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惠玲
幼兒期的孩子活潑好動,對任何事都充滿了好奇心。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但這個時期的幼兒身體的協(xié)調性較差,缺乏一些必要的生活經驗,自我保護的意識也較差,常常不能預見自己的行為會產生什么樣的后果。在幼兒階段燒燙傷、氣管異物、交通事故、意外墮落是幾種常見的意外傷害,這些意外傷害不僅影響幼兒的身體,同時也會對幼兒的心理造成影響。因此,家長和教師為了避免幼兒受到這些傷害,在幼兒園里教師常常會提醒他們不要跑、不要鬧。其實,“千般照顧,不如自護”。因此,成人更重要的是要對幼兒進行初步的安全指導、教育,提高幼兒保護自己的能力,幫助幼兒樹立一定的安全意識。
一、讓幼兒了解一些生活常識,學習和鞏固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能
幼兒生活在家庭、幼兒園和社會的環(huán)境之中,意外事故的發(fā)生常常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過學習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能,變消極躲避為積極預防,就能夠使各種意外傷害發(fā)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程度。
如熱水、藥品是幼兒日常經常接觸的物品?;ɑňG綠的藥品會讓幼兒誤認為是糖豆而吃進肚里。杯里的熱水也會因為幼兒不會判斷而造成燙傷。那么如何提高幼兒對事件的預見性呢?首先要了解一些生活的常識。教師組織專門的討論活動,倒一杯熱水、拿來一些藥品,請幼兒討論一下,從而學會一些自我保護的技能。在討論中幼兒紛紛發(fā)表意見。琳琳說:“杯里冒著熱氣,一定非常燙,不能馬上喝?!蓖f:“用手摸摸杯的外面,如果燙手就不能喝?!辩麋髡f:“喝水的時候,也應該先吹一吹,先小口小口地喝,就不會燙著了?!碑斀處熌脕砘ɑňG綠的藥品時,開始幼兒真的以為是巧克力豆,紛紛問教師:“真的是巧克力嗎?真的能吃嗎?”教師和小木偶一起進行情境表演,小木偶將藥粒喝下,不一會開始肚子疼,幼兒馬上意識到藥是不能隨便吃的,生病了應該去醫(yī)院。在幼兒園應請教師幫忙吃藥,在家應請爸爸媽媽幫忙。
知道了生活中的一些小常識,那么就應提高幼兒分析、判斷的能力,為幼兒準備一些畫有安全與危險事物的小圖片,如插座、火、藥、熱水、食品、玩具等,請幼兒自己來區(qū)分哪些是安全的,哪些是危險的,提高幼兒判斷事物的能力,從而提高幼兒對事情的預見性,預防悲劇的發(fā)生。
二、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使幼兒形成自我意識
幼兒園的環(huán)境應是關注幼兒的健康和安全的。教師應與幼兒共同創(chuàng)設相應的物質環(huán)境,對幼兒進行直觀、形象而又綜合的教育。一次,筆者發(fā)現幼兒常常在室內亂跑,發(fā)生相撞的事情,于是與幼兒進行商量,我們決定在室內布置一些安全標記,提醒幼兒注意。但幼兒不了解安全標記,我們就從認識安全標記入手。在認識的基礎上,我們在班內的電視機及電門上張貼了禁止觸摸的標記;在窗臺張貼了禁止攀爬的標記;在樓道張貼了下滑危險的標記,時刻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在活動區(qū),我們還開設了安全角,墻上貼有安全圖、110、120、119標記。玩具柜內擺有救護車、救火車、警車等,還有電話、手機模型。在進行活動區(qū)活動時,通過游戲訓練了幼兒遇到困難如何救助的方法。
三、通過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促進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發(fā)展
幼兒在戶外發(fā)生摔傷、磕傷或被尖銳物扎傷等情況其實多數是因為幼兒不會正確進行游戲或不會使用一些工具引起的,所以在教育活動中要增加必要的生活課程,對幼兒進行自我保護教育的內容。如為了讓幼兒了解戶外活動時的自我保護方法,我們設計了“小豬笨笨”。幼兒看到貼滿創(chuàng)可貼的小豬,通過觀看圖片,大膽想象小豬受傷的原因,并說出怎樣做才不會受傷。開始幼兒看到滿身貼著創(chuàng)可貼的小豬時都哈哈大笑,但一會就被情節(jié)吸引了,都開動腦筋想小豬怎樣受傷的,從而掌握了一些戶外活動的方法。如萬一摔到,要用手撐一下,以免摔傷臉;滑滑梯時要扶好扶手。在活動中,教師還請幼兒進行模仿,怎樣用雙手“撐住地”,怎樣是“抓緊”,使幼兒學會怎樣進行游戲。
一系列的教育活動,使幼兒學會如何安全地游戲,并建立了良好的生活習慣,起到了自我保護的作用。
四、通過直覺體驗,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
幼兒園里各種器械、各種玩具都有,幼兒可以自由地奔跑,進行游戲,可以說是快樂的天堂。但有時玩起來就什么都忘了,往往會對幼兒造成身體上的傷害,這種自身痛苦的記憶是最深刻的。所以如果看到別的小朋友摔傷磕破時,就能把自己的痛苦記憶類推到別人身上,這種體驗會有助于幼兒理解自我保護的意義。但是光有這種體驗是不夠的,于是我們用及時貼剪了一些大眼睛,請幼兒找一找,活動室的哪些東西、大器械的哪些地方有危險,貼上大眼睛讓大家都看到。有的幼兒貼在了活動室的水杯格上,有的貼在畫架上,有的貼在玩具柜上,有的貼在了教師坐的大椅子上。在戶外,更能讓幼兒發(fā)揮了,有的貼在欄桿上說:“上次我在這里磕著過?!币院笤诨顒訒r,幼兒看到這些大眼睛,就自然引起了注意,減少了對自己身體的傷害。
五、充分發(fā)揮家長的作用,形成家園一體教育
讓幼兒形成自護習慣,必須要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避免傷害,如輕開門窗、過馬路走人行橫道線、不跟陌生人走等。這些教育都要求家庭與幼兒園互相配合,對幼兒進行教育,并長期堅持。同時,家長來自不同的工作崗位,從事著不同的工作,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家長這一教育資源,豐富安全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在讓幼兒區(qū)分安全與不安全事件時,可請家長與幼兒共同尋找,家長們紛紛找來各種圖片,或利用各種現代化設備提供安全方面的材料,豐富了幼兒園的教育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