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推進對大學生的素質教育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如何讓大學課程的設置更好地滿足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是高校教學工作者需要不斷探索的問題。語文作為教學的基礎,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提高人才的競爭力,更應該進行深入改革。廣播電視大學為保證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提高學生語文基礎能力,率先在語文教學中推廣新思維,不斷探索如何保證語文教學的新方法。
語文教學作為學習各門學科的基礎,在實際應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廣播電視大學為加強對語文教學的改革,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將大學語文教學的思維多元化,具體可以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開展以文化為主線的教學方式
語文教學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的傳播,在如今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更加密切,各學科也都在這種聯(lián)系中獲得發(fā)展。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fā)展,語文教學應該摒棄作為獨立工具性學科這種觀念,在教學中應該把“文化”作為主線,建立各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讓學生通過對語文的學習了解更多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于文章的整體解讀,應該從多方面挖掘信息,讓學生對于文章有更深的掌握,而且可以了解更多的知識。因此,在當前大學生人文素質較為薄弱、人文課程開設較少的情況下,大學課程就自然而然的肩負起了培養(yǎng)大學生人文精神的重任。
2、教學原則遵循學術性、趣味性、應用性
大學語文課程是所有學科中開展時間最長的一門學科,相對的綜合性也很強,因此,開展語文教學必須遵循應用性原則,趣味性原則以及學術性原則。首先,教師作為教學的主體,教師的博學多才自然是很重要的。作為語文教學的老師,應該更多地關注語文學科的最新研究動態(tài),并及時將這些信息傳授給學生,讓“學術性”體現(xiàn)在教學中。其次,教學應該遵循一定的趣味性,這樣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展開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全面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最后,語文教學更應該遵循應用性原則。教學是為了學生更好地應用,語文教學也應該注意學科的實用性。語文課程的實用性,既有“形而下”的語言層面的應用,又有“形而上”層面的“用道”,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經濟文化化、文化經濟一體化的知識經濟時代,這些資源都可以轉化為經濟資源,都可以對接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這是“形而上”的“大用”。
3、把學習方法作為基礎,以理論分析為模式,全面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學習方法是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在這個信息化發(fā)展的社會,知識更新速度非???,這對于教師教學也是一種挑戰(zhàn),為了適應社會的需求,教師必須在課堂上傳授更多知識。但是面對繁雜的知識體系,教師傳授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學生要想掌握更多知識,就需要掌握更多學習方法,按照教師教授的理論案例進行更系統(tǒng)的學習。學生可以更具實際情況,采用一些常用的文學學習方法,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文學鑒賞能力。
4、創(chuàng)設開放式的教學環(huán)境
要想打破語文教學獨立的局面,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就應該打破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將語文教學放在一種開放的環(huán)境中,讓學生接觸更多的教育內容,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資源,網絡資源,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尋找學習內容,提高學生的觀察力。比如: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團圓飯、月餅,這都是我國文化的一部分,這也反映了傳統(tǒng)文化對于人們的影響是非常有力的。倡導學生從生活中尋找文化也是提高語文學習能力的一種有效方法。
5、構建全面的、開放的考核評價標準
評價體系是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的一種方式,評價標準的合理性,直接影響了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的程度。傳統(tǒng)的一紙決定考試的考核形式,已經不適合素質教育的理念,而且會影響培養(yǎng)全面人才的目標。因此,要改善我國現(xiàn)階段人才培養(yǎng)的現(xiàn)狀,必須建立合理的考核標準,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通過考核標準激勵學生更好的開展語文學習。與此同時,也要把基礎知識的考察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考察放在同等地位,強調超越前人、挑戰(zhàn)權威的意識和做法,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納入評價體系之中,以最終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的目標。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語文教學的功能性也日漸體現(xiàn)出來,廣播電視大學在語文教學中探索的新思維,是語文教學的一次改革,也是提高人才質量的有效措施。各學校面對競爭激烈的社會,可以在廣播電視大學語文教學新思維的基礎上,不斷進行更新,全面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使人才的培養(yǎng)在社會中更具有競爭力。
楊麗雪,教師,現(xiàn)居吉林松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