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歡
貴州省凱里學院附屬中學
新課標下英語教學的繼承與發(fā)展
歐陽歡
貴州省凱里學院附屬中學
英語教學隨著科技的迅猛發(fā)展,信息的廣泛應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我們的英語教學如何適應時代的發(fā)展,這是一個英語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當然,同時也就要求我們教師形成和掌握能夠與知識快速更新相適應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
英語教學;繼承;發(fā)展;轉變
隨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全面的實施,新課程正一步一步地走進學校,走進課堂,英語教學隨著科技的迅猛發(fā)展,信息的廣泛應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我們的英語教學如何適應時代的發(fā)展,這是一個英語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當然,同時也就要求我們教師形成和掌握能夠與知識快速更新相適應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
新課程標準以“學生為中心,以促進學生學會學習,全面發(fā)展和終生學習”為目的。我國英語教師的教學思想一直受著我國數(shù)千年來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影響。傳統(tǒng)的教學一直將“傳道、授業(yè)、解惑”視為教師的職責,教師盡職盡責的教學活動基本上是以教師的傳授為主。新課程所倡導的以學生為主體的英語教學,是一種與教師決定教學內(nèi)容和教材的傳統(tǒng)教學截然不同的課堂教學。由此原因,新時代的英語教師便有了新的要求。
1.由文化知識的傳播者轉變?yōu)閷W習方法的指導者。
當今英語教師的任務,不僅要傳授英語知識,更要傳授英語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掌握學習的規(guī)律。因而教師備課時就要拋棄向學生灌輸知識這一著眼點,把引導學生拓展思路,掌握方法,發(fā)現(xiàn)規(guī)律作為首要任務。授課中,在聽說讀寫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多條通向目標的道路,掌握最佳途徑,達到學會的目的。例如,在講解定語從句的語法點時,以為都采用老師講,學生記的方法。學生不理解,難記憶,收效甚微。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通過自己找定語從句,自己總結規(guī)律的方法,讓他們真正明白和理解這一語法難題。
2.教師的教學途徑倡導以“任務型”的教學模式為主。
“任務型”教學是一種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教學模式,它非常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它強調教師教學活動的設計以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興趣為出發(fā)點。傳統(tǒng)教學法中的教學任務突出的是教師的活動,而“任務型”教學重視的是學生的學習活動,在此過程中,學生獲得的不僅僅是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學習過程中對語言文化的感知。新課程倡導“任務型”教學模式并不意味著將其作為唯一的教學方式使用,它只是在語言學習的鞏固階段比較適用。例如在作文的處理上,老師可以通過讓學生互相批改的辦法讓他們自己總結錯誤所在,效果會更好。
3.教師的教學評價方式的轉變。
教學評價方式的轉變也是此次基礎教育改革的又一重大突破。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我國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對教學評價的認識一直存在著一些誤區(qū)。比如,教師將考試作為評價的唯一方式及最終目標,將語言知識和基本語言技能作為評價的主要內(nèi)容等。這種傳統(tǒng)的評價體系給教師及學生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它忽視了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及合作評價,將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感、文化意識以及綜合素質置于評價體系之外。因此教師不但要學生學習成績好,更要訓練他們自學能力和英語的表達能力,以及自學能力等多種能力。
教師角色的轉換,只是說明在教學過程中主體地位的轉換。因此教師角色的轉換一方面說明教師要將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轉換給學生,另一方面說明教師要將角色綜合體的側重點有所轉向: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向學生綜合能力提高的培養(yǎng)者。
一堂英語課的成功與否,往往取決于課堂氣氛是否活躍??梢栽O想,課堂上死水一潭,學生聽得昏昏欲睡,縱使教者水平再高,其效果也是不敢恭維的。因此,作為英語教師都有必要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即如何有效地激活英語課堂氣氛。作為英語教師,我對利用英語課堂教學法中培養(yǎng)學生興趣的重要性感觸頗深。
1.導入。
課堂教學中“導入”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正所謂“好的開頭等于成功的一半”。采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來巧妙導入。一般可以用音像導入的方式,即讓學生在觀賞影片片段的過程中,激發(fā)濃厚的興趣,從而有效地激活課堂氣氛。還可以采取提問法導入,不過問題要提得恰到好處。本人教學Silver Screen單元時,就是采用提問方式導入的。我的問題是:
Do you like action movies?
Do you know Cheng Long?
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him?
針對大多數(shù)學生都喜歡成龍主演的動作片,我設計了這三個問題。結果問題一提出來,學生就來了興趣,整個課堂教學的氣氛一下子活躍了起來。
2.演示。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一種現(xiàn)象,不知英語教師留意沒有?學生喜歡上實驗課、體育課,喜歡看電視、電影,喜歡玩游戲。為什么呢?因為實驗操作和體育訓練都非常形象;影視節(jié)目和游戲都極富演示性。英語課堂氣氛要活躍,不妨充分發(fā)掘其富于“演示性”的一面??許多對話和短文都是對生活場景的復制與描述,都可以拿來表演。巧妙的“演示”,將使學生感觸更為形象、更為深刻。
3.活動。
英語教學活動多。一堂課,教師不妨將對子活動(Pair work)、小組活動(Group work)與全班活動科學安排巧搭配,讓學生在“活動”中真正實現(xiàn)自主、合作式學習,輕松愉快地完成各自的學習任務。
著名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笨鬃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樂之者?!痹S多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都有過這樣的感慨。作為英語教師,我對利用英語課堂教學法中培養(yǎng)學生興趣的重要性感觸頗深。心理學的研究和教學實踐表明:采用生動的,適合學生心理發(fā)展水平的教學方式,可以成功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