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愛芳
余光中寫過一首著名的《鄉(xiāng)愁》。全詩分四節(jié),以相同的語言形式分別抒寫了“小時候”、“長大后”、“后來啊”、“而現(xiàn)在”等四個不同時段的“鄉(xiāng)愁”,一層深一層地抒寫了海外游子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將這首詩的構(gòu)思形式移用在記敘類文章的寫作之中,便會產(chǎn)生一種很有特點的文章寫作形式,我們稱之為“鄉(xiāng)愁體”。
年少的時候,我曾熱切地做過一個夢,一個有關(guān)書的夢:開一家小書店,抬頭是書,低頭還是書。
那時家貧,無錢買書。對書的渴望,很像饑寒的人對一碗熱湯的渴盼。偶爾得了幾枚硬幣,不舍得用,慢慢積攢著,等有一天,走上幾十里的土路,到老街上去。
老街上,最誘惑我的,不是酸酸甜甜的糖葫蘆,不是香噴噴的各色糕點,不是喜歡的紅綢帶,而是小人書。小人書是一個中年男人的,他把書攤擺在某棵大樹下,或是巷道的拐角處。書大多破舊得很了,有的甚至連封面都沒了,可是,有什么關(guān)系呢?它們在我眼里,是散著馨香的。我穿過川流的人群奔過去,我穿過滿街的熱鬧奔過去,遠(yuǎn)遠(yuǎn)望見那個男人,望見他腳跟前的書,心里騰跳出歡喜來,哦,在呢!我撲過去,蹲在那里,租了書看,直看到暮色四合,用盡身上最后一枚硬幣。
讀小學(xué)時,我的班主任家里,訂有一些報刊,讓我垂涎不已。班主任跟我父親是舊交,憑著這層關(guān)系,我常去他家借書看。他對書也是珍愛的,一次只肯借我一本。有時夜晚,借來的書看完了,我又想看另外的。這種欲望一旦產(chǎn)生,便洶涌澎湃起來,勢不可當(dāng)。怕父母阻攔,我偷偷出門,跑去班主任家,一個人走上五六里的路。鄉(xiāng)村的夜,空曠得無邊無際,偶有一聲兩聲狗吠,叫得格外突兀,讓人心驚肉跳。我看著自己小小的影子在月下行走,像一枚飄著的葉,內(nèi)心卻被一種幸福填得滿滿的。新借得的書,安靜地躺在我的懷里,溫良、敦厚,讓我滿懷歡喜。
多年后,我想起那些夜晚,還覺得幸福。母親驚奇,那時候,你還那么小,一個人走夜路,怎么不曉得害怕?我笑,我那時有書作伴呢,哪里想到怕了?那樣的月色,漫著,水一樣的。一個村莊,在安睡。我走在村莊的夢里面,懷里的書,散發(fā)出溫暖親切的氣息。
上高中時,語文老師清瘦矍鑠,愛書如命。他藏有一壁櫥的書。我憋足了勁學(xué)好語文,只為討得他歡喜,好開口問他借書。他也終于答應(yīng)我想讀書時,可以去他家借。
他家住在老街上,很舊的平房,木板門上的銅環(huán)都生銹了。屋頂上黛青色的瓦縫里,長著一蓬一蓬的狗尾巴草。這樣的房子,在我眼里,卻如童話中的小城堡,只要打開,里面就會蹦跳出無數(shù)的美好來。
是四五月吧,他屋門前的一棵泡桐樹,開了一樹紫色的桐花,小花傘似的撐著。我去借書,看到他在樹下坐著,一人,一椅,一本書。讀到高興處,他撫掌大嘆,妙??!他讓我看到人生還有另一種活法:單純,潔凈,桐花一般地美好著,與書有關(guān)。
后來,我離開老街,忘了很多的人和事,卻常不經(jīng)意地會想起他:一樹的桐花,開得搖搖欲墜,他在樹下端坐。如果我的記憶也是一冊書,那么,他已成一枚書簽,插在這冊書里面。
而今,我早已擁有了自己的書房,也算實現(xiàn)了當(dāng)初的夢想——抬頭是書,低頭還是書。若是外出,不管去哪里,我最喜歡逛的,定是當(dāng)?shù)氐臅旰蜁鴶偂?/p>
午后時光,太陽暖暖的,風(fēng)吹得慢慢的,坐在陽臺上小憩,隨便從書架上抽出一本書,攤膝上,風(fēng)吹哪頁讀哪頁。如果書也是一朵花,我這樣想象著,如果是的話,那么,風(fēng)吹來,隨便吹開的一頁,那一頁,便是盛開的一瓣花。
人、書、風(fēng),就這樣安靜在陽光下,安靜在歲月里,妥帖,脈脈溫情。
[可圈可點]
作者以時間為序,為我們再現(xiàn)了自己人生階段中幾個以書香作伴的場景:年少的時候,癡迷于租小人書看,直看到“暮色四合”;讀小學(xué)時,在夜色下走五六里路去班主任家借書看;高中時,憋足了勁學(xué)好語文,只為了跟語文老師借書看;而今,擁有了自己的書房,安靜地享受讀書的怡然??梢哉f,《書香作伴》就是一篇“鄉(xiāng)愁體”范文。
讀完這篇文章,我們獲得的突出印象是:主題突出,思路清晰。整篇文章緊緊扣住書香來展開,突出了書香在自己成長中舉足輕重的作用。思路清晰表現(xiàn)在行文的順序相當(dāng)明晰,那便是按時間先后順序組織材料。
如果對其中的每一個片斷加以研究,我們還會發(fā)現(xiàn)每個片斷在行文上的共同特點:先用一句話或一個短語交代事情發(fā)生的時間,接下來記敘這一時間段里的故事,最后用一句或一小段抒情性很強(qiáng)的語言來作收束。以讀小學(xué)時的片斷(第4、5自然段)為例,開頭“讀小學(xué)時”點明時間,接下來具體記敘去班主任家借書的情景,第5段是小結(jié),通過母女對話,揭示那些夜晚留給自己的幸福感受。
從《書香作伴》中,我們不難看出“鄉(xiāng)愁體”的最大特點,就是以某物或某種情感為線索,以縱向的時間為序,圍繞特定的中心,選取幾個不同時間段里有代表性的生活場景,加以具體細(xì)致的描繪。這種行文方式的長處顯而易見,那便是思路清晰,井然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