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鋼求
摘 要:高中物理作為理科的一門主要課程,在新課標的不斷推進和改革下已經(jīng)向著更靈活、更實用、更貼近生活的方向邁出了一大步。然而,這些意義深遠、成果顯著的改革給廣大高中理科學生帶來的不光是學以致用的便利,還有不少學習方面的困惑和困難。針對新課標下的高中物理學習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建議。
關鍵詞:高中物理;新課標;學習方法
一、新課標下的高中物理現(xiàn)狀
新課標下的教學大綱對學生個人學習探究的能力要求提高了不少,具體表現(xiàn)在教材內容中添加了不少探究性實驗、問題、結論推導過程,刪減了一部分文字表述和結論性內容。課本看似簡化了,實則更精要、嚴密,很多從小習慣靠筆記、課本、死記硬背而不是通過活學活用,將所學知識掌握后應用來學習的學生大感力不從心,很不適應。為了消除這些學生的學習難題,教師的教學手法上也應相應地改進和完善,從一些易被忽視但值得利用的小細節(jié)上著手,幫助學生學會靈活掌握知識,擺脫學習困難。
二、剖析問題,對癥下藥學物理
1.熟練掌握知識要點,成竹在胸應對問題
很多學生有盲目做題的習慣,學到新的內容,不管是否消化理解先搞題海戰(zhàn)術,往往是一些簡單的概念和定義都不清楚,更勿論這些內容是如何得出,如何證明的了。理解模糊認識不清,怎么可能活學活用?如此做法,頂多會一手答案一手題的就題論題,不管三七二十一的生搬硬套,根本不可能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看似迅速,實則事倍功半。教師要在引導的基礎上讓學生思路清晰地知道所學所用的因果關系、適用范圍,讓學生明白知識來自于嚴密的推導而不是簡單的筆記,要讓學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會和會學。
2.利用物理實驗教學,培養(yǎng)動手操作能力
陸游有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彼自掃€說:“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實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課標框架下的物理教學離不開學生實驗,讓學生走進實驗室去,親自設計實驗報告,親手完成試驗,親自解決實驗中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學生可以將書本上枯燥的結論和不知所云的描述轉化成具體的實踐,讓一個個數(shù)據(jù)佐證書本上的結論,讓一個個結論從自己手中得出,讓學生面對實驗、感受實驗、不懼怕實驗,從而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動手興趣,使學生們的所學有用武之地,而非紙上談兵的自我蒙蔽。
3.用好歸納總結法,牢固記憶不混淆
由于高中生要學的各科知識多而龐雜,很少有人養(yǎng)成主動拿出時間回頭復習的習慣,因此常常導致學過不久就遺忘,回頭復習就混淆。教師應該在課堂上以引導和互動的方式,讓學生作為參與的核心和主體,對學過的知識借用一些規(guī)律性的內容進行有計劃地復習。例如,通過對萬有引力定律和庫侖定律的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二者公式結構的相似以及試用條件的相近,物理常量存在差異,可以通過畫表格歸納等辦法實現(xiàn)共同記憶和預防混淆。再比如,通過對安培力F=BIL和電磁感應定律E=BLV的歸納比較可以
記住二者分別通過左右手定則進行解題判斷,可以有效預防使用時左右不分,模棱兩可,這樣總結記憶,在物理考試中就可以熟練地派上用場。
4.教學結合生活實際,題型緊跟科技發(fā)展
學習物理要緊密結合生活實際,圍繞熱點物理問題,充分利用物理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廣泛影響和應用,調動學生對物理學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國的航天實力日漸強盛,每年都有重大航天項目成功落實,這也極大地豐富了高中物理對力學內容的應用和考查。
例如,在“嫦娥三號”發(fā)射之后,關于“嫦娥三號”等物理問題就成為考查熱點,教師在課堂上設計如下問題:“‘嫦娥三號經(jīng)過三次近月制動后,在近月軌道上做勻速圓周運動(運動半徑可看作月球半徑)。若地球質量為M,半徑為R,第一宇宙速度為v;月球半徑為r,質量為m。則‘嫦娥三號在近月軌道上運動的速度大小為多少?”學生的參與熱情高漲,類似的題型設計有不少,雖然考查的內容不外乎萬有引力和牛頓運動定律等相關知識,但學生能夠樂在其中,積極作答。
總而言之,新課標下的高中物理雖然在學習難度上有所增
加,但是它更加貼合實際生活,更加充分地還原了物理的實用性和嚴密性,也更能使學生學有所用。希望教師可以從不同方向著手,細致切入教材,為學生送去充滿知識性和實用性的物理課堂,同時也希望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注重知識與實踐的結合,在活學活用的前提下牢固掌握所學知識,做到舉一反三,熟能生巧,從而提高自己的物理成績。
參考文獻:
[1]周鵬.“問題生成”實驗教學模式:基于問題為中心的高中物理實驗課研究[J].湖南中學物理,2012(12).
[2]魯世明.新課改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模式的探討[J].中學物理,2011(19).
(作者單位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欽州市第一中學)
編輯 薛直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