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琳++郝赫
摘要:煤炭是世界上分布最廣、儲存量最大的常規(guī)能源。近年來,石油和天然氣價格大幅上漲,煤炭行業(yè)的前景尤為引人關注。文章通過分析目前國內的宏觀經濟環(huán)境,運用經濟學最基礎的供給需求理論,闡述了煤炭市場中短期及長期的前景,最后大膽推測中國的煤炭行業(yè)可能會在未來進入集中并購階段。
關鍵詞:煤炭;集中并購;固定資產投資;煤炭供給;煤炭消費
中圖分類號:F4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4)19-0008-04
2002年至2011年是煤炭行業(yè)發(fā)展的黃金十年。在這一時期,GDP基本保持兩位數增長(其中2008年、2009年和2011年增長率超過9%),煤炭行業(yè)集中度逐步提升,固定資產投資加快。然而,從2012年開始,煤炭景氣度持續(xù)走低,虧損面由2012年的20%擴大到2013年的25%,虧損深度由10%擴大到25%左右(已接近2001年的水平)。各煤種價格低迷,其中動力煤2013年均價下跌約18%,煉焦煤2013年均價下跌約20%,無煙煤2013年均價下跌16%。截至2013年3季度,煤炭行業(yè)上市公司平均毛利率和凈利率分別為23.1%和8.1%,均回落至歷史最低水平;平均年化ROE為9.9%,僅略高于2002年的9.1%和2003年9.0%。2012年開始的低迷到底是市場反轉還是階段性調整,本文將嘗試用經濟學最基礎的供給—需求分析,對未來幾年中國煤炭市場的發(fā)展進行分析。
1 固定資產投資持續(xù)高速增長
“十一五”期間,煤炭行業(yè)盈利大幅提升,也帶動了煤炭行業(yè)固定資產投資的大幅增長?!笆濉鼻叭辏禾啃袠I(yè)依然保持了之前較高的固定資產投資慣性,2011~2013年分別為4907億元、5286億元和5263億元,前三年累計固定資產投資金額高達1.55萬億元,已經超過整個“十一五”期間的1.25萬億元?!笆濉鼻皟赡?,煤炭行業(yè)固定資產投資占城鎮(zhèn)固定資產投資的比例持續(xù)維持在1.6%左右,而此前十年的平均值為1.3%左右。自2004年以來的10年間,煤炭行業(yè)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速約33%,遠高于下游四大行業(yè)年均增速的22%(2004年以來,電力、鋼鐵、水泥和化工固投年均增速分別為17%、16%、38%和26%)。因此,近年來煤炭行業(yè)的固定資產投資不僅明顯高于“十一五”期間,也遠高于下游需求行業(yè)的投資增速。
2 淘汰落后對總體產能影響有限
“十一五”期間,全國煤炭行業(yè)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取得了較大成效,共關閉小煤礦9616處,淘汰落后產能5.4億噸。2010年,年產能30萬噸以下小煤礦減少到1萬處以內,產量比重由2005年的45%下降到2010年的22%?!笆濉庇媱澨蕴旱V2181處,淘汰落后產能1.04億噸。到“十二五”期末,產能30萬噸以下小煤礦數量降至7000處以內,產能控制在6億噸以內(較2010年減少1.1億噸),占總產能的15%。由此可見,“十二五”計劃淘汰落后產能力度低于“十一五”。
一般來說,淘汰煤礦分成三種情況:一是關閉退出,二是改造升級,三是兼并重組。而這三種情況中只有第一種情況才影響產能,第二種和第三種只是影響短期產量。根據過往公布的三種煤礦數據,關閉退出的煤礦產能大約占淘汰產能的30%~40%。比如,2012年,計劃淘汰煤礦625處,淘汰產能2347萬噸,實際淘汰958處,淘汰產能5496萬噸,其中關閉退出煤礦278處,關閉退出產能1764萬噸;2013年,計劃淘汰煤礦1256處,淘汰產能6418萬噸,其中關閉退出煤礦509處,關閉退出產能2669萬噸。
截至2013年底,實際淘汰煤礦2621處,淘汰產能1.44億噸,關閉退出產能0.52億噸。而根據《2014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的要求,2014年需淘汰煤炭落后產能3000萬噸。
根據2011~2013年的數據及我們對2014~2015年的預測,“十二五”期間淘汰產能大約1.93億噸,實際關閉退出的產能約0.71億噸,2011~2015年關閉退出的產能數分別為0.07億噸、0.18億噸、0.27億噸、0.12億噸、0.07億噸。因此,我們認為淘汰落后雖然對于短期的產量有部分程度的影響,但對于產能的影響十分有限。
3 煤炭供給增速或在2017年出現(xiàn)明顯放緩
通過過往幾年的數據觀察,煤炭行業(yè)每年新增產能大約4億噸,其中2010~2012年每年新增產能分別為3.87億噸、4.13億噸和4億噸。而截至2012年底,煤炭行業(yè)施工規(guī)模11.1億噸,未施工規(guī)模5.1億噸,煤炭行業(yè)產能預期投放量高達16.2億噸。結合上文對固定資產投資和淘汰落后的分析,我們認為未來產能釋放壓力仍然較高,未來3年平均每年的新增產能將在3.8億噸
左右。
2011~2013年全國煤炭的產量分別為38.3億噸、40.5億噸和41.2億噸,其中山西、內蒙古和陜西三省的產量占全國產量的60%,增量約占全國增量的80%,我們將通過對三省的分析來對未來全國煤炭產量作出判斷。
3.1 山西
雖然根據“十二五”規(guī)劃,到2015年全省煤炭計劃實際產能約為10.5億噸/年左右,煤炭產量計劃控制在10億噸以內,但我們認為山西煤炭產量未來增長潛力較大,將超過“十二五”規(guī)劃的數據。其增長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即2009年停產整頓的煤礦尚未釋放完畢的部分及新建煤礦產能釋放。
(1)停產整頓尚有4.3億噸在建,預計未來兩年釋放1.8億噸。2009年開始的山西省整合煤礦產能合計8.5億噸,2013年產量為4.2億噸,尚有4.3億噸產能需要釋放,其中:山西省八大集團整合的煤炭產能3.8億噸,2013年產量僅為1.3億噸,仍有2.5億噸產能尚待釋放;而地方煤礦整合后的產能為4.7億噸,2013年產量為2.9億噸,仍有1.8億噸產能尚待釋放。
我們預計“十二五”后兩年釋放產能大約1.8億噸,分解到2014~2015年整合礦的產量分別為5.1億噸和6億噸。
(2)新建煤礦1.2億噸,預計未來兩年釋放完畢。目前山西省8大集團在建產能1.2億噸,預計2014~2015年釋放產量分別為0.3億噸和0.9億噸。
我們預計山西省煤炭產量將維持較高增長,以2013年的9.6億噸產量為基礎,2014~2016年煤炭產量分別為10.8億噸和12.4億噸和13.7億噸,同比分別增長12.2%和14.7%和10.6%。2017年之后產量將降為低增長,2017~2020年增幅分別為5.3%、2.1%、0.8%和0.7%。
3.2 內蒙古
按照“十二五”規(guī)劃,蒙西產能2015年規(guī)劃6.9億噸,較2010年產量4.9億噸提升2億噸,產能增長幅度42%。蒙東產能2015年規(guī)劃5.5億噸,較2010年產量2.6億噸提升2.9億噸,產能增長幅度107%。2012年內蒙古全省產量已經達到10.6億噸,超出“十二五”規(guī)劃的10億噸產量數。最新的2013年內蒙煤炭產量為10.3億噸,同比下降2.8%。
鄂爾多斯“十二五”規(guī)劃產能5.5億噸,較2010年的4.5億噸的產量提升1億噸,但2012年實際產量已經達到6.4億噸,超出“十二五”規(guī)劃0.9億噸。
由此可見,近年來內蒙古的煤炭產量持續(xù)維持著高增長,雖然蒙東地區(qū)是省內規(guī)劃的主要產能增長區(qū)域,但短期內,西部尤其是鄂爾多斯依然是產能釋放的重點
區(qū)域。
我們預計內蒙煤炭產量將維持較高增長,以2013年的10.3億噸產量為基礎,2014~2015年煤炭產量分別為10.8億噸和11.8億噸,同比分別增長4.7%和9.8%。2016年之后產量將降為低增長,2016~2020年增幅分別為4.6%、4.0%、3.9%、2.8%和2.1%。
3.3 陜西
“十二五”期間,陜西省煤炭建設投資規(guī)模計劃達到1570億元,2015年陜西省煤炭總量計劃達到6億噸,較2010年的3.6億噸增長2.4億噸,陜西省煤炭調出量計劃達到3.1億噸。
(1)煤礦整合中,在產煤礦少。陜西省的煤炭資源分布大多集中于陜北和渭北地區(qū),陜南大部分煤礦的產能則都在30萬噸以下。南北資源儲量的差異決定了陜西煤改的思路。陜西境內的煤礦依據“就近原則”進行整合,最終將省內煤炭企業(yè)壓縮至120個,煤礦數量減少至445個,形成1~2個年產億噸級、3~5個3000萬噸以上的大型煤炭企業(yè)集團。
陜西省在2013年年底在產的煤礦僅168座,其中:央企神華神東(陜西)7座,國有重點煤礦39座,地方煤礦122座。也就是說大部分煤礦還處于停產整頓中。
(2)陜西煤炭產量維持高增長。2013年生產煤炭4.9億噸,同比增長6.3%。隨著大量整合煤礦以及新建煤礦的投產,我們預計,陜西省2014~2016年煤炭產量分別為5.6億噸、6.2億噸、6.5億噸,同比分別增長13.8%、10.6%、5.1%。2017年之后產量將降為低增長,2017~2020年增幅分別為1.6%、3.2%、3.1%和3.1%。
3.4 全國
除了山西、內蒙古和陜西,我國主要的煤炭生產省份還包括河南、河北、山東、安徽、寧夏和貴州。上述九省合計占據我國煤炭產量的80%左右。我們測算出上述九省2014~2016年的煤炭產量分別為35.8億噸、39.6億噸和42.1億噸,增速分別為8.4%、10.6%和6.4%。
根據上述九省的產量測算數據,以2013年全國煤炭產量41.3億噸為基數,我們預計,2014~2016年全國煤炭產量分別為44.0億噸和47.9億噸和50.4億噸,同比分別增長6.4%和8.8%和5.4%。2017年以后全國煤炭產量的增速將下降到3%以下。
4 煤炭需求增速大幅回落
4.1 我國經濟進入低速增長期
經濟增長依賴“出口、投資、消費”,俗稱“三駕馬車”,從近年來的統(tǒng)計數據來看,這三個環(huán)節(jié)增速均有不同程度的放緩。2013年GDP增速為7.7%,我們預計2014年增速可能在7.0%~7.5%區(qū)間。
(1)外圍經濟疲軟,出口短期難現(xiàn)高增長。2002~2011年期間,我國出口貿易年均增速為22.7%,剔除2009年因金融危機影響,出口下滑幅度較大的年份,年均增速為27%,而2012年出口增速僅為8%。2011、2012年,凈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4.2%和-2.1%,2013年前三季度,凈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1.7%,對GDP累計同比的拉動為-0.1%。全球經濟前景仍然疲軟,預計我國出口難有明顯改善。
(2)投資增速逐步放緩。2002~2011年,GDP中資本形成總額年均增長19.6%,受2009年4萬億投資驅動影響,2009年資本形成總額增長接近20%,之后,增速開始放緩,到2012年增長率已降為7.5%。2012年資本形成總額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47.1%,2013年前三季度,資本形成總額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5.8%,對GDP累計同比的拉動為4.3%。隨著我國進入后工業(yè)化時期的到來,以往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均保持在20%以上增長,目前已降至20%以下,預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增長將繼續(xù)放緩。
(3)消費增速成放緩態(tài)勢。2002~2012年,GDP中消費支出年均增長14.5%。2013年前三季度,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45.9%,對GDP累計同比的拉動為3.5%。2013年前11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21萬元,同比增長為13%,但增速自2010年以來,一直呈下降趨勢。此外,國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放緩,房價居高不下,社會醫(yī)療體系尚有待健全,限制三公消費,將削弱居民及政府的消費能力,預計短期消費增速也將繼續(xù)放緩。
4.2 煤炭消費總量受到控制
(1)環(huán)保治理不斷升級,京津冀及周邊地區(qū)煤炭消費總量呈下降趨勢?!毒┙蚣郊爸苓叺貐^(qū)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指出到2017年底,通過淘汰落后產能、清理違規(guī)產能、強化節(jié)能減排、實施天然氣清潔能源替代、安全高效發(fā)展核電以及加強新能源利用等綜合措施,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和山東省壓減煤炭消費總量8300萬噸。其中,北京市凈削減原煤1300萬噸,天津市凈削減1000萬噸,河北省凈削減4000萬噸,山東省凈削減2000萬噸。
(2)新型煤化工釋放部分煤炭需求,但短期無法扭轉行業(yè)下降趨勢。雖然備受關注的由國家發(fā)改委、國家能源局共同編制的《煤炭深加工示范項目規(guī)劃》和《煤炭深加工產業(yè)發(fā)展政策》至今仍然未公布,但2013年以來已有14個新型煤化工項目獲得了發(fā)改委批復同意相關企業(yè)開展工程的前期工作。預計投資規(guī)模將在4000億元左右,可見本屆政府對新型煤化工項目的肯定和
支持。
我們以1噸烯烴需要3噸標煤、1噸油需要4噸標煤、1000立方米氣需要3噸標煤的比例計算,預計帶來的潛在煤炭需求約為2億噸左右,在沿海煤炭需求總量下降的背景之下,對煤炭需求增速放緩啟動有一定的緩沖作用。但是,考慮到各公司拿到新型煤化工批復后,還需要開展前期準備工作,況且新型煤化工前期投資巨大,根據以往經驗數據,從項目完成基礎設計工作到項目建成投產,項目周期一般為3~4年左右。這也意味著,煤化工對煤炭需求釋放將被推遲到2016~2017年之后,對當前煤炭需求影響不大。
(3)全國煤炭消費總量受控,且煤炭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將持續(xù)降低。根據煤炭工業(yè)發(fā)展“十二五”及能源“十二五”發(fā)展規(guī)劃,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1.4%,非化石能源發(fā)電裝機比重達到30%。天然氣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7.5%,煤炭消費比重降低到65%左右,較2012年下降1.6%。
煤炭需求主要來自于電力行業(yè)、鋼鐵行業(yè)、水泥行業(yè)和化肥行業(yè),經歷了過去十年煤炭需求增速快速增長的階段,2012年開始煤炭需求增速大幅回落??紤]到未來幾年全國經濟增長放緩以及煤炭消費受控,我們預計煤炭需求增速回落可能更為明顯。
根據我們的觀察,煤炭消費彈性隨GDP的變動而跳躍變化,實證數據顯示:GDP增速9%以上,煤炭消費彈性大約1;GDP增速8%以下,煤炭消費彈性大約0.5。比如:2013年GDP增速7.7%,煤炭消費增速2.8%,煤炭消費增速對GDP的彈性降為0.4。因此,假設未來GDP增速在7%~7.5%之間,煤炭消費彈性0.5,我們可以粗略地估計出煤炭消費增速大約在3.5%左右。而我們根據對煤炭下游需求的四大行業(yè)產業(yè)增速的預測,我們可以相對精細地判斷出2014~2016年煤炭需求增速分別為4.3%、3.9%和3.6%,2017~2020年的需求增速基本保持在3.5%左右。
5 結論
5.1 2020年前煤炭市場的三個階段
煤炭總供給2014~2016年保持5%以上的增長,2017年后會出現(xiàn)3%以下的緩慢增長,而煤炭消費增速將一直維持在3.5%~4%之間的低增長,因此,2020年前全國煤炭市場將出現(xiàn)增量過剩、存量過剩及供不應求三個
階段。
(1)2014~2016年,增量過剩階段。
2014~2016年,商品煤總供給增速分別為6.4%、8.8%和5.4%,同期煤炭消費增速4.3%、3.9%和3.6%。煤炭供給增速高于消費增速。
(2)2017~2019年,存量過剩階段。
2017~2019年,商品煤總供給增速低于3%,而同期煤炭消費增速可能維持在3.5%。這一階段主要是對前期累積的過剩產能進行消化的過程。
(3)2020年,供不應求階段。
2020年煤炭總供給增速為1%,過剩產能基本消化完畢,煤炭市場可能進入供不應求階段。
5.2 中國即將進入大規(guī)模煤礦并購時期
根據EIA的數據,美國20世紀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的消費量復合增長率分別為2.8%、3.0%和2.6%,而90年代下降至1.8%,2000~2010年進一步下降到-0.3%。此外,煤炭產量的增速也由70、80年代的3.1%和2.2%下降至90年代的0.4%。而美國煤炭90年代開始最顯著的特征就是企業(yè)的兼并收購。這一時期,煤礦生產集中化和大型化的趨勢明顯,煤礦工效也快速提升,而煤炭產量的集中度不斷上升。僅自1994~2000年美國前5大煤炭企業(yè)產量占全國比重從33.9%上升至45.9%,而前10大企業(yè)的占比則從48.0%上升至62.5%。
由于行業(yè)景氣度下滑,2012年以來煤礦經營壓力逐漸加大。不過從2012年至今,由于煤價位于低位的時間不長,煤礦并購價格并未出現(xiàn)明顯下降。預計若近兩年煤價持續(xù)低位徘徊,煤炭企業(yè)間的兼并收購將逐漸成為趨勢。2012年我國煤炭行業(yè)前5家、前10家以及前50家企業(yè)產量占全國總產量比例分別為27%、40%和74%,集中度較低,基本與90年代初美國情況類似。參考美國的經驗,我們預計2016年開始至“十三五”階段,國內煤炭行業(yè)或將進入集中并購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