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煬
摘 要: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是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語文學科的課堂教學可以說是“重中之重”。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如何因材施教,最大化地利用好課堂教學這一陣地,盡可能地提升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效果,針對性地提高中職生以語文能力為主導的一系列素質(zhì)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學;中職學生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是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語文涉及的知識面最廣,對學生發(fā)展的影響最大。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存在以下一些缺點:他們在初中時大多學習成績不理想,學習挫敗感強,缺乏學習熱情;缺乏磨練,易滋生怕吃苦,怕困難,貪圖享樂等頹廢思想;年紀尚輕,心智不夠成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盡合理……針對中職生的這些特點,教師如何才能最大化地利用好課堂教學這一陣地提升學生素質(zhì)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要認真?zhèn)湔n
首先,教師要“備”學生,了解學生;其次,有針對性地備課;最后,要靈活地把握教材。
二、教法要得當
教學方法得當是把中職語文教學與對學生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結合在一起的關鍵。學生的專業(yè)能力訓練主要通過專業(yè)課完成,學生的學習能力則可以通過語文課得到很好的鍛煉和提高,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語文教學主要陣地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任務就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那么簡單,更重要的是要通過教學和有關活動,全面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具體來說,就是教師不僅要教知識,而且要教方法,教會學生思考問題,使學生能“舉一反三”,真正把知識轉化為能力。要啟發(fā)學生的思維,首先要打開學生的思路,打開學生思路的關鍵是教師的教學要富有引導性、啟發(fā)性。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造問題情境”,并且要“創(chuàng)造”在關鍵之處,以啟發(fā)學生的思考,打開學生的思路。通過教師的提問,學生的思考、議論和總結,然后得出正確答案。
三、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一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人們一旦對某一事物或某種活動產(chǎn)生了興趣,就會竭盡全力去認識它、了解它的內(nèi)部規(guī)律,探索它與外界事物的聯(lián)系,或者如癡如醉地從事某種活動。對學生來說,興趣就是學習的內(nèi)動力。它的作用遠遠超過來自家長、教師的外動力。因此,中職語文教學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盡可能根據(jù)學生的愛好安排教學活動,努力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找到學習動力源,進而不斷產(chǎn)生新的學習動機。教師要善于把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需求,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哪怕講得再精彩,而學生毫無興趣,這樣的教學同樣是失敗的。
四、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
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無論什么方法,只要學生喜歡就是好的方法。筆者的做法具體為:
1.情境導入
根據(jù)本課的學習內(nèi)容創(chuàng)設符合作品主旨的情境。如引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案例、身邊實例、小故事、古詩古文、名人名句等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本課課題,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身臨其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明確學習目標
根據(jù)課程標準做好引導,根據(jù)單元、課文提示和課后練習題及課文題材,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學習實際情況盡可能地制訂出本課學習目標。目標可以包括掌握文章難懂字詞、有表情熟讀課文、領會文章主題、把握文章寫作技巧等。制定目標時最好以一個學生為主,其他學生加以補充,教師加以指導,進行必要的取舍。
3.自學過程
教師要設計好問題。首先讓學生熟悉教材,在瀏覽教材的過程中對相對于自身的難點、疑點均做好標記。學生自行解決字詞,教師選擇學生提出的有代表性的重點問題全班討論解決,充分發(fā)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時刻謹記學生是教學的主體。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在了解課文作者經(jīng)歷和寫作背景后,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要注意語言停頓、重音所在、句子的升降調(diào)。可以讓每小組推薦一兩人賽讀,看哪個小組推薦的人選更優(yōu)秀,師生共同評判,教師進行口頭表彰。也可以在教師指導下對短小文章或長篇文章的重點片段讓學生齊讀。
五、穿插德育,教會學生正確為人處世
祖國語言承載著祖國和民族的思維方式、思想感情,傳承著祖國綿延不息的文化,具有深刻的底蘊。語文教學不僅僅要向?qū)W生傳授語文學科知識,還應該選擇恰當?shù)臅r間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教書育人才是教育的最終落腳點。
語文教學與德育工作相結合,課前要認真?zhèn)湔n,在備語文教材的同時,著手于尋找教材內(nèi)容與德育工作的最佳結合點。在備課的同時備德育工作,盡力做到語文教育與德育交融,使德育工作附著有物,盡可能觸動學生的思想意識。
語文教師要有“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追求。如果一個語文教師只是為了工作不出錯,有個鐵飯碗的話,那不僅是語文教學的悲哀,更是誤人子弟,害人又害己。語文教師要走教學和科研并行的道路,樹立“要當教育家,不做教書匠”的遠大抱負,甘于寂寞,敢于吃苦,不斷學習,勇于實踐才能打造出勃勃生機的語文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