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紹城
現(xiàn)在,你走在街上,到處可見的是廣告。公共大巴、地鐵、天橋,乃至整座整座的大樓,噴涂廣告,視覺逼人,讓你感受著經(jīng)濟的熱度。而四十年前,卻是另一番景象,廣州街上只有標語、紅旗、宣傳畫,一個廣告都沒有。
那時中共九大召開后,進入70年代,“文革”雖還在進行,社會已趨穩(wěn)定,一年兩度的“廣交會”從未中斷。偌大個中國只廣州一個出口,只廣州能見到外國人。每逢“廣交會”開幕,海珠廣場、交易會門前便人山人海,擠滿圍觀的人群。廣州的工廠、農(nóng)村、學校、飯店都設開放點,接待外賓,而市區(qū)為最大的開放點。既然開放,便要對外宣傳,除了唱歌跳舞便是宣傳畫了。所以,交易會大樓內(nèi),每一層都根據(jù)形勢創(chuàng)作大幅壁畫,以增加政治氣氛。外賓來了,可能會到處走走,可能會拍照,可能會挑我們的毛病,而我們的街道破爛房子又太多,所以要搞些語錄牌、標語、宣傳畫擋一擋。宣傳畫色彩鮮艷,美化了環(huán)境,又能把黨中央的指令及時傳達到群眾,不失為一種好形式。此事工作量甚大,基層無力承擔。市委政工組宣傳辦決定組織隊伍,自己創(chuàng)作自己放大。調(diào)來了1968年的美院畢業(yè)生李醒滔,又借來了一群美院同學,糾集了工商局廣告所、街道服務站的人力,在市區(qū)豎起二十幾個大鐵架,開始制作宣傳畫。完成了兩屆交易會的工作后,借調(diào)人員已陸續(xù)離去??偨Y(jié)這段時期工作,宣傳辦決定成立市委美術組,由鄺湛琪、李醒滔任正副組長,對梁照堂、黃堃源、李洪和我的原單位下了調(diào)令。
美術組直屬宣傳辦,設在市革委生產(chǎn)組飯?zhí)脴巧?,即市府大樓后東北角。市府籃球場搭起大竹棚,那是放大宣傳畫的工地……
我原是廣州輕工美術設計公司一個群眾組織的小頭頭,在單位造反,參與社會的派性活動,做過錯事。但1968年3月在我倡議下,美術設計公司在輕工系統(tǒng)最早實現(xiàn)“大聯(lián)合”,最早成立革委會。當時,我是輕工局任命的革委會副主任。清理階級隊伍時,原單位個別人到我老家廣西合浦調(diào)查我父母。我父親張進煊是解放前的中共合浦縣委書記,1958年反地方主義,父母被開除黨籍,這情況,我早已寫進了檔案里,沒有隱瞞。調(diào)查的人加多了一條,說我父親是叛徒。1968年我父親在迫害中病故,查無對證,問題就大了。個別人認定我是階級本質(zhì)問題,將我從安源革命館叫回,隔離、批斗、下放干校。因此,我成了有政治問題的壞人。
“文革”中,廣州人分成兩派,我和李醒滔、黃堃源、梁照堂不同一派,他們都極力推薦我,認為我是最適合的人選。事后他們都說調(diào)我的時候阻力特別大,又有人說市革委組織部打報告給交易會工作指揮部,省革委副主任陳郁作了批示:“此人是不是反革命?如果不是,就可以用?!笔聦嵢绾?,我并不清楚。那幾年,我在壓力下畫宣傳畫。為減少反對的阻力,宣傳辦領導勸我少與家里聯(lián)系,連續(xù)兩年,不同意我回家探親,即使如此,反對的人仍寄來大沓材料,以證明我是個壞人,軍代表不聲不響,讓人把材料退了回去。很久很久,軍代表盧祖發(fā)、張愈橋才告訴我,1951年至1957年他們在合浦駐軍。他們知道我父親是老書記,是他們暗中保護了我。
一個“壞人”,一個非黨員,拿著“中共廣州市委工作證”走進市委大院,守門解放軍向我致敬,你想,我會有多么激動。
1970年5月,廣州市仍在“軍管”,省軍區(qū)接管了廣州市委,宣傳辦一、二、三把手都是解放軍,都穿著軍裝,處處體現(xiàn)了部隊的氣氛。美術組直屬宣傳辦,設在市革委生產(chǎn)組飯?zhí)脴巧?,即舊市府大樓后東北角。市府籃球場搭起大竹棚,那是放大宣傳畫的工地。美術組五個人都有分工,我兼會計,每年上級撥來經(jīng)費約8萬元,五分之二由我下?lián)芙o市屬各區(qū),作交易會前整頓市容、維修、管理霓虹標語之用。那時工人工資每月為30元,我們每年用5萬元,是天文數(shù)字。
1969年“秋交會”廣州賓館那一幅受到批評,指責畫中林副主席腋下衣服太紅,像流血……
除了李醒滔,我們?nèi)硕际歉街挟厴I(yè),都只有二十幾歲,吃住在飯?zhí)脴巧希蝿諄砹?,也在樓上加班。這一攤子還有由李洪調(diào)度的泰康街服務站,十幾人配合我們工作。每屆交易會前兩個月,我們必須把宣傳畫創(chuàng)作好,由領導審查通過。這僅是完成了一半,另一半是放大,那時沒噴涂機械,全部人工手繪。工人把鐵皮釘在木方上,成2×3米的一塊塊,留出接口,再按鐵架大小拼接,最大的一幅是在東校門口30×10米,擺足一個籃球場。工作量很大,每逢大忙,要在基層借十來個業(yè)余作者幫忙。1972年,廣州美工室有三十多人來,放大宣傳畫很辛苦,四年內(nèi)共計有一百多位人員參與了這項工作。鐵皮在地上鋪好后,我們踏在上面,打格子,起稿,再涂油彩。放大時大量使用油漆、松節(jié)油、天那水,氣味很濃,畫不多久,人就會喘氣。天氣好,太陽曬,人踩著鐵皮像蒸籠一樣,滿身大汗,碰到雨天,為了趕時間也要冒雨開工。放大完成后,掛在大棚上,我們再爬上高梯加工,然后請宣傳辦領導來過目,按意見修改完,宣傳畫便可以上街。到時,我們還得帶上工具顏料跟著去,運輸過程難免碰損畫面,畫幅拆散了,工人分不清哪塊接哪塊,所以要跟眼,直到全畫掛好。至此,事還沒有完。1969年“秋交會”廣州賓館那一幅受到批評,指責畫中林副主席腋下衣服太紅,像流血,大畫已掛在墻上,五六層樓高,老鄺找到公安局調(diào)來最新進口的消防車,由黃堃源、李德釗爬上云梯,用油漆修改,事情總難以預料。每逢刮臺風,便很擔心。宣傳畫鐵皮掉下來,砸傷人的事是可能的,我們?nèi)胍挂惨膊?,督促工人上去加固。平日里,我們穿著藍色的工裝,戴著手套,滿身油漆,沒一處是干凈的,和掛畫的工人沒什么區(qū)別,工作很辛苦,只因是在市委,覺得光榮,飯?zhí)没锸澈?,大家都沒有意見。
1971年剛“解放”不久的關山月和楊之光,余本、袁浩、林墉等二十幾人到美術組大棚工地參觀學習……
1971年畫紀念巴黎公社那幅畫,我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星期完成放大30×10米宣傳畫的紀錄,驚動了省文藝辦,軍代表張束覺得手下的老畫家動作太慢,三個月才畫成幾條鉛筆線,于是在8月30日帶上關山月、楊之光,余本、袁浩、林墉等二十幾人到美術組大棚工地參觀學習,那天正是太陽西斜,他們在樹陰底下看我們戴著草帽,彎著腰在鐵皮上涂油彩,老畫家感動得很,關山月和我們一個個握手:“向小將學習,向小將學習,年輕人前途不可估量?!标P老剛“解放”不久,對我們講的是鼓勵的話。宣傳畫與國畫、油畫不同,后者不能用速度來衡量。但關山月等老畫家的到來,給美術組帶來榮耀。盧祖發(fā)在宣傳辦表揚美術組:“關山月也來了,美術組不簡單?!毙麄鬓k開講用會,我們的事打動了全體干部,他們呼口號:“向美術組學習!”一致推薦梁照堂在市革委政工組大會上講用。美術組開始有了名氣。endprint
宣傳畫成了廣州一大景觀,巨幅宣傳畫的安裝,引起了廣州人很大興趣,有很多人駐足觀看,烈士陵園、東較場門口的畫,因為畫幅大有氣魄,視野開闊,圍觀的人最多,有五六百人,不看到最后一塊拼接完人們不走。東較場這幅畫成為每屆交易會宣傳畫的重點。1971年宣傳辦同意我們的計劃,把這幅畫題目定為《紀念巴黎公社一百周年,將革命進行到底》,由我負責起稿,黃堃源負責著色。我想:紀念巴黎公社還是以中國工人為主要形象,讓他一手拿槍,一手拿著火炬,背景是巴黎街壘,起義者架起大炮,舉著火炬,前面是中國人民游行隊伍、紅旗、彩車,象征世界革命的地球與火炬。這個畫面,火炬是主要形象語言,考慮到美國的自由女神也是舉著火炬,我在主角舉的火炬上寫上“巴黎公社1871—1971”以加以區(qū)別。此畫與其它畫稿都運到市委,擺放在常委會議室門口,由鄺湛琪與李醒滔留下來聽意見,常委會中途休息,便過來看畫。中午時,李醒滔回來,高興地告訴我:“通過了?!边€說市革委主任黃榮海提議,巴黎公社那口炮要抬高一些,不然,炮就要打到游行對伍中去。也難怪,他還是省軍區(qū)司令員,帶兵打仗,對炮的高矮很敏感。政工組長原東江縱隊政委鄧秀芳對這張畫的構(gòu)思很滿意,說:“三把火好,把畫面連起來了,有深遠的意思?!卑词组L的意見,我把巴黎街壘的炮和人物都作了修改。畫完成后,由省出版社出版發(fā)行,反映很不錯,畫了這張畫,宣傳辦領導對我的表現(xiàn)很滿意,加上又看到我在交易會的油畫發(fā)表,印在解放軍畫報中心頁上,決定給我壓擔子。8月份,讓我畫毛主席的最新指示:“新的世界大戰(zhàn)危險依然存在,各國人民應有所準備,但是當前的世界潮流是革命?!币彩?0米,希望我再畫一張巴黎公社那樣的畫來。但這一次我搞砸了。要表現(xiàn)戰(zhàn)爭危險、備戰(zhàn)、世界革命三個很大的內(nèi)容,一張畫,怎么也講不清楚。審稿時,幾級領導都不滿意,最后題目改為《提高警惕保衛(wèi)祖國》才過了關。
尼克松訪華后,槍炮、斗爭、革命的形象便從宣傳畫里,慢慢淡出了……
另一次,是畫《團結(jié)起來爭取更大勝利》,是交易會對面,廣州賓館旁的大畫,畫了八稿才通過,領導和我們自己都不滿意,覺得一般化,沒有新意。雖說能完成任務,自己心里很不舒服。
為什么努力了,卻沒有好效果?問題出在內(nèi)容與形式兩個方面。題目太大,政治概念無法轉(zhuǎn)為生活形象。1972年,李醒滔接任美術組組長,我們便開始縮小內(nèi)容的試驗。6月份,我與同學許固靈閑談,無意講起“我愛北京天安門”這首歌,我正畫著幾個跳舞側(cè)著頭的小孩,他建議用這首歌做題目,并鼓吹我們要搞些新意,搞些輕松的畫面。我讓小孩穿上少數(shù)民族服裝,加上一個拉手風琴的女解放軍,背景是天安門,小組里覺得有意思,梁照堂提出解放軍改為阿姨,天安門用剪紙畫成,這樣氣氛更活潑些。我接受了這個意見,才一兩天,便完成了素描稿,大家都認可了,便輪番著色,完成得很順利。這幅畫獲得一致通過,人們久違了活潑可愛的形象,因而人見人愛,1973年成了廣州春節(jié)最暢銷的年畫。這幅畫的創(chuàng)作說明“9·13”前后,社會在變化,人的感情在變化,而我無意中與整個社會產(chǎn)生了共鳴。
那時,每星期都要到宣傳辦參加學習,我們除了讀馬列,學哲學,常能聽到內(nèi)部文件。比如:毛主席在1971年講要“降溫”,批評油畫《毛主席去安源》,反對樹立他的雕像。又如周總理反復強調(diào)對外宣傳不要強加于人。周總理指示在接待尼克松的時候,交響樂團在晚宴時要演奏的曲目是《草堆上的火雞》,我們聽到這方面的指示,在思想上受到很大的啟發(fā)。漸漸地我們的宣傳畫也在變化,有的是領導提出來的,有的是我們自己感受到的。從那時候起,我們再沒有在交易會的宣傳畫里畫毛主席的形象、像章和語錄本。只是群眾也有一個轉(zhuǎn)變過程,有次東較場三十米大畫已經(jīng)掛好了,有人批評畫上的中國人沒有戴主席章。雖然我們沒畫像章是正確的,為了穩(wěn)妥,我還是請示領導,讓人抬著長梯,從市府抬到東校場,架到十幾米高的大畫上,黃堃源又冒險上去加了像章。那時畫中的世界人民要不要拿著槍,讓宣傳部領導左右為難,拿槍吧,人家說你好戰(zhàn),不拿槍人家又說你光舉手,喊口號,不干實事。宣傳畫直接畫外國人,一個人便代表一個國家,誰親誰疏,前后左右怎么排,會被認為是代表國家的態(tài)度,成了敏感的外交問題。所以,尼克松訪華后,對這一類題材,我們便把構(gòu)思放在熱情歡迎的形象上,槍炮、斗爭、革命的形象便從宣傳畫里,慢慢淡出了。
宣傳畫最好的參考,當數(shù)蘇聯(lián)波蘭電影宣傳畫,在南關電影院借來了“塵封”的幾乎全部外國電影宣傳畫……
藝術上要提高,要解決藝術風格、形式感的問題,必須找到可借鑒的資料。經(jīng)過1966年的破四舊,很多畫冊都被當成“封”“資”“修”銷毀,已經(jīng)不容易找到。那時新華書店歸宣傳辦管,我想外文書店可能還有外國畫冊,店面上不能賣。倉庫應該有存貨,要是市委宣傳辦要,就不同了,于是開了證明,找到新華書店總店,見了領導,說明了理由,他便帶我去到外文書店倉庫,果然有,看了一天,仍未挑完。第二天,我們四個人全去了,又看了古舊書店倉庫,終于找到了一批外國畫冊和國內(nèi)解放以來的畫報。另一個可能有的地方,是圖書館。我向市府的電工小湯打聽,知道市府就有一個不小的圖書館,只是已封五年了,誰也不敢把書借給你。我們本來就無所不談,這下我鼓動他,以查線路為名,開好一扇窗,晚上一起爬進去,偷來了大捆蘇聯(lián)畫報,《星火》雜志。要說宣傳畫最好的參考,當數(shù)蘇聯(lián)波蘭電影宣傳畫,“文革”前,我就有很深的印象,《保爾·柯察金》畫得多好啊,《黑桃皇后》畫得多好啊。我問梁照堂有沒有辦法,他說起同學周銘開,他家在南關電影院。梁照堂找到他,借來了幾乎全部外國電影宣傳畫,我記憶中的全都有。找資料這三件事,我做得有點出格,小組內(nèi)卻沒有人反對,大家明白,創(chuàng)新需要參照,沒有參照就只能在黑暗中摸索,市委比下面寬松,市府生產(chǎn)組弄來很多國外最新的工業(yè),科技電影,隔三差五地放,放映廳里,人頭涌涌。我們搞一點“資”的“修”的看一看,已不是什么問題。
我們把電影宣傳畫掛在墻上,又用相機翻拍,每人一套,我自己更是日夜揣摩,尋找新的思路。endprint
1972年下半年至1973年底,小組的創(chuàng)作有了起色。“團結(jié)起來爭取更大勝利”的主題,演繹為民族歌舞的形式。畫出了《歡迎您——來自五大洲的朋友》、《艱苦奮斗是我們的政治本色》和《農(nóng)業(yè)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廣闊天地新苗壯》,這批作品,采用大色塊,每幅都有不同的色調(diào),畫面強烈,因而明顯地不同于七十年代初的畫法,把政治內(nèi)容落實到具體的范圍。審查順利通過,還得到來訪的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社長邵宇的贊揚,將這四幅作品以全開紙的版式出版,在全國發(fā)行。市委美術組的宣傳畫由于邵宇的推薦,獲得了全國性的影響。
知青問題變成為社會焦點,如何從正面對外宣傳,需要把事情形象化……
1972年8月毛主席給知青家長李慶霖回信,還寄去了300元,這件事感動了全中國。知青問題變成為社會焦點,如何從正面對外宣傳,需要把事情形象化。我在資料圖片中尋找形象語言,不準備畫工人、農(nóng)民怎樣教育知青,而把目標定在海南知青上。他們割橡膠的帽子、燈具、刀具都很有美感,又沒有人表現(xiàn)過,橡膠燈很美,不但要表現(xiàn)它,還要強調(diào)它,我重復了兩盞燈。燈是側(cè)面好看,便定下人物都是側(cè)面的,兩男一女,三個人物,用挑膠桶的擔挑和砍刀,兩條斜線,把人物串起來,前面放上一棵膠苗,整個構(gòu)圖上帶有某些平面設計構(gòu)成的因素,三個人并列,兩個橡膠燈并列,當時也不懂這叫平面構(gòu)成。我想主要增加它的節(jié)奏感、形式感,畫面人物比較平面一點,不搞像油畫那樣的宣傳畫,我想搞有點像蘇聯(lián)電影的宣傳畫和波蘭電影的宣傳畫。我把寫實的色調(diào)洗掉,把藍色、綠色、紫色、黃色用到極點,再用黑色把它鎮(zhèn)住。這樣反反復復,改了好幾次,可以說我畫的時候,不知道最后的效果是什么,我是在修改中碰出來的。畫完成后,審查時得到了鄧秀芳主任的稱贊。《廣闊天地新苗壯》在1973年春交會放大,懸掛在交易會大樓東北側(cè)起義路與大新路交接處。在1974年元旦《人民日報》彩色版發(fā)表,入選了當年的全國美展,在全國多個刊物上發(fā)表,它印在《新中國美術史》的封底,在2009年《建國六十周年優(yōu)秀作品展》中展出,現(xiàn)為中國美術館收藏。一幅畫當然要講究造型、色彩、形式等藝術因素,它還應當含有時代的需求。上世紀70年代,還是一片美的沙漠。當美的面容,更不用說“性感”,成為一種希冀,它就是一種社會的潛意識。這幅畫能在多種刊物上發(fā)表,那是時代造就了它。此畫雖是我個人的創(chuàng)作,它在市委美術組的氛圍中出現(xiàn),和其它作品一樣,也凝集有相互幫助的友情。畫完成后原作要留下來放大,廣東也要出版印刷,時間很緊,我忙不過來,是李醒滔主動請纓,幫忙復制成第二稿,由我改后寄往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使出版得以完成。
1974年市委美術組合并到廣州市美術工作室。搬離市府大院,還真舍不得,那籃球場和飯?zhí)糜形覀兲嗟暮顾?。如今它們已被新建的辦公樓覆蓋,大竹棚和堆積如山的顏色皮、油漆桶早已不知去向,歲月已翻過了很多頁。
1979年我父母平反,恢復黨籍,合浦縣委為我父親舉辦了一千多人的追悼會。我作為第五屆全國青聯(lián)委員,受到中央領導接見、合影。
1982年,市委美術組四個人都調(diào)到廣州畫院,廣州“文革”時期的政治宣傳畫,已成為美術史專業(yè)研究生的學術課題。
(選自《羊城晚報》2012年5月12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