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秀斌
摘 要:主要講述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三種有效的重視人文教育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人文教育;方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將語文的學科性質定義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迸c以往教學大綱有明顯的不同。新頒布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確認語文學科工具性的同時,強調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這種由工具性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轉變,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學必須重視人文教育。
我曾多次問自己:“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會講什么?”每每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我都會沉思。我有時真的不知道自己會做好什么,甚至是做了什么。是不是我沒有真正地理解與運用人文教育呢?也許我沒有認識到人文的重要性?也許都不是。經過長時間的反思,我琢磨到了:有顧忌。與其帶著鐐銬跳舞,不如在囚籠里散步。有時自己的語文課上得就變了味,變成數(shù)學課、政治課等。
當前,作為語文教師,如何把握小學語文教育的人文性的特點,如何重視教學中的人文教育成了我們共同努力的方向和目標。經過自己的思考,我認為有以下三種方法收效較好:
一、激情投入,以情激情,啟發(fā)學生珍惜情誼
一篇生動的課文,加上老師動情的講述,會達到感染學生,感動學生的目的。如,《他是我的朋友》一文中,講的是戰(zhàn)爭時期的一個故事。孤兒院的孤兒阮恒,為了救護受傷的同伴,毅然獻出了自己的鮮血,挽救……愿意放棄生命,去換得別人的生命,這份善良讓所有人為之感動。讓學生從文中感受朋友真摯的友誼,樹立正確的友情觀,學會正確地與人相處,培養(yǎng)學生情誼無價的認識。再如,在《再見了,親人》先讓學生了解抗美援朝的背景資料,讓學生體會朝鮮人民和中國志愿軍血濃于水的深厚情誼。
二、借景觸情,換位思考,激發(fā)學生的博大愛心
三、在教學中讓學生感悟,培養(yǎng)學生愛的情懷
意大利作家艾德蒙多·德·亞米契斯倡導的“愛的教育”,它“包括熱愛學習、熱愛勞動、熱愛祖國,同情弱小,樂于助人,尊師愛生,體貼父母等人類美好的精神。我們教師培養(yǎng)學生愛的情懷,是小學語文教育人文性的重心,上課中教師充滿激情的講訴,可以激起學生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熱愛生命,關懷他人的真切情懷,并從其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1.“愛國”對小學生而言好像有點抽象,讓學生摸不到邊際
我們在教學中必須注意從課文表達的情感入手,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達到從情中悟理的效果。在教學《火燒圓明園》中,我們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圓明園曾經的輝煌,讓學生知道圓明園不但建筑宏偉,還收藏著最珍貴的歷史文物。傷感的朗讀后,英、法聯(lián)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tǒng)統(tǒng)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為了銷毀罪證,三天里,三千多名侵略軍奉命在園內放火。大火連燒三天,煙云籠罩整個北京。我國這座藝術園林的瑰寶、建筑的精華,就這樣化為灰燼了。我們設問,“為什么昔日的圓明園會被燒毀?”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對學生被激起的情感追問,為什么英、法來搶中國的國寶?在此,雖然沒有強調學生如何熱愛祖國,但是,在學生的內心世界認識到國強民強的道理。升騰為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發(fā)憤圖強的最真實、最親切的愛國情感。
2.“關愛生命”對小學生而言,也是人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主題
人的生命對每個人而言只有一次,我們必須關愛生命,關愛自己的生命,關愛他人的生命。如,我們在講解《飛機遇險的時候》時,既要讓學生欽佩周總理舍己救人的好品格,又要讓學生明白: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我們必須珍愛它。無論遇到任何的困難和挫折,我們必須對自己的生命負責,必須珍愛自己的生命。同時我們也應該懂得去關愛他人的生命。
3.助人為樂,關愛他人
在教學《丑小鴨》中,我們許多學生都在同情丑小鴨,我們一定要抓住學生的同情心,教育學生在現(xiàn)在生活中學會助人為樂,關愛他人。
當然,在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文素質教育,還有許多其他的途徑,如,運用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重視學生情商的開發(fā)等。但是,不管我們采取何種方式,教師都應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個人的人文素養(yǎng),以生為本,以人的發(fā)展為培養(yǎng)目標,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合理評價學生,積極營造民主、和諧、開放、合作、探究的教學氛圍。
總之,新時代教育呼喚人文精神。我們應抓住實施素質教育及新課程改革的契機,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以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為終極目標,并積極采取理解、領悟、體會的方法,通過教師聲情并茂的講述、設置情景的誘導、身體力行的感受中吸收養(yǎng)料,讓學生不斷從中華歷史燦爛的民族文化與堅韌的民族精神中吸收養(yǎng)分,從古今中外遺下的文化科學經典中借鑒先進的經驗,優(yōu)秀的精神文明成果,最終把廣大青少年培養(yǎng)成為具有道德修養(yǎng)與科學文化知識、關心國家、關心人類前途命運、能適應現(xiàn)代化建設與國際社會挑戰(zhàn)的一代新人,從而真正發(fā)揮語文教育應有的人文教育功能,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把語文知識訓練和人文素質教育和諧地統(tǒng)一起來。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