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啟勝,黃兆熙,李 良,朱淑楨
(云南省有色地質局308隊,云南 昆明 650214)
邦朗寨鉛鋅多金屬礦床是最近采用綜合手段發(fā)現(xiàn)的隱伏鉛鋅多金屬硫化物礦床,鉛鋅多金屬礦(化)帶走向長約8.45km,礦(化)帶呈北東向展布,與區(qū)域構造方向一致,礦化體規(guī)模較大、變化較穩(wěn)定,但礦體形態(tài)不規(guī)則,呈透鏡狀、似層狀、脈狀、囊狀,走向、傾向上具有不連續(xù)性,呈分枝復合、尖滅再現(xiàn),厚度、品位變化較大。目前在該礦(化)帶上已發(fā)現(xiàn):邦朗寨鉛鋅礦(化)點、芒林鉛鋅礦(化)點、合作村鉛鋅礦(化)點及弄坡鉛鋅礦(化)點等多個礦(化)點(體),初步分析邦朗寨鉛鋅多金屬隱伏礦床已具備形成中型礦床規(guī)模的條件。
礦區(qū)位于印度板塊、青藏滇撣泰微板塊、揚子陸塊拼合的巨型走滑斷層三角地帶,且受瀘水—瑞麗右旋走滑沖斷層與緬甸實皆—納明右旋走滑沖斷層挾持。巨型陸內走滑斷裂系控制了強烈的巖漿活動和大規(guī)模的成礦作用。區(qū)域構造單元:屬怒江及瀘水—瑞麗右旋走滑沖斷層與緬甸實皆—納明右旋走滑沖斷層挾持帶之岡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皺系,為滇西高黎貢山—騰沖~檳榔江鉛鋅錫鎢鉍多金屬及稀有金屬成礦帶,具有較好的區(qū)域成礦背景。區(qū)內構造發(fā)育,變形變質強烈,燕山晚期富含Pb、Zn、Ag、Sn、W、Mo、Be、Nb、Ta等成礦元素之花崗巖廣泛分布,為該區(qū)形成與酸性巖有關的鉛鋅、錫鎢等多金屬礦床創(chuàng)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區(qū)內主要出露第四系、第三系、石炭系、下元古界高黎貢山群變質巖系及燕山期花崗巖和各種巖脈(如圖1),由上到下分別為:
圖1 盞西邦朗寨—廣嶺寨鉛鋅多金屬礦地質簡圖
第四系下更新統(tǒng)(Q4al):主要分布于礦區(qū)東部地勢低凹處及河流之河床中,為河床Ⅲ級階地,堆積物為河床相—河漫灘相砂、礫石、粘土層。地表多為風化土,
第三系上新統(tǒng)芒棒組中段(N2m2):主要分布于礦區(qū)南東部,為一套碎屑巖夾基性火山巖及薄煤層。
石炭系勐洪群第二段(Cmn2):主要分布于礦區(qū)北東部,為一套灰白色—紫灰色中—厚層狀變質黑云母泥質粉砂巖、石英砂巖和同色變質雜砂巖,中部普遍見黃鐵礦化。
下元古界高黎貢山群下段(Pt1gl1):分布于礦區(qū)大部地區(qū),上部為黑云斜長變粒巖、角閃黑云二長變粒巖夾黑云微晶片巖、絹云石英微晶片巖、粉砂質板巖及混合片麻巖;下部為黑云斜長或二長變粒巖、混合片麻巖、眼球狀條紋狀混合巖夾黑云微晶片巖、長石石英巖、淺粒巖,以有較多的長石變粒巖與上段只有較少的黑云變粒巖相區(qū)別。
區(qū)內構造體系屬關上—新城南北向構造亞帶,主干構造由一系列北東向或近南北向展布的壓性、壓扭性斷裂組成,對區(qū)內礦化、巖體侵位起重要作用,為主要導礦、容礦構造,具長期、持續(xù)活動的特點,且?guī)缀醵疾煌潭仁艿酱踝中蜆嬙斓母蓴_、影響、改造;區(qū)內次級構造主要有東西向斷裂(具張性轉張扭性)、北西向斷裂(具壓扭性)、北東向斷裂(具壓扭性轉張扭性特征),為主要容礦構造,與區(qū)內鉛鋅多金屬礦化關系密切。
(1)邦朗寨鉛、鋅多金屬礦(化)點
邦朗寨礦(化)體為隱伏鉛鋅礦體、礦(化)體主要賦存于北東向斷裂與近東西向組裂隙較發(fā)育部位,為沿層間搓動、滑動構造破碎帶產(chǎn)出的脈狀、透鏡狀、似層狀(部分層狀)礦體,產(chǎn)狀為:N27°E→NW∠42°,其產(chǎn)狀、形態(tài)、規(guī)模受斷裂、裂隙的控制。鉛礦體長>200m,厚1m~2m,鉛鋅礦品位高達30ω%~50ω%左右,僅從2號洞中已采出上百噸浸染狀、致密塊狀鉛鋅礦。目前地表槽探沿走向控制長約500m(兩頭由于自然條件約束追索受限),寬>10m~30m,地表工程揭露鉛鋅礦化跡象明顯,鉛含量1.41ω%~3.12ω%、鋅含量0.23ω%~1.13ω%、。根據(jù)PD-01號坑及邦朗寨2號硐實際見礦工程控制情況,按3層礦(體)脈,礦體平均走向長200m,厚度1m,鉛+鋅平均品位8.00ω%;按50m長,2m厚,下延100m,鉬品位0.12ω%,礦石平均體重3.0t/m3(如圖2),初步估算邦朗寨鉬、鉛、鋅礦點預測資源量(潛在礦產(chǎn)資源量)約為:鉛+鋅礦石量30萬噸,鉛+鋅金屬量25000噸。鉬礦石量9.0萬噸,鉬金屬量110噸。
圖2 盞西邦朗寨1號鉛鋅多金屬礦體A線剖面簡圖
(2)芒林村鉛、鋅多金屬礦(化)點
芒林鉛鋅礦點礦體為地表露頭礦,鉛鋅礦主要沿角閃簾石硅質巖—板巖間夾的硅質巖和結晶灰?guī)r產(chǎn)出;受北東向主干構造F3控制,呈似層狀、脈狀產(chǎn)于主干構造F3及與之相交的次級構造破碎帶中,礦體產(chǎn)狀與主干構造F3一致(產(chǎn)狀:走向北20°東,傾向北西,傾角36°~40°),礦體膨大部位次級構造破碎帶構造產(chǎn)狀:走向北80°西,傾向北東,傾角80°~85°。礦化地質體出露寬約10m~15m,見2~3層鉛鋅礦脈等間距(3m~4m)分布,單礦體(脈)出露寬約1.5m~2.0m,厚度一般0.4m~0.8m,最厚0.8m~1.0m,走向長>300m,傾斜延伸>100m(深部未控制)?;灧治鲢U:28.37ω%,鋅:1.18ω%,銀:216.5g/t,鉬:0.051ω%。鉛平均品位約7ω%~10ω%,鉛+鋅平均品位約10ω%~15ω%。初步估算芒林鉬、鉛、鋅礦點預測資源量(潛在礦產(chǎn)資源量)約為:鉛+鋅礦石量20萬噸,鉛+鋅金屬量33 000噸,伴生鉬金屬量110噸。
(3)合作村鉛鋅礦(化)點
該礦化點主要見一硫鐵礦露頭點,硫鐵礦體呈似層狀、脈狀賦存于北東向展布的構造帶中,出露寬約15m,礦石主要為浸染狀、細脈浸染狀,少量為致密塊狀硫化礦。礦石礦物以磁黃鐵礦、黃鐵礦為主,含極少量方鉛礦、鐵閃鋅礦、毒砂等。于礦化點周圍分布有較多的鉛鋅礦化硅質板巖、硅質巖,經(jīng)化驗分析含Pb:0.177ω%~4.58ω%、Zn:0.48ω%~1.05ω%、 Mo:0.037ω%~0.097ω%,鉛鋅礦化較為明顯,特別是鉬均已達最低工業(yè)品位要求,具有很好的找礦前景。
(4)弄坡鉛鋅礦
弄坡鉛鋅礦為一已開采的鉛鋅多金屬礦體,礦體地質特征與芒林鉛鋅礦點礦體特征基本一致,據(jù)云南省瀘水縣廣晟礦業(yè)有限責任公司資料,已探求333+334級儲量鉛+鋅礦石量約60萬噸,鉛+鋅金屬量48 000噸。
鉛鋅礦礦石主要為浸染狀、細脈浸染狀,少量為致密塊狀硫化礦。礦石礦物主要可見方鉛礦、鐵閃鋅礦、黃鐵礦、磁黃鐵礦、磁鐵礦、毒砂等,氧化礦物為褐鐵礦、針鐵礦、鉛釩、少量孔雀石、錳土。脈石礦物主要為石英及綠泥石、綠簾石等。
礦體內部顯示出強烈熱液礦化、蝕變。礦化和蝕變在空間上緊密共生,主要有褐鐵礦化、硅化、綠泥石化、絹云母化、角巖化、碳酸鹽化等。礦化強度與蝕變的強弱和種類有特定關系,呈正相關性,蝕變越強,礦化程度越高,礦石品位越高,對礦化最有利的蝕變?yōu)楹骤F礦化、硅化,次為綠泥石化、絹云母化、角巖化、碳酸鹽化。
邦朗寨鉛、鋅多金屬隱伏礦床從目前各礦(化)點地質特征來看成礦控制因素主要為:地層+構造+巖漿巖。
(1)地層因素:區(qū)內鉛、鋅多金屬礦化主要賦存于下元古界高黎貢山群下段(Pt1gl1)地層中、下部。
(2)構造因素:區(qū)內近南北向或北東向組斷裂構造,與區(qū)域構造線一致,是區(qū)內主要的成礦、控礦主干構造。多為壓扭性轉張扭性層間搓動、滑動構造,規(guī)模較大,地形地貌表現(xiàn)為一系列的陡壁,在沖溝有水處常形成小瀑布。由于地層出露為下古生界變質巖,地層中變質砂巖、硅質巖硬度大,為脆性巖層,砂板巖及角閃片巖為塑性巖層,兩組巖層物理性能差異變化較大,易形成剝離、虛脫空間,為鉛、鋅、鉬礦(化)體成礦提供了有利條件,沿斷裂有鉛鋅礦脈充填,并在邦朗寨一帶發(fā)現(xiàn)了致密塊狀鉛鋅礦塊。在芒林一帶發(fā)現(xiàn)了致密塊狀鉛鋅礦體露頭。沿走向具有被近東西向或北西向次級構造呈大致等間距影響、改造的特征。近東西向或北西向組為羽狀節(jié)理、裂隙次級構造,是區(qū)內重要的容礦構造場所。東西向斷裂具張性轉張扭性,北西向斷裂具壓扭性特征,在與近南北向或北東向組成礦、控礦主干構造交匯部位鉛、鋅、鉬礦體有膨大現(xiàn)象。
(3)巖漿巖控制因素:區(qū)內鉛鋅礦體由深部富含揮發(fā)分和成礦元素的含礦熱液沿含礦層層間剝離滑脫構造充填成礦,在近地表地層、斷裂構造有利部位形成熱液充填型鉛、鋅多金屬隱伏礦(化)體,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深部巖體與圍巖的接觸帶,具有形成大型—超大型規(guī)模鉛、鋅多金屬礦床的有利條件,是尋找較大規(guī)模鉛、鋅多金屬礦床的最重要的成礦遠景區(qū)。
區(qū)內鉛、鋅多金屬礦化主要賦存于下古生界高黎貢山群下段(Pt1gl1)地層的中、下部物性差異較大的角閃片巖、板巖及下部夾的硅質巖和結晶灰?guī)r層位中,沿北東向成礦、控礦主干構造分布,在與近東西向或北西向組次級構造交匯部位礦體有膨大現(xiàn)象。礦化體具有尖滅再現(xiàn)、近等間距分布的規(guī)律,以鉛鋅礦化為主,鉛鋅礦(化)體中普遍伴生鉬礦化,形成鉛鋅多金屬礦床。從所取樣品分析結果可知,鉛鋅含量與鉬含量成正比例關系,鉬含量0.037ω%~0.12ω%普遍達到最低工業(yè)指標要求。在近東西向或北西向組次級構造中賦存有石英脈型鉬礦化體,具有較大的潛在經(jīng)濟價值。
(1)地層標志:下元古界高黎貢山群下段(Pt1gl1)地層中、下部物性差異較大的角閃片巖、板巖及下部夾的硅質巖和結晶灰?guī)r層位是明顯的標志層,也是鉛鋅礦化的主要賦存部位。
(2)構造標志:近南北向或北東向組斷裂及層間剝離滑動構造,與區(qū)域構造線一致,是區(qū)內主要的成礦、控礦主干構造,也是主要的容礦構造。近東西向或北西向組羽狀節(jié)理、裂隙次級構造,是區(qū)內重要的容礦構造場所。近南北向或北東向組斷裂及層間剝離滑動構造與近東西向或北西向組羽狀節(jié)理、裂隙次級構造交匯部位是礦體膨大富集的有利部位。
(3)圍巖蝕變:硅化、褐鐵礦化、綠泥石化、碳酸鹽化是重要的找礦標志。
(4)礦化露頭、采礦遺跡和民采坑道可作為直接找礦標志。
在燕山期由于海底拉張下沉,同時伴隨著強烈的火山活動,出現(xiàn)了多期次的火山噴發(fā)和巖漿侵入,帶入了豐富的成礦元素,在有利部位富集成礦。礦床的形成與燕山期特富揮發(fā)分和成礦元素的礦漿、低熔漿液侵入以及區(qū)域變質作用、構造成礦作用密切相關,受地層層位、巖漿巖、構造控制明顯,并且由于后期變質作用和構造作用的影響,使原來較貧的礦體在巖漿熱液和變質熱液等含礦熱液的共同作用下,再度富集而成為富礦體。因此,礦床類型應屬巖漿熱液充填硫化物型鉛鋅多金屬礦床。
區(qū)內鉛、鋅多金屬礦化帶長達8.45km,燕山期花崗巖及其它脈巖分布廣泛,巖漿活動頻繁,在下元古界高黎貢山群變質巖系(含礦層)厚度大,近南北向、北東向斷裂構造十分發(fā)育,斷裂帶及巖體與圍巖的接觸帶硅化、褐鐵礦化、綠泥石化、碳酸鹽化蝕變作用強烈,有一定的規(guī)模,具備了形成鉛鋅多金屬礦化的有利條件。
通過地質初步工作,并依據(jù)區(qū)域地質研究結果、初步野外觀測、極少量工程驗證結果,區(qū)內現(xiàn)已見有邦朗寨、芒林寨、合作村及弄坡等多個礦(化)點,而每一礦(化)點又有2~3層單礦體存在,各礦(化)點之間地質特征基本相同,預示著區(qū)內找礦前景非常樂觀。而地層、斷裂構造有利部位及巖體與圍巖的接觸帶是主要的成礦預測遠景區(qū)。在深部巖體與圍巖的接觸帶,具有形成大型—超大型規(guī)模鉬、鉛、鋅多金屬礦(體)床的有利條件。是尋找較大規(guī)模鉬、鉛、鋅多金屬礦(體)床的最重要的成礦遠景區(qū)。
綜上所述,區(qū)內成礦遠景區(qū)僅按3個礦(化)點初步估算預測潛在礦產(chǎn)資源量:鉛+鋅金屬量106000噸,已達中型礦床規(guī)模。若再考慮合作村鉛、鋅礦(化)點和各礦(化)點之間成礦預測遠景區(qū)以及深部巖體與圍巖接觸帶的隱伏鉛鋅礦體,區(qū)內鉛、鋅多金屬礦成礦遠景區(qū)可能達到一大型甚至超大型鉛鋅多金屬礦床規(guī)模,找礦遠景巨大。
參 考 文 獻
[1]云南省地礦局.1∶20萬騰沖幅區(qū)域地質調查報告[R].1983.
[2]劉家遠,單娜琳等.隱伏礦床預測的理論和方法[M].北京:冶金工業(yè)出版社,2006.
[3]范永香,陽正熙.成礦規(guī)律與成礦預測[M]. 江蘇: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2003.
[4]李文堯等.云南省盈江縣盞西幫朗寨物化探工作報告[R].2007.6
[5]昆明理工大學.云南省盈江縣遮坎錫鉛多金屬礦1/5萬地球化學普查報告[R].2007.7.
[6]昆明理工大學.云南省盈江縣遮坎錫鉛多金屬礦普查階段報告[R].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