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
摘要:本文通過對“工資債權工會讓渡機制”的概述以及義烏工會的實踐效果,闡明了推行“讓渡機制”的必要性、重要性,并就完善健全“讓渡機制”提出了四個方面的思考。
關鍵詞:農民工 欠薪 工資債權 工會讓渡
一、工資債權工會讓渡機制概述
工資債權工會讓渡是指農民工在務工期間勞動工資被用工單位或業(yè)主拖欠,事實清楚,數額明確,證據充分。工資債權的權利人面臨經濟困難或其他特殊情況,無法及時主張自己的權益時,向工會提出書面申請。工會經過調查評估,確認債權明晰,該債權通過調解或法律訴訟可以實現,且申請人符合讓渡條件的,由工會和農民工雙方簽訂《工資債權讓渡協議》,由工會先支付給農民工工資債權憑證金額,最后以債權人名義通過調解協商或法律途徑向債務人收回債權。
二、義烏市總工會的實踐效果
義烏市總工會2007年3月出臺了《關于職工工資債權工會讓渡辦法》,并通過工會干部捐資、總工會出資等多種途徑,籌集了工資債權讓渡基金首期款200萬元。該讓渡基金實現專人專管,專款專用,年終接受市總工會經審委審計??偣S權中心承擔工資債權工會讓渡的申請受理、調查、評估、協議簽訂以及讓渡以后債權的實現。該辦法增強了工會社會化維權手段,及時快速有效地解決了職工冗長、煩瑣的法律討薪問題,更好地維護了職工的合法權益,增強了工會團結職工的凝聚力,提升了工會的地位、影響力。至2013年12月底,總工會法律維權中心共受理各類案件4869起,其中工資類案件達3699起,占78%。工資類案件中30%左右的案件通過工資債權工會讓渡的方式解決,近2000多名農民工受益,追討工資及挽回經濟損失達3000余萬元,阻止惡性群體性事件13起。減少了政府治理成本,優(yōu)化了創(chuàng)業(yè)環(huán)境,切實維護了義烏100萬農民工的合法權益。義烏工會的社會化維權模式和“工資債權工會讓渡機制”取得的成績曾得到習近平、胡錦濤等中央領導的批示和肯定,成為全國工會系統的一面先進旗幟。
三、現階段推行“工資債權工會讓渡機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
(一)推行“工資債權工會讓渡機制”是當前欠薪嚴峻形勢的需要
近年來,由于國家和政府對“欠薪”問題高度重視,行政推動,各部門配合,每年歲末開展轟轟烈烈的“清欠”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大規(guī)模的惡意欠薪現象。但是,由于中國農民工社會保障立法存在許多空白,依靠政策規(guī)定或者政府推動的演進模式,實施困難,致使中國農民工欠薪現象仍然久治不愈,死灰復燃,并成為社會輿論的焦點。突出表現在發(fā)案數量上升、欠薪金額增加、發(fā)案領域擴大等方面。從企業(yè)性質看,基本上是民營、私營、“三資”企業(yè)及集體企業(yè);從行業(yè)看,主要集中在建筑、餐飲、制造等勞動密集型行業(yè)。據統計,2012年,全國各級勞動保障監(jiān)察機構共辦理拖欠工資案件21.8萬件,為622.5萬勞動者追討工資200.8億元,較前3年分別增長7.5%、16.7%、29.5%。據全國總工會公布的資料顯示,2013年農民工被拖欠的工資估計有1000億元左右。如何從社會主義分配制度的基本要求出發(fā),公平、合理、有效地破解“農民工工資拖欠”難題,已成為當前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體制改革正面臨且必須及時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工資債權工會讓渡機制”正是這一背景下工會系統采取的一個有力措施。
(二)推行“工資債權工會讓渡機制”是工會履行基本職責,主動、依法、科學維權的需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第二條規(guī)定:“工會是職工自愿結合的工人階級的群眾組織。中華全國總工會及其各工會組織代表職工的利益,依法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薄吨袊鲁獭访鞔_“中國工會的基本職責是維護職工合法權益”。2013年10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工會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發(fā)表重要講話,強調指出:“工會要贏得職工群眾依賴和支持,必須做好維護職工群眾切身利益工作,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惫S權重點就是職工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就是職工群眾面臨的最困難、最操心、最憂慮的實際問題,在經濟發(fā)展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職工群眾生活水平和質量,使他們不斷享受到改革發(fā)展成果。根據資料顯示,目前在我國離開戶籍所在地半年以上,進入城鎮(zhèn)在二三產業(yè)打工的農民工就有約9200萬人,超過國有和集體企業(yè)人數總和。近年來,全國各級工會加大宣傳力度,向企業(yè)和職工大力宣講《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及政府關于工資支付的法規(guī)政策,引導廣大農民工用理性合法的手段反映自身的利益訴求,通過合法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積極探索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保障農民工工資權方面的方法途徑,充分利用全國3000多家工會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和工會法律援助中心,為困難職工和農民提供法律咨詢和法律援助服務。許多地方工會設立了工資支付保障金,為推行“工資債權工會讓渡機制”提供資金支持,切實幫助農民工解決因欠薪引發(fā)的勞資糾紛。
(三)推行“工資債權工會讓渡機制”是我國現行法律體系必要補充的需要
通過法律途徑追薪本該是我們這個向法治社會邁進的人們的首選辦法。但解決欠薪糾紛的行政處理程序和仲裁、訴訟之路都使農民工們望而生畏、畏而卻步。首先是行政處理。勞動部門接到欠薪投訴后,先是協商。協商不成的,在立案1個月內發(fā)出限期整改責令書,責令企業(yè)15天內支付工資。到期如果企業(yè)不執(zhí)行,再作出行政處理決定書。按規(guī)定,行政處理決定有3個月的復議期,到期企業(yè)既不申請復議又不執(zhí)行的,農民工再向法院申請強制執(zhí)行。因此,僅僅一個行政處理程序,至少要四個月才能完成。其次是仲裁和訴訟。農民工要在侵權發(fā)生之日起60天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超過60天,仲裁庭不予受理。仲裁不成,再進入訴訟程序。農民工連工資都沒有的時候,拿什么支付昂貴的仲裁費和訴訟成本?因而,對那些權益受損甚至身體傷殘的農民工來說,如此漫長繁瑣的法律程序無疑是一種精神折磨,他們很難支付得起其中需要的時間、精力和經濟成本。而“工資債權工會讓渡機制”的推行,正好彌補了這一法律缺陷,把方便留給農民工,讓農民工的債權及時變現,解決他們的燃眉之急。工會依托自身的機構和資源,其維權能力遠遠大于農民工個人。維權時,工會既代表群眾組織替職工說話,又是具體工資債權關系的債權人,在化解債務糾紛,維護社會和諧的同時,又充分體現了工會作為職工群眾“娘家人”的組織力量。endprint
(四)推行“工資債權工會讓渡機制”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
由于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勞動密集型企業(yè)和加工貿易型企業(yè)面臨融資困難,原材料成本上升,匯率變動等因素,再加上房屋建筑等行業(yè)不景氣,資金到位不充分等原因,因勞資糾紛處理不當而激化矛盾,最終釀成慘案的案例枚不勝舉。應當看到,當前不少農民工文化水平不高,缺乏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容易受到不法侵害,是社會的弱勢群體。新形勢下,勞資矛盾更加復雜多變,如何從快、從優(yōu)、從便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關系到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是社會公平正義的具體體現,是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基礎?!肮べY債權工會讓渡機制”的建立,進一步推動了工會主動、依法、科學維護農民工權益,有效地化解影響社會穩(wěn)定的不安定因素,減少盜竊、殺人等刑事案件,為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作出重要貢獻。
四、完善健全“工資債權工會讓渡機制”的幾點思考
(1)工會要加強與市委和市政府的溝通和對話,爭取當地政府給予“讓渡機制”以政策和資金支持。農民工欠薪問題是全社會普遍存在的公共問題,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僅憑工會一家之力遠遠不夠,必須要爭取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建立工會與政府聯席會議制度,由政府分管領導牽頭,召集各相關單位負責人研究有關欠薪問題的現狀和解決辦法。同時,由工會牽頭,各部門加強協調配合,組織開展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專項督查。充分發(fā)揮“讓渡機制”的作用,及時解決農民工工資案件,確保欠薪處理取得實效。
(2)工會要加強法律維權中心的平臺建設,建立一支法律志愿者隊伍,切實解決法律人才短缺的困難。近年來,法律人才缺乏瓶頸制約著工會維權工作的開展,也為“工資債權工會讓渡機制”的進一步推進帶來困難。工會一旦與農民工簽訂《工資債權工會讓渡協議》,就必須預先支付企業(yè)所欠農民工全額工資款。為確保工資債權讓渡資金的回籠,大量繁瑣的仲裁、訴訟等法律程序要走,而這一切都迫切需要有相關的專業(yè)人才來承擔履行。所以當務之急是解決有人辦事的問題。工會可通過三條途徑解決:一是通過招聘等方式,直接引進人才;二是建立志愿者隊伍,借助司法機關的幫助;三是與律師事務所合作,用“政府購買服務”模式解決。
(3)風險控制。工資債權工會讓渡,關鍵是工資債權的實現。當職工提出申請時,工會對職工本人的個人信息、企業(yè)的信息、勞動關系、工資債權的事實要進行調查、核實、評估,同時對職工工資債權的可訴性、勝訴率以及工資債權義務人(企業(yè))有無執(zhí)行力都要進行評估。如果工作不到位或者某個環(huán)節(jié)疏忽,都可能造成評估不準,影響讓渡資金的回籠。因此,工會要加強對讓渡基金的管理,在切實為農民工維權的同時,強化風險控制,把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讓工資債權工會讓渡基金發(fā)揮最大效能。
五、結束語
總之,“工資債權工會讓渡機制”是工會履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這一基本職責的具體體現,是工會主動、依法、科學維權觀的新實踐,同時也是有效解決農民工欠薪問題,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迫切需要,更是我國現行法律體系下的一種必要補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