彩,極具線條感和雕塑感。古樸的趟櫳門、陶罐藝術、具有熱帶風情的香蕉樹、靜謐的竹林,一艘停泊的漁船,漁網高高掛起,在師生的眼前編織了一幅“江頭落日照平沙,潮退漁船擱岸斜”的詩意風景……
育心德育,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陶冶心智
育人先育心。育心德育就是關注人的內在關系、內在秩序、內在空間,指向“人心”,指向每一個生命實現自我創(chuàng)造的密碼,追尋內心的喜悅、幸福與和諧,最終創(chuàng)設“幸福北城”的學習與生活場。小學是學生整個人生發(fā)展道路上的奠基階段,這一階段學生的心智發(fā)展水平直接關系到其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和潛能的充分發(fā)揮,因此,從育心出發(fā),從學生的生活出發(fā),讓學生在愛的陪伴下完整成長,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就顯得十分必要。學校以“六心教育” (即感恩心、和雅心、責任心、欣賞心、謙卑心、寬容心) 為切入點,通過主題班會、校本課程的開發(f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等使學生認識自己、悅納自己,悅納他人,為人生歷程抹上自信、自愛、勇于創(chuàng)造的和諧底色,在活動中感知幸福。
學校以四大文化節(jié)日,展示心智教育的文化建設成果。一個有意義的文化節(jié)日,不僅會成為孩子童年最珍貴的記憶,也會讓他們在生命中有一次記憶深刻的愛的體驗與感受,在不知不覺中成長。北城小學每年固定的四個文化節(jié)日,力求將節(jié)日成為培養(yǎng)和展示孩子多方面能力的一場精神盛宴。
慧心教學,重塑關系開啟心智
教育教學關系、師生關系的改變是課改的主旋律和核心問題,正是“關系的重塑”推動了課改不斷走向深入,并漸漸觸及到了人的內在世界和價值觀。如果教師不能在重新認知兒童的基礎上準確找到自身在教育教學中的定位,那么學校的課改將會失去持久的內驅力而停滯不前。北城小學通過在課堂上引入思維導圖的教學工具,結合小組教學的課堂策略,轉“教中心”為“學中心”,轉“師中心”為“生中心”,每一節(jié)課都成為孩子們與知識相遇、對話和重塑的狂歡場。
運用思維導圖開啟兒童的想象之門。思維導圖這種新穎的思維工具符合學生的思維方式,容易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理順知識脈絡結構,培養(yǎng)學生建構知識的能力。北城小學的教師在實踐中,將思維導圖引入預習、板書、教授環(huán)節(jié),甚至孩子們的作業(yè)也變成了畫一幅有趣的思維導圖。經過實踐,筆者認為其作用最主要表現在課堂層面、思維層面和能力培養(yǎng)層面。
打造足球和珠心算特色課程,動靜交融,開啟兒童心智。足球和珠心算,一動一靜,一張一弛,外練體魄,內修智慧,經過多年的實踐,已經成為學校的兩大品牌課程。學校自1994 年開始建立足球特色課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身體素質、團隊精神、意志力和耐力。為此,學校不僅在硬件方面加大投入,還專門成立了“培養(yǎng)足球后備人才工作領導小組”,主管校長親自負責,下設幾個職能部門,把足球課程的開展、日常管理以及足球運動推廣等工作落實到實處?!爸樾乃恪笔侵覆皇褂盟惚P,在腦海中用算盤的映像進行的珠算式演算的新方法。珠心算是中華數學文化的瑰寶,現代腦科學研究和珠心算教育教學實踐都證實,珠心算具有開發(fā)智力潛能的作用。北城小學的珠心算課程通過全盤練,聽算、看算、心算等多種形式的變換訓練,使小學生掌握了獨特的多位數珠心算方法。
受限于篇幅,本文對理心管理、暖心家校的具體做法不作詳細的敘述。在多年的實踐研究中我們發(fā)現,更好的落實心智教育的理念,需要在兩個方面進行提升,一是要不斷加強教師理論知識的培訓,以開展科學的教育研究。心智教育的踐行需要依托教育學、心理學以及腦科學的相關研究成果,例如如何針對學生不同的學習風格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等。二是建立心智教育研究的數據庫,進行心智教育實踐效果的縱向研究,了解心智教育對兒童心理和行為影響的持續(xù)性。
心智教育的提出是針對目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諸如以科學知識為核心,忽視對內心世界的關注;重單一知識的學習,輕注意力、意志力、推理能力等的培養(yǎng)與開發(fā);推崇“競爭”,輕人與人和諧關系的培養(yǎng);缺乏對兒童認知規(guī)律與心理世界的探究,因此多數教師把學習變成了一件很晦澀難懂的事……教育要培養(yǎng)一種大寫的“人”,這種人應當具有健康完善的心智模式,既能遵從于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維持社會的有序性,又能發(fā)揮自己主觀能動,促進社會的發(fā)展。人的培養(yǎng)與心智培育是密不可分的,完整的人的教育要為實現人的心智發(fā)展,作出自己應有的作為。換言之,教育與生俱來所具有的一個使命就是為了培育完善的心智,并經由心智教育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
一、心智教育的辦學框架建構
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北城小學“心智教育”系統(tǒng)的建構路徑已經較為清晰。首先,明確構建心智教育的五個實施途徑,潤心環(huán)境、育心德育、慧心教學、理心管理、暖心家校,并形成每個版塊的重點發(fā)展項目(見下表);第二,在具體落實過程中,緊緊圍繞“理論引領、分塊實施、有效遞進、和諧發(fā)展”的實踐流程,即用教育學、心理學和腦科學的理論指導,從上述五個層面著手,開發(fā)學生的心智技能,培養(yǎng)正確的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及道德行為,發(fā)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做到身心全面發(fā)展上的因材施教、個性發(fā)展;第三,在全校師生中形成穩(wěn)定的“心智教育”文化氛圍,在對學生心智探究的過程中,教師的理論水平、觀念、行為方式、專業(yè)進階等逐步形成一個循序漸進的文化發(fā)展系統(tǒng),這也是教師自身心智發(fā)展的一個歷程,最終在全校上下凝聚成一種合力,提升學校的核心競爭力。
二、心智教育的實施途徑
潤心環(huán)境,清新秀麗的嶺南文化雅境滋養(yǎng)心智
一間好的學校,一進校門,就能夠感受到學校所要傳遞的獨特的氣息,這些氣息是由學校辦學的價值取向決定的。這種氣息所蘊含的視覺沖擊、審美意境、文化精神,具有強大的熏陶和同化力。解讀和體味北城小學的校園,每一處角落都用心用情用智,使人一置身于這個環(huán)境,就受到一種無形的精神感染。
一入校門,一面顯示嶺南建筑獨特而別致工藝的蠔殼墻,陽光斜射,凹凸不平的墻面折射出五彩繽紛的色彩,極具線條感和雕塑感。古樸的趟櫳門、陶罐藝術、具有熱帶風情的香蕉樹、靜謐的竹林,一艘停泊的漁船,漁網高高掛起,在師生的眼前編織了一幅“江頭落日照平沙,潮退漁船擱岸斜”的詩意風景……
育心德育,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陶冶心智
育人先育心。育心德育就是關注人的內在關系、內在秩序、內在空間,指向“人心”,指向每一個生命實現自我創(chuàng)造的密碼,追尋內心的喜悅、幸福與和諧,最終創(chuàng)設“幸福北城”的學習與生活場。小學是學生整個人生發(fā)展道路上的奠基階段,這一階段學生的心智發(fā)展水平直接關系到其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和潛能的充分發(fā)揮,因此,從育心出發(fā),從學生的生活出發(fā),讓學生在愛的陪伴下完整成長,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就顯得十分必要。學校以“六心教育” (即感恩心、和雅心、責任心、欣賞心、謙卑心、寬容心) 為切入點,通過主題班會、校本課程的開發(f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等使學生認識自己、悅納自己,悅納他人,為人生歷程抹上自信、自愛、勇于創(chuàng)造的和諧底色,在活動中感知幸福。
學校以四大文化節(jié)日,展示心智教育的文化建設成果。一個有意義的文化節(jié)日,不僅會成為孩子童年最珍貴的記憶,也會讓他們在生命中有一次記憶深刻的愛的體驗與感受,在不知不覺中成長。北城小學每年固定的四個文化節(jié)日,力求將節(jié)日成為培養(yǎng)和展示孩子多方面能力的一場精神盛宴。
慧心教學,重塑關系開啟心智
教育教學關系、師生關系的改變是課改的主旋律和核心問題,正是“關系的重塑”推動了課改不斷走向深入,并漸漸觸及到了人的內在世界和價值觀。如果教師不能在重新認知兒童的基礎上準確找到自身在教育教學中的定位,那么學校的課改將會失去持久的內驅力而停滯不前。北城小學通過在課堂上引入思維導圖的教學工具,結合小組教學的課堂策略,轉“教中心”為“學中心”,轉“師中心”為“生中心”,每一節(jié)課都成為孩子們與知識相遇、對話和重塑的狂歡場。
運用思維導圖開啟兒童的想象之門。思維導圖這種新穎的思維工具符合學生的思維方式,容易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理順知識脈絡結構,培養(yǎng)學生建構知識的能力。北城小學的教師在實踐中,將思維導圖引入預習、板書、教授環(huán)節(jié),甚至孩子們的作業(yè)也變成了畫一幅有趣的思維導圖。經過實踐,筆者認為其作用最主要表現在課堂層面、思維層面和能力培養(yǎng)層面。
打造足球和珠心算特色課程,動靜交融,開啟兒童心智。足球和珠心算,一動一靜,一張一弛,外練體魄,內修智慧,經過多年的實踐,已經成為學校的兩大品牌課程。學校自1994 年開始建立足球特色課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身體素質、團隊精神、意志力和耐力。為此,學校不僅在硬件方面加大投入,還專門成立了“培養(yǎng)足球后備人才工作領導小組”,主管校長親自負責,下設幾個職能部門,把足球課程的開展、日常管理以及足球運動推廣等工作落實到實處?!爸樾乃恪笔侵覆皇褂盟惚P,在腦海中用算盤的映像進行的珠算式演算的新方法。珠心算是中華數學文化的瑰寶,現代腦科學研究和珠心算教育教學實踐都證實,珠心算具有開發(fā)智力潛能的作用。北城小學的珠心算課程通過全盤練,聽算、看算、心算等多種形式的變換訓練,使小學生掌握了獨特的多位數珠心算方法。
受限于篇幅,本文對理心管理、暖心家校的具體做法不作詳細的敘述。在多年的實踐研究中我們發(fā)現,更好的落實心智教育的理念,需要在兩個方面進行提升,一是要不斷加強教師理論知識的培訓,以開展科學的教育研究。心智教育的踐行需要依托教育學、心理學以及腦科學的相關研究成果,例如如何針對學生不同的學習風格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等。二是建立心智教育研究的數據庫,進行心智教育實踐效果的縱向研究,了解心智教育對兒童心理和行為影響的持續(xù)性。
心智教育的提出是針對目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諸如以科學知識為核心,忽視對內心世界的關注;重單一知識的學習,輕注意力、意志力、推理能力等的培養(yǎng)與開發(fā);推崇“競爭”,輕人與人和諧關系的培養(yǎng);缺乏對兒童認知規(guī)律與心理世界的探究,因此多數教師把學習變成了一件很晦澀難懂的事……教育要培養(yǎng)一種大寫的“人”,這種人應當具有健康完善的心智模式,既能遵從于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維持社會的有序性,又能發(fā)揮自己主觀能動,促進社會的發(fā)展。人的培養(yǎng)與心智培育是密不可分的,完整的人的教育要為實現人的心智發(fā)展,作出自己應有的作為。換言之,教育與生俱來所具有的一個使命就是為了培育完善的心智,并經由心智教育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
一、心智教育的辦學框架建構
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北城小學“心智教育”系統(tǒng)的建構路徑已經較為清晰。首先,明確構建心智教育的五個實施途徑,潤心環(huán)境、育心德育、慧心教學、理心管理、暖心家校,并形成每個版塊的重點發(fā)展項目(見下表);第二,在具體落實過程中,緊緊圍繞“理論引領、分塊實施、有效遞進、和諧發(fā)展”的實踐流程,即用教育學、心理學和腦科學的理論指導,從上述五個層面著手,開發(fā)學生的心智技能,培養(yǎng)正確的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及道德行為,發(fā)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做到身心全面發(fā)展上的因材施教、個性發(fā)展;第三,在全校師生中形成穩(wěn)定的“心智教育”文化氛圍,在對學生心智探究的過程中,教師的理論水平、觀念、行為方式、專業(yè)進階等逐步形成一個循序漸進的文化發(fā)展系統(tǒng),這也是教師自身心智發(fā)展的一個歷程,最終在全校上下凝聚成一種合力,提升學校的核心競爭力。
二、心智教育的實施途徑
潤心環(huán)境,清新秀麗的嶺南文化雅境滋養(yǎng)心智
一間好的學校,一進校門,就能夠感受到學校所要傳遞的獨特的氣息,這些氣息是由學校辦學的價值取向決定的。這種氣息所蘊含的視覺沖擊、審美意境、文化精神,具有強大的熏陶和同化力。解讀和體味北城小學的校園,每一處角落都用心用情用智,使人一置身于這個環(huán)境,就受到一種無形的精神感染。
一入校門,一面顯示嶺南建筑獨特而別致工藝的蠔殼墻,陽光斜射,凹凸不平的墻面折射出五彩繽紛的色彩,極具線條感和雕塑感。古樸的趟櫳門、陶罐藝術、具有熱帶風情的香蕉樹、靜謐的竹林,一艘停泊的漁船,漁網高高掛起,在師生的眼前編織了一幅“江頭落日照平沙,潮退漁船擱岸斜”的詩意風景……
育心德育,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陶冶心智
育人先育心。育心德育就是關注人的內在關系、內在秩序、內在空間,指向“人心”,指向每一個生命實現自我創(chuàng)造的密碼,追尋內心的喜悅、幸福與和諧,最終創(chuàng)設“幸福北城”的學習與生活場。小學是學生整個人生發(fā)展道路上的奠基階段,這一階段學生的心智發(fā)展水平直接關系到其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和潛能的充分發(fā)揮,因此,從育心出發(fā),從學生的生活出發(fā),讓學生在愛的陪伴下完整成長,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就顯得十分必要。學校以“六心教育” (即感恩心、和雅心、責任心、欣賞心、謙卑心、寬容心) 為切入點,通過主題班會、校本課程的開發(f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等使學生認識自己、悅納自己,悅納他人,為人生歷程抹上自信、自愛、勇于創(chuàng)造的和諧底色,在活動中感知幸福。
學校以四大文化節(jié)日,展示心智教育的文化建設成果。一個有意義的文化節(jié)日,不僅會成為孩子童年最珍貴的記憶,也會讓他們在生命中有一次記憶深刻的愛的體驗與感受,在不知不覺中成長。北城小學每年固定的四個文化節(jié)日,力求將節(jié)日成為培養(yǎng)和展示孩子多方面能力的一場精神盛宴。
慧心教學,重塑關系開啟心智
教育教學關系、師生關系的改變是課改的主旋律和核心問題,正是“關系的重塑”推動了課改不斷走向深入,并漸漸觸及到了人的內在世界和價值觀。如果教師不能在重新認知兒童的基礎上準確找到自身在教育教學中的定位,那么學校的課改將會失去持久的內驅力而停滯不前。北城小學通過在課堂上引入思維導圖的教學工具,結合小組教學的課堂策略,轉“教中心”為“學中心”,轉“師中心”為“生中心”,每一節(jié)課都成為孩子們與知識相遇、對話和重塑的狂歡場。
運用思維導圖開啟兒童的想象之門。思維導圖這種新穎的思維工具符合學生的思維方式,容易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理順知識脈絡結構,培養(yǎng)學生建構知識的能力。北城小學的教師在實踐中,將思維導圖引入預習、板書、教授環(huán)節(jié),甚至孩子們的作業(yè)也變成了畫一幅有趣的思維導圖。經過實踐,筆者認為其作用最主要表現在課堂層面、思維層面和能力培養(yǎng)層面。
打造足球和珠心算特色課程,動靜交融,開啟兒童心智。足球和珠心算,一動一靜,一張一弛,外練體魄,內修智慧,經過多年的實踐,已經成為學校的兩大品牌課程。學校自1994 年開始建立足球特色課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身體素質、團隊精神、意志力和耐力。為此,學校不僅在硬件方面加大投入,還專門成立了“培養(yǎng)足球后備人才工作領導小組”,主管校長親自負責,下設幾個職能部門,把足球課程的開展、日常管理以及足球運動推廣等工作落實到實處?!爸樾乃恪笔侵覆皇褂盟惚P,在腦海中用算盤的映像進行的珠算式演算的新方法。珠心算是中華數學文化的瑰寶,現代腦科學研究和珠心算教育教學實踐都證實,珠心算具有開發(fā)智力潛能的作用。北城小學的珠心算課程通過全盤練,聽算、看算、心算等多種形式的變換訓練,使小學生掌握了獨特的多位數珠心算方法。
受限于篇幅,本文對理心管理、暖心家校的具體做法不作詳細的敘述。在多年的實踐研究中我們發(fā)現,更好的落實心智教育的理念,需要在兩個方面進行提升,一是要不斷加強教師理論知識的培訓,以開展科學的教育研究。心智教育的踐行需要依托教育學、心理學以及腦科學的相關研究成果,例如如何針對學生不同的學習風格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等。二是建立心智教育研究的數據庫,進行心智教育實踐效果的縱向研究,了解心智教育對兒童心理和行為影響的持續(x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