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酬生態(tài)下的公務接待
文_聞濤
2013年12月中旬,經(jīng)中央紀委常委會研究并報中央批準,給予付曉光留黨察看一年處分,免去其黑龍江省政府亞布力度假區(qū)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職務,其級別由副省級降為正局級。
付曉光被處分與公款吃喝有關(guān)。2013年7月23日,付曉光帶領多名親屬到黑龍江牡丹江市鏡泊湖旅游風景區(qū)旅游,當?shù)氐臇|京城林業(yè)局局長孫書功、書記孟慶安公款宴請付曉光一行。7月24日早晨,孟慶安被發(fā)現(xiàn)在酒店房間死亡,經(jīng)法醫(yī)鑒定為酒后心臟病發(fā)作死亡。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指出,公務接待的不正之風助長了黨政機關(guān)的奢靡、鋪張浪費和盲目攀比之風,推高了行政成本,擠占了公共資金,給一些人提供了貪腐的機會,惡化了干群關(guān)系,使群眾對政府產(chǎn)生了信任危機。
公務接待,簡而言之,就是為國家公務主體在公務行為過程中提供必要的服務,比如交通、住宿、餐飲等,其中被人詬病最多的就是公款大吃大喝。
眾所周知,公款吃喝并非吃喝那么簡單,很多官員既“深受其害”,又“樂盼其利”,從而演繹出一套“接待政治學”?!白盥闊┑木褪穷I導不夠用!”浙江省某縣政府辦主任李軍苦不堪言,“上面一般都是領導,得罪不起,有的還指明要‘主要領導’接待,否則就是不重視。加上兄弟省市來考察參觀的,有時候縣里四套班子領導全部上陣都忙不過來??h領導每天晚上趕三四場酒席是常有的事。”
李軍坦言:“接待就是生產(chǎn)力。上級部門手里有土地指標、項目審批權(quán)、專項資金、提拔名額等各類資源。平時我們都要一個個去‘燒香’,而接待就是送上門來的最好機會,不容錯過?!倍?,兄弟縣市間暗地里還會攀比、較勁,“人家請領導住五星級套房,我們沒有不行!”公務接待也是一些地方應對上級檢查必要的手段,招待是否周到會直接影響上級的檢查結(jié)果,下級往往不敢怠慢。
中國有個成語叫“折沖樽俎”。“折沖”是折退對方的戰(zhàn)車,“樽”是酒杯,“俎”是砧板。折沖樽俎就是在酒宴上克敵制勝??梢?,請客吃飯確實是一個重要的交際手段。然而,當下公務接待只不過是“酒杯一端,政策放寬”的一個縮影。
除此之外,接待中夾雜的“人情文化”更令人憂思。香港大學社會學博士嚴霞撰文指出,在飯桌上,通過席間的各種互動,陌生人變成熟人,進而被納入人情圈內(nèi),有助于把公務轉(zhuǎn)化為私事,按照對“自己人”要盡力而為、不分你我的利他邏輯處理。有時甚至可以為了“自己人”而破例或者在有限的程度上損害自己的利益。反之,“公事公辦”在中國的語境下往往意味著公事難辦或拖著不辦。即使是代表組織處理公共事務,為了提高辦事效率,減少不確定性,一些公務人員也傾向于與對方建立較好的私人關(guān)系,期待被對方納入“自己人”的人情圈子中,進一步用人情關(guān)系影響公務。
因此,公務接待不單是一種待客禮儀,還是一種為了獲得被邀請方手中資源或者避免負面后果的功利性較強的互動手段。尤其是在上級掌握個人考核、晉升機會的情況下,下級也樂于借此拉關(guān)系,充實個人的關(guān)系資本。
毋庸置疑,公務接待為各類公務活動提供了有力的服務保障,這是接待最主要的職能。比如每年各地的兩會,不論是與會人員住宿、飲食的安排還是會場的布置等,都與接待人員的辛勤勞動密不可分。但是,當接待蘊含了太多的“學問”,“來的都是客,一個都惹不起”,即使來的人不是辦理公事,也不敢隨便讓別人吃閉門羹,這直接導致公務接待過多過濫。上級來人調(diào)研考核,要搞好接待;向領導請示匯報工作,要以接待聊表敬意;到上級爭取項目資金,要以接待搞好協(xié)調(diào);兄弟單位交流學習,要盡地主之誼;出門在外招商引資,要在接待中表現(xiàn)誠意;干部走親訪友也要接待以顯客氣。時事評論員劉洪波說:“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參觀、學習、考察、洽談、交流等等,都意味著‘目的性事務’與‘接待性事務’兩個方面的工作。考察是目的性事務,接待考察是接待性事務。如此,則任何公務都是‘辦事+接待’。參觀=參觀+接待,學習=學習+接待,洽談=洽談+接待……接待于是成為中心工作中的中心工作?!?/p>
縣鄉(xiāng)兩級政府、風景名勝區(qū)及重要部門是公務接待“重災區(qū)”,迎來送往面廣量大。據(jù)任職于甘肅東部某縣政府部門的王年芳(化名)介紹,她每年都要迎接省、市各個部門的多次調(diào)研督查和檢查考核,偶爾也有中央和其他團體的考察。每次接待都陪參觀、陪吃喝到底,送走一批又來一批,勞心勞力不說,關(guān)鍵是接待標準“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食宿、送禮等花費嚴重超支?!氨热?,縣里的公務接待都在縣賓館。自從規(guī)定出臺要吃自助餐,縣賓館自助餐的檔次都是每位199元、299元及以上不等,這比原來每桌10人的標準餐更貴了。”
還有一些單位組織學習考察時無明確內(nèi)容,變相成為公費旅游。比如前幾年江蘇海門市審計局在一次公務接待中,一共安排了兩天兩夜行程,工作交流不到4小時,其余時間都是吃喝玩樂。
接待的人情化、泛化最終導致接待的隨意化,接待者往往因為接待對象的官職,或者情誼而實行超標準、超規(guī)格接待,棄規(guī)定如敝屣。多位政府工作人員透露,如果領導要求從簡可能還好辦,很多時候如果上級領導不表態(tài),基層很難做到從簡節(jié)約,“在一些領導看來,下基層受到的接待規(guī)格高低體現(xiàn)了對自己的重視程度,如果接待過于簡單甚至會被怪罪不重視,因此基層也不得不高標準高規(guī)格。”
為了加強管理,人們首先想到的是規(guī)范公務接待范圍和標準,一些地方和部門在相關(guān)的文件中,都明確規(guī)定“本(暫行)規(guī)定所稱國內(nèi)公務,是指出席會議、考察調(diào)研、學習交流、檢查指導、請示匯報工作等公務活動”。問題在于,接待是對人的接待,單純用公務活動來規(guī)定公務接待,卻忽略了活動主體在活動期間消費需求的多樣性、復雜性。而要滿足活動主體在活動期間消費需求的多樣性、復雜性,其結(jié)果必然導致接待職能無限化和消費的隨意性。
重慶大學新聞學院院長董天策認為,公務接待問題成為頑疾,某種程度上是因為當下的行政資源配置過于集中于上級部門,為了獲取資源和利益,下級部門不得不討好上級部門。當然,財政預算和支出不透明,無法進行監(jiān)督,也是原因之一。
其實,規(guī)范公務接待,和很多事情有異曲同工之處:做好預算,從源頭上把錢管緊;打破自我監(jiān)督,用信息公開加強公眾監(jiān)督;最后就是具有震懾力的問責。湖北武漢市直機關(guān)某后勤部門干部主要工作是采購和質(zhì)檢,他透露:“很多時候采購物品都要超額采購,因為預算額度已經(jīng)固定了,不用完的話既不好解釋余錢,也會影響明年的預算額度。剩下的一些物品單位大多作為員工的福利分下去?!彼X得單純從政令上強制落實還不夠,關(guān)鍵要從源頭上把“錢”掐緊。而要監(jiān)督,就要推動公務接待的信息公開。然而,公務接待在很多部門被視為“國家機密”,如果公開不具體、不細化,監(jiān)督起來就困難很多。
按通行的做法,公務接待消費必須全部納入預算,并且公開接受媒體、公眾的監(jiān)督,一旦違規(guī),將受嚴厲處罰。比如芬蘭,上至總理下至普通公務員,一起吃飯的有哪些人,點了什么菜,花了多少錢,都要在網(wǎng)上公開其清單,每位公民都能看得到、查得清。芬蘭就曾有一位中央銀行高官,在公務接待中不小心上了一道鵝肝,被媒體上網(wǎng)查閱菜單曝光后而下臺。2013年5月,中國香港前廉署專員湯顯明因超額使用公款進行接待、送禮而被聆訊甚至立案作刑事調(diào)查。
2013年12月8日,中辦國辦印發(fā)《黨政機關(guān)國內(nèi)公務接待管理規(guī)定》,其中指出公務接待費用應當全部納入預算管理,單獨列示,并明確要求縣級以上黨政機關(guān)按年度組織公開本級國內(nèi)公務接待制度規(guī)定、標準、經(jīng)費支出、接待場所、接待項目等有關(guān)情況,接受社會監(jiān)督,這些無疑是進步之舉。隨著中央八項規(guī)定的深入落實以及其他措施的密集出臺,公務接待中的生態(tài)有望改變,這不僅能為接待人員減負,而且能夠促進官場的風清氣正。(文章引用了《中國青年報》《東方早報》等媒體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