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耀文
摘 要:英語課堂教學是一種多層次、多功能、綜合運用各種感官的活動,是教與學雙向作用的復雜而又細致的過程。本文主要通過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探究,為英語教學貢獻綿薄之力。
關鍵詞: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
英語學科一直是基礎教學中的“老大難”學科,特別在初中的英語課堂上,學生上課時缺乏熱情,參與度不高,教師教學安排不夠科學,時間把握不夠合理,導致學生被動參與,教學效果甚微,評價方式單一,不能形成有效激勵機制。筆者近幾年一直關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試圖尋求有效的英語教學模式。
一、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出的依據(jù)
英語課堂教學必須擺脫以應付考試為目的,而要以“學生為中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使他們帶著個人發(fā)展的需要、帶著強烈的求知欲、濃厚的學習興趣來參與學習。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啟發(fā)學生的思維,使他們主動地獲取知識,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的有些知識需要通過“接受式學習”來掌握,有些知識則需要根據(jù)自己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主動地、有選擇地知覺外在信息。這些主觀認識上的變化及客觀教學的需要,能進一步促進教師思考如何開展有效教學。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不斷學習新理念、運用新知識、掌握新方法、運用新技能、解決新問題,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而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二、當前制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因素
1.學生因素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學生的“學”是課堂教學的中心,是課堂教學的目的,也是教學的根本。在英語課堂活動中,學生是英語學習的主角。無論哪種教學策略,歸根結底都要落實到學生的學上。英語學習要求學生具有較高的主觀能動性,要加強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譯等應用能力。但是,現(xiàn)在很多初中學生對英語課程的認識不足,難以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從而造成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觀能動性欠缺,影響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教師因素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和促進者。教師自身的職業(yè)道德及對教學的態(tài)度,對教材研究、理解的深度與廣度以及綜合、融匯相關知識的能力,教學設計、板書設計以及多媒體等各種教學手段的運用能力,教師對師生關系的認識以及在處理師生關系上的做法等都會影響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其他因素
隨著對教育認識的加深以及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教育也正在迅速地從“填鴨式”教學模式向現(xiàn)代的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轉變。同時,當代社會的經(jīng)濟狀況決定了教育的發(fā)展水平,從事課堂教學需要堅實的物質基礎做后盾。例如:嶄新的校舍、明亮的教室、先進的教學設備以及正常的教學運轉都需要大量的財力支持,經(jīng)濟條件的好壞直接制約著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提高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對策
1.教師要進行充分的課前準備
教師做好課堂的充分準備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保證課堂有效性的決定因素。古語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師授課也如此。備課時,教師要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及學生的個性特質,在備課時要體現(xiàn)分層教學、因材施教的理念,要考慮到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在該堂課有所收獲和表現(xiàn),為教學的具體實施做準備。另外,為了保證授課的有效性,教師除了提高自身素質外,還得進行周密設計,明確每堂課教學的目標、重點、難點、方法和課堂組織以及要完成的任務。
2.教師要重視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教學雙邊活動的過程。這個過程是把教師的劇本演出來的過程,也是學生能否在這個過程中真正表現(xiàn)和是否有收獲的過程。教學過程具體體現(xiàn)在教師的組織教學上,如何對學生進行引導和點撥。這就要求教師要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精心設計豐富的教學活動,鍛煉學生的“英語思維”。教師要采用靈活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如運用小組合作教學法等。
3.常用多媒體,開展直觀情境教學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樣一種現(xiàn)象,就是有時學生聽慣了一個教師的英語發(fā)音,換個教師就有些聽不懂。從教學實際來看,這是教師的發(fā)音不標準造成的。為了讓學生感受標準的發(fā)音和語調(diào),教師要優(yōu)化教學方法,在講解新單詞、對話和課文時,可以利用生動逼真的投影或多媒體動畫來講解教學內(nèi)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思維活動,才能保證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4.對學生要及時、公平地評價
教師在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及時、公平的評價。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鼓勵性的語言,讓學生敢于公開表達自己的想法。長期這樣做,有助于學生感受到參與的快樂。同時,教師要建立長效的評價機制,讓學生能從教師的評價中得到快樂,最終達到培養(yǎng)整個班級濃厚的學習氛圍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袁愛秋.淺析農(nóng)村初中英語學困生的成因及對策[J].科技信息,2011(20).
[2]王鑒.課堂研究概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王英豪.農(nóng)村中學英語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J].吉林教育,2007(22).
[4]胡鐵樁.農(nóng)村初中英語教學的問題與建議[J].中學英語園地,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