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萬生
我是一名來自大瑤山深處的玩石者,對奇石收藏有著特別的愛好,工作之余,喜歡到挖沙船、奇石收藏館、石友家走一走、看一看,見到自己喜歡的石頭,只要價格能接受,也常常傾己所有而購買。
這些年來,我去的最多的是一個叫“鴨哥”的石友家。他原是縣林業(yè)局的一名職工,因一次交通事故,左手腕出現了些許功能性萎縮,由于散漫慣了,喜歡閑云野鶴般的生活。他從林業(yè)局辦理了病退手續(xù)后,開始在縣城“慢慢游”以補家用,后來跟人去河邊撿石賣,不久便在縣城開了一家規(guī)模不小的石館。他不時外出撿石或在鄉(xiāng)野石農家以幾元、十幾元買一堆石頭回來,只要聽聞他從外面回到館里了,縣城的玩石者就會蜂擁而至?!傍喐纭笨词兄浑p慧眼,同時對石市還具有鷹一般的敏銳力。他帶回來的石頭賣價從來都不會太高,幾十元或幾百元不等,在當地要說價格低也不算低,高也不算高,反正高低能出到大家接受。然而買石者普遍能從他那里得到三五倍甚至十倍、百倍的升值空間。在石市如此清冷而低迷的狀況下,他的石頭生意一度越做越紅火。
我問“鴨哥”秘訣,他謙遜地說自己不過是石市交易市場的一級開發(fā)商而已,石頭賣高價,誰不想呀,但如果一開始就想咬出個滿嘴肥肉來,到了別人手上就只有啃骨頭的份了,這樣的石頭生意是做不下去的。他說,至少要保證下一個買入者咬上一口后,還能咬出一些肉來,也就是說讓別人還有想法,即有一定的升值空間,這樣才能保證買你石頭的人,不費多大周折,將買到手的石頭繼續(xù)交易下去,這樣做,買賣才亨通呀。
我喜歡撿石,但更多的是喜歡淘石、買石,因而少不了經常往石農家去轉一轉。有一次,到湘江一個叫香草源的地方,見一石農家有一塊質地不錯的象形石,有心購買,隨意問了一下石頭的價格,誰知賣家煞有介事地伸出四個指頭,我見狀,隨即轉身就走。憑心而論,這塊石頭即使放在縣城石頭交易市場,三五百元賣出去都極其困難,他卻開出了上千元的價格,這可能嗎?也許放上十年八年,或破天荒地遇上了特喜歡的主兒,才有可能把希望變?yōu)楝F實。有一個“擊鼓傳花”的游戲,說的是鼓一敲,花往圍著的一圈子人手中傳,鼓不停,傳遞不斷;敲鼓聲一停,花落在誰手里就不能再往下傳了。我想,普通的玩石者誰也不太愿意成為那位“擊鼓傳花”游戲中的最終接花者。因為在這世上,畢竟終極藏家還是少數。
由此可見,“鴨哥”并不是人們所說的“傻”,其實這正是他獨到的精明之處,因為他對石市交易市場有著清醒、客觀的認識,對石頭在什么人手中賣什么價拿捏得比較準。既使在奇石交易市場比較“冷”的時候,“鴨哥”賣石頭的生意卻從來沒有冷過場。常言道:高手在民間,“鴨哥”不正是我們賞石行業(yè)在民間苦苦追尋的價格評估高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