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小蘭
一、“活動單”的由來
我國最新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教師從原有的“知識本位”轉向“學生本位”?!镀胀ǜ咧谢瘜W課程標準(實驗)》也提出“化學教學要體現(xiàn)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根據(jù)這些要求,“活動單”導學教學模式是符合課程標準的理念的。
關于“活動單導學”、“活動單”的定義,各類教育詞典中均沒有統(tǒng)一的說法。筆者根據(jù)廣大同仁的研究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此做了如下界定:課前老師們?nèi)翰呷毫υO計好“活動單”——相當于集體備課、統(tǒng)一資料、統(tǒng)一思想。課堂上學生借助“活動單”進行各項“活動”,通過學生與學生間的合作,互享智慧資源,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進行學習活動,生成學習能力。教師再進行點評,最終獲得學習的結果。華東師大博士鄭金洲初步得出結論,對“校本”做出解釋:為了學校,在學校中,基于學校。
從2008年起,已有數(shù)百篇與“活動單導學”教學模式有關的論文發(fā)表,但專門針對化學這一學科如何去科學的、理論結合實際的對具有校本特色“活動單”進行設計,并能用一個比較簡潔的設計模型來說明,這樣的研究論文比較少見。本文針對高中化學這門學科在“活動單導學”模式下“活動單”究竟該去如何設計做了比較詳盡的研究。同時提出了兩點具體要求:①根據(jù)本研究的設計模型及設計過程進行“活動單”的設計對教師層面具有可行性及實效性。②根據(jù)本研究的設計模型及設計過程設計出的“活動單”讓學生使用具有高效性。
二、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活動單”的理論框架
編寫“活動單”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復述課本內(nèi)容的過程,而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教師將教學內(nèi)容重新整理成各項知識點,由過去單純對學生說教轉變成讓學生自己“學”的活動,教師的“教”不再局限在課堂上,而是內(nèi)化為活動方案中,呈現(xiàn)在“活動單”上,教師將大部分精力花在“活動單”的編寫上。
“活動單”有四個組成部分——課題名稱、學習目標、活動方案、課堂反饋,編寫時就要圍繞這些內(nèi)容進行。設計課題名稱時,要充分考慮到教材內(nèi)容、課堂性質(zhì)是新授課、復習課還是試卷評講課、學生原有認知水平、接收能力等。對學習目標進行設計時,要考慮化學學科特點及學生層面。研究提出了“活動單”設計的模式圖,展示如下:
1.課題名稱設計
課題名稱是“活動單”的“活動主題”,它是對活動單內(nèi)容的高度概括,它是活動單靈魂的體現(xiàn)。
2.目標設計
“活動單”的課題名稱確定后,接下來就要圍繞課題設計學生的學習目標,圍繞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用簡潔易懂的語言向?qū)W生明確該節(jié)課的學習行為以及要達到何種要求。在江蘇高中化學課時銳減的形勢下,既要考慮到知識點的覆蓋面又要考慮學生的理解能力,所以目標的設計既要點、面結合,又要難、易結合。
3.活動方案設計
活動方案設計是“活動單”設計的重點,活動方案是“活動單”的核心。設計活動時,既需要考慮已定的學習目標,還要考慮隱性的教學目標,為以后的知識點的學習做鋪墊,要考慮如何深入淺出,循序漸進引導學生參與活動,順利獲取知識,不光突出知識預定的重點、難點,還要考慮到學習的連貫性,大幅度提高學生各項能力。
一般情況下,一個課時適宜設計2~3個主活動,一個主活動內(nèi)可以包括一個或幾個子活動(小活動)。主活動內(nèi)容過多,要求學生的思維量過大,學生接受不了,就會覺得“累”。學生只有在每個主活動徹底搞懂后,才會進行下一個活動,但是學生思維能力還沒有到達成人水平,所以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去考慮每一個活動所涉及的知識,學生的思維在何處會出現(xiàn)困惑,設計子活動幫助學生順利度過,子活動對于主活動具有一定的提示性。學生沿著老師設計的活動一步步完成,最終走向預期的結果。當活動單初稿給學生試用時,對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卡殼現(xiàn)象要有預知性,每個主活動包括的子活動都要圍繞主題,在學生思維中層層推進,形成動態(tài)的思維梯度,使活動具有整體性,連續(xù)性,同時子活動既能保證相對獨立,又要相互間有關聯(lián)性。對所有的主活動要有一定的時間提醒(如:用6分鐘左右完成一個活動),當然,并不是一定要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給定的任務,老師可以視具體情況適當放寬或縮短時間。
4.設計課堂評價
新課程標準中提倡高效課堂,如何來了解一堂課結束后的教學效果,就要設計一個評估方案,這就是課堂評價。對教師來講,沒有評價就不知道課堂效果,就不能正確分析活動單設計是否優(yōu)良,就不能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沒有評價就沒有進步?jīng)]有提高。評價的方式有多種,筆者專門設計出一種紙筆測驗,這種課堂評價中易操作、可信度高的評價方式,能比較真實的反饋教學效果。
“活動單”的反饋練習是本節(jié)課堂活動效果的檢測,因此出題時必須緊扣學習目標的重點和難點,難度系數(shù)在0.75左右,讓85%的學生得到80分以上。讓學生有成就感,認為只要他積極參與了活動、積極思維就有收獲,增加信心,產(chǎn)生學習的興趣。題目不宜多,一般5~7題即可,當然也不能完全由題目數(shù)量決定,一定要依據(jù)學生的思維量決定,學生完成的時間一般控制在8~10分鐘。
對于新授課而言,在設計活動方案時,有個別簡單的知識點不設計進去,但可以將那些簡單的知識點設計在活動反饋中(以信息題的方式出現(xiàn))。設計復習課的“活動單”時,活動反饋的習題綜合性要強,思維量及覆蓋面要更大、更廣一些。在進行試卷評講課的“活動單”制作前,設計者對試卷的知識點分布及學生答卷情況必須是充分了解的,活動反饋涉及的內(nèi)容是該套試卷中有針對性的,是活動方案中著重學習的部分,但盡量不能用原題,要形變而神卻不變。
(二)“活動單”設計的過程
“活動單”設計的程序可以分為三步:第一階段為準備階段得預稿,第二階段為構思設計階段得初稿,第三階段為評估優(yōu)化階段得定稿。
1.前期準備得預稿
主備人(本組成員輪流主備)在一周前開始準備,先收集此次“活動單”設計所需要的各項材料,通過本組成員進行集體備課(通常每周2次),共同商討此次“活動單”設計前需要弄清的知識點、學生對以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如何攻破一些難題(即得預稿)。
2.中期構思設計階段得初稿
預稿中要考慮的元素很多,花費的時間也較多,其實此時“活動單”的設計工作已完成50%,此時主備人根據(jù)記載的預稿,打印出3份,分別給三位學生代表(優(yōu)、良、差),就設計的每一個活動方案與學生交流,看是否符合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水平,學生憑借自己或同伴的能力能不能解決。通過進一步的修改后,主備人根據(jù)教師及學生提出的意見及建議進行修改并得出初稿。
3.后期評估優(yōu)化階段得定稿
備課組長再對該課時的“活動單”設計組織第二次集體備課,主備人將初稿打印出人手一份,并將在第二階段的調(diào)研過程中得出一些意見在會上提出來。編寫“活動單”的成員有三部分組成:教師個體,備課組集體,學生代表,而不是傳統(tǒng)教學中單一的教師個體。教師們通過第二次的集體備課,對教學效果進行預測和評估,然后對活動單上每一個細節(jié)再逐個商討,最終定稿。
一份“活動單”的出爐一般要經(jīng)過一個星期,它體現(xiàn)了集體的智慧,既有老師為主又有學生參與。
(三)采取行動研究的方法檢驗活動單使用效果
為了進一步探討“活動單”設計實施時的情況,了解“活動單”設計在“活動單導學”模式中的作用及使用效果,依據(jù)研究出的“活動單”設計模式,設計出的“活動單”讓本校高一15個班學生使用,學生總人數(shù)670人,為對樣本的多層面進行調(diào)查,通過課堂測試反饋及問卷進行調(diào)查,同時在2013年10月對本校高一年級10位化學教師進行訪談。
從訪談結果可以看出:所有老師都肯定了“活動單”使用后,課堂使用效率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能力有大幅度增強,學業(yè)成績、學習習慣、學生的自信心都有所提高。說明設計出符合校本的“活動單”是教學的關鍵。
通過對學生問卷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活動單”的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明顯增加學生學化學的興趣,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成績有明顯提高。
三、結論
根據(jù)自身的實際工作經(jīng)驗,設計研究出高中化學“活動單”,得出“活動單”設計的模型圖,“活動單”的基本構成要素及各要素如何編寫。經(jīng)過教師訪談和學生調(diào)查檢驗,“活動單”設計模式圖對老師編寫“活動單”是實用的,具有較強的可行性,如此編寫出的“活動單”,學生使用的效果較好。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薛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