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鎮(zhèn)鎮(zhèn)
她是奧運冠軍,前中國女子短道速滑隊運動員。在第19屆鹽湖城冬奧會短道速滑女子500米決賽中奪冠,為中國實現(xiàn)冬奧史上金牌“零”的突破。她共參加了三屆冬季奧運會,獲得五枚獎牌,兩金兩銀一銅,運動生涯共獲得59個世界冠軍,是中國獲得世界冠軍最多的運動員。她就是楊揚。
退役后的楊揚,并不僅僅是以“前奧運冠軍”的身份備受矚目:國際奧委會委員、國際特殊奧林匹克全球形象大使、全國人大代表等一系列頭銜,讓她退役后的生涯更加忙碌。作為“冠軍基金”發(fā)起人,楊揚致力于為中國運動員退役后的發(fā)展提供新出路,并在青少年當中推廣“快樂運動”。在她看來,冠軍精神不應只在賽場上,也同樣適用在生活里,應該被傳遞給大眾。
做公益 讓我激動又興奮
我參加過三屆奧運會,98年奧運會之前下狠心、下決心不想再練了,因為太苦了。98年奧運會以后我申請了一所知名大學,但是并沒有被錄取,因為當時沒有拿到金牌,只拿到銀牌。因此我意識到很多時候現(xiàn)實比想象還要殘酷。
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之后,我的運動成績達到了最巔峰,當然選擇多一些,那時候考慮的并不是有沒有選擇的問題,而是我該選擇什么的問題。當時計劃去清華讀書,在清華讀書雖然不確切未來的發(fā)展方向,但我給自己的定位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做自己能做的事,另外,做自己應該做的事。因為當時給自己這樣一個定位,對于社會各界來的各種誘惑開始慢慢去做減法,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也不是在家里呆著,而是在自己還感興趣的機會里面再去做一些嘗試。
從06年正式退役到09年北京奧組委結束,三年的過程當中我一直堅持,中間做過節(jié)目的客串主持人,做過品牌代言人,也在奧組委機構里面工作過,同時也做了公益。我發(fā)現(xiàn)公益事業(yè)是一直讓我能夠堅持下來的,即便當中遇到很多困難。而且我發(fā)現(xiàn),每次在做這樣事業(yè)的時候,自己都很激動很興奮,我慢慢了解到這可能是我很想做的事情。
在2009年北京奧組委工作結束以后,我要做一個職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的時候,決定將公益事業(yè)一直做下去。后來我又當了國際奧委會委員,有了更高的平臺去發(fā)揮作用?,F(xiàn)在走過來來看,這幾年當中自己成長了蠻多,收獲很大。
運動員 要有可持續(xù)性發(fā)展
作為冠軍基金的發(fā)起人,在適當?shù)膱龊衔疫€是要推廣這個項目的,(較少主動推廣的)的第一個原因,本身它是一個社會影響力比較大的項目,但是真正的人群量并不大,每年退役3000左右的運動員,真正需要幫助的在10%—20%左右,我也不需要做太多的推廣就可以達到我們想要做的目的。另外,它是相對比較敏感的一個群體——我們所幫助的運動員是相對封閉的群體,我們過多的宣傳會給他們帶來一種誤解,所以我們更希望將事情做到實處。
當然做到一定程度我們希望讓更多人了解,因為畢竟,讓社會了解這個群體必須有一種傳播方式。在這兩年整個項目運作的過程當中,我們沒有做太多刻意的推廣,就像我剛才講的,并不是將運動員轉型作為一種慈善項目去做,而是把它作為一種職業(yè)規(guī)劃,讓社會了解運動員這個群體,了解我們的價值,讓我們未來退役之后還是有可持續(xù)性發(fā)展,這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合適的方式去做傳播,并不是說為了抓眼球的傳播。
行業(yè)特點 因困惑而擇業(yè)困難
不光是中國的運動員困惑,其實是一個行業(yè)特點。因為我們普通人正常是60歲左右退休,但是運動員這個群體參加奧運會的平均年齡在28歲左右,28歲對于普通人來說正是帶著夢想帶著追求走向社會的時候,而我們的職業(yè)特點是,到這個年齡你的職業(yè)生涯已經(jīng)告一段落了,這個時候你再去選擇,而你對自己又不是很了解,對外面也很迷茫,就會更加感覺到困惑,我們更希望先解決運動員的迷茫問題。我們也希望通過我們的培訓,讓他們了解自己的價值和未來的發(fā)展方向有多少個選擇。
首先我們要先做培訓,培訓主要還是自我發(fā)現(xiàn)的過程,如果對自己都不了解,對社會都不了解,那你的發(fā)展方向如何去定位呢?我們從第一步開始要解決的是自我了解,同時對社會職場上一些情況的了解,了解以后再做一個自我職業(yè)的規(guī)劃,設定目標——怎樣從長期目標、中期目標、短期目標去設定。第二步再來解決機會的問題。
左手企業(yè) 右手運動員
(過程)肯定不順利,要做雙方的工作,你會發(fā)現(xiàn)說通運動員是一方面,說通企業(yè)會更難。因為從企業(yè)的角度,它在招聘的時候如果從慈善的角度考慮,說明給我們運動員的定位不對,運動員在這里工作的安全感會差很多,我們更多從企業(yè)發(fā)展的角度來聘請運動員。但是如果你是一個企業(yè),第一句話就會問我,為什么我要招一名運動員?我必須要說服他。因此光培訓運動員是不夠的,每次培訓,后面的幾期都會請企業(yè)過來,很多企業(yè)最初還是以慈善的角度來參與,但是我們更希望他以企業(yè)需求的角度來參與。
過去的兩年,我們更多的精力是放在培訓上,因為你要積累到一定的量,才能夠有更多求職的結果。很多運動員并不是沒有職業(yè)機會,而是感到很困惑,也過來參加我們的課,對自己有更多的了解;還有的想法比較多,但是又不確定自己應該從哪塊開始,我們的培訓更多的是幫他梳理怎么樣來做規(guī)劃。規(guī)劃兩個字,說起來簡單做起來挺難的。在培訓過程當中收獲很多,對運動員這個群體本身也有了更多的認識,不同水平的運動員有不同的需求。這兩年過程當中,我們也開始嘗試跟企業(yè)去接觸,企業(yè)就業(yè)率并不是很高,今年的工作目標在企業(yè)對接上,也是挑戰(zhàn)比較大的一塊。
冠軍精神 從賽場到公益
我們在給運動員做職業(yè)培訓的時候,一直在強調(diào),要將他們賽場上的能力轉化為職場能力。為什么這個基金叫冠軍基金?很多人以為,就是給冠軍運動員做培訓,實際我們是提倡一種冠軍精神,這種精神不單單適用在賽場上,同樣適用在生活里?,F(xiàn)在的青少年,他們的成長環(huán)境某種程度上說不如我們那個年代,雖然生活富裕了,但沒有時間去玩,沒有時間去做運動了,甚至有的學校為了怕孩子受傷,連運動的權利都剝奪了。在我看來,他們可能因此缺少冠軍精神——無論在生活、學習,還是未來的事業(yè)發(fā)展當中,他們都需要這種精神。
我們運動員得到社會上很多的幫助,我希望運動員也能夠回饋社會,這樣才是一個良性的發(fā)展。在幫助別人的時候,實際上也在幫助我們自己,如果體育只專注于競技的話,那早晚有一天會沒有人再在乎體育了。我們要走出去,無論是幫助別人還是我們自助,這種榜樣的力量不容忽視。從這個角度,我們?nèi)プ鲶w育公益的事,體育教育是核心,因為一直以來體育都不應該只屬于競技場,它還是每個人的奧林匹克。這也是國際奧委會推廣奧林匹克精神一直很看重的地方。
原來在北京慈善基金會的時候,在四川我們一直在做體育教師的培訓,怎么能夠讓體育課不再枯燥,首先要快樂,我們提倡快樂體育、快樂運動,快樂的同時,在教學當中讓孩子們感受到團隊意識,感受到相互尊重,感受到公平和領導力,培養(yǎng)每個孩子這樣的素質(zhì),這才是我們的核心內(nèi)容。
成為兒子的英雄
運動員的時候,是被動式的成長,因為在那個環(huán)境里面,所有路幫你鋪好了,你每天面對的就是跟自己的專業(yè)去提高,去克服困難等等,整個體系都是建好的,吃喝拉撒睡都有人幫你安排。退役下來做這樣的事情,是從零開始,要自己搭建團隊,自己設立目標,自己去融資,跟受助人群去溝通了解,同時項目還要可持續(xù)性發(fā)展,都要自己面對。其實最初起步是比較簡單的,在起步過程當中想法非常單純,真正做起來確實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但是好在我們運動員的特性,堅持是第一位,第二個找方法,設定目標了那就找合適的方法把它做下來,一步步走過來到現(xiàn)在都比較穩(wěn)定。
我覺得人想成為什么樣的人,想過什么樣的生活,關鍵是要看你自己怎么定位,別人怎么看都是次要的。我現(xiàn)在唯一看重的,就是我兒子怎么看我。做事情還是自己怎么看自己更重要,你認為自己能成為英雄,你肯定能成為英雄,因為你想成為英雄。但是如果想別人把你看作英雄的話,那你做的可能都是假的東西,早晚有一天會曝露出來,生活形式也是這樣的,你選擇什么樣的生活,是快樂的生活還是痛苦的生活都是你自己的選擇。
體育慈善 將會有爆發(fā)式增長
中國體育現(xiàn)在還是計劃經(jīng)濟的結果,一旦有一天中國體育能夠市場化,我相信中國體育的慈善也將會有一個爆發(fā)式的增長。這一點,像現(xiàn)在體育界里面姚明、李娜,這些市場認知度比較高的運動員,他們本身公益事業(yè)也做得很好,但是大部分的體育還是在一個封閉的狀態(tài)。我想下一步如果體育有一天開放了,體育慈善領域肯定也是會快速增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