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勇軍
摘 要: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的質量不僅關系到水庫運行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還關系到水庫管理人員和周圍居民的人身安全,提高水庫壩基的加固質量至關重要。文章主要論述了壩基塑性砼防滲墻施工關鍵技術,以期能夠為相關的實踐提供些許理論參考。
關鍵詞:水庫除險加固;壩基施工;塑性砼防滲墻
塑性砼防滲墻施工的工藝選擇和施工技術質量控制是最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因此在實踐的應用中,不僅要依據(jù)水庫工程本身的特點來制定施工方案,同時還要考慮到該技術的具體工藝處理細節(jié),以便確保最終的施工質量能夠達標。
1 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壩基塑性砼防滲墻施工關鍵技術
某中型水庫的除險加固工程的壩基施工,采用封閉形式的塑性砼防滲墻,齊墻體的厚度為600毫米,墻體的深度依據(jù)深入到殘積土層或者砂巖的深度來控制,最小的深度也要為1米,否則根基的牢固性得不到保障。同時,將防滲墻的最大開槽深度控制在24.26米,澆筑的最大深度則要控制在22.5米,這樣才能保證防滲墻的施工效果。
在此項工程中,塑性砼的施工具有較大的難度,這是因為工作面比較窄,不利于使用較大型的設備,泥漿池的設置范圍有限,不能安置在壩頂上,使得輸送泥漿的管道加長,給施工增加了很大的困難。同時防滲墻的深度較大,也使得施工的難度加大。整個工作面的布置呈長條形,因此要根據(jù)施工的實際需求安排好具體的施工步驟。
施工的關鍵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點是要進行測量放線,先選擇合適的測量控制點,根據(jù)控制點的標準,測放出連續(xù)墻的中軸線,對中軸線的準確程度檢查合格之后,便動工開挖導墻的基槽。
第二點是修筑施工的導墻,將導墻的厚度控制在200毫米,高度為1200毫米,導墻之內凈距設置在650毫米左右,選擇等級強度為C25的混凝土來進行澆筑。對導墻的施工步驟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先對施工場地進行平整,接著測量選定施工的位置,再開挖施工的基坑,對基底加以妥善的處理,然后放線支撐內模,綁扎好澆筑用的鋼筋,關閉外模,這時就可以澆筑混凝土,等混凝土凝固結實后,拆開模具設置橫撐結構,然后將墻體外部回填好,并做好壓實處理,最后再進行翼墻的施工。
第三點是進行泥漿的調制。在主壩的兩端砌置泥漿池,總容量大約為350立方米。在工程的施工中,采用泥漿可以對機具起到護壁、冷卻的作用,還可以達到切土潤滑的目的。在該項工程中運用泥漿的護壁作用和對液壓抓斗起到必要的防護作用。
第四點是要進行防滲墻的施工,在成槽施工階段,先分析工程的地質特征,施工的設備主要是液壓抓斗,再配合使用一臺沖樁機,成槽的方法通常為沖抓式。在成槽的時候,要及時在槽段中添加泥漿,以便起到潤滑的作用。終槽之后采用泥漿循環(huán)的方式將槽渣清理干凈,或者可以利用抓斗直接將槽渣清除,清理干凈之后用皮管通向槽底,用泵引入新的泥漿,促使泥渣全部上浮,確保沉渣的厚度達到預期的要求。若清渣過程花費了很長的時間還沒有達到標準,可以運用空氣吸泥的方式清理槽底,利用皮管下壓6~8千克/平方厘米的壓縮空氣直至槽底的吸泥裝置中,將泥砂全部吸上來。在這一過程中,槽孔的上端要及時補充新鮮的泥漿,使得施工時泥漿液面的高度符合要求的標準。清孔工作完成之后沉渣的厚度要控制在100毫米之內,在60分鐘之內槽底的泥漿比重要小于1.20,同時含砂率也不能超過8%,粘度的控制也要適中,不能超過25。
在對水下進行混凝土澆筑的時候,混凝土的運送通過砼車來完成,灌注混凝土的導管采用厚度為3毫米的鋼板,加工成為直徑為250毫米的導管,確保其密封性要高,導管最下部的長度要超過4米,在投入使用前先對其進行試壓測驗,通常的壓力設定為0.6~1.0MPa,選用預制砼隔水栓。灌注時,要使用2根導管,提升的過程中要使用專用提升架,以確保施工的順利進行。導管的最底部要和槽底相距40厘米,最先灌注于槽底的混凝土總量不能少于4立方米,開塞后的導管埋入的深度要大于50厘米。灌注的時候要控制好速度,過快和過慢都不行,混凝土面的上升速度在每小時升高2米,槽內部的混凝土面高度差要控制在30厘米之內?;炷恋臐仓ぷ髯詈靡B續(xù)進行,如果有意外情況迫使進程中斷,停頓的時間不能超過30分鐘。導管埋入的深度最好在2米~6米之間,每根導管之間的距離控制在3米范圍內。導管和槽段兩端的距離要控制在1.5米之內。在澆筑的時候,為了確保每一環(huán)節(jié)的質量,必須對混凝土實行抽檢,確認合格之后才能進行澆搗的工作,在每個槽段內都要制作強度試件,并做好灌注的原始記錄。
接頭管底部的混凝土凝固后可以使用千斤頂將接頭箱頂升10厘米-30厘米,之后每半小時頂起50厘米~1米,循環(huán)往復進行,4小時到6小時后,澆筑的混凝土已經達到了終凝的狀態(tài),利用專用吊車,拔出全部的接頭管。為了能順利拔出所有的接頭管,掌握好混凝土的凝固時間就顯得非常重要。
2 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壩基塑性砼防滲墻施工管理
提高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壩基塑性砼防滲墻的施工管理質量尤其重要,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避免槽壁出現(xiàn)塌方的問題,所以在施工中必須加強泥漿質量的管理,科學調整配合比,在成槽的過程中,增強泥漿的比重,加大泥漿的粘稠程度,并且要及時補充泥漿,促使泥漿的排出量和補給量達到持平的狀態(tài)。若施工的地質是比較軟弱的土層或者是流沙層,則要減慢施工的速度。在槽段的成孔工作完畢后就要及時澆筑混凝土,不要拖延太久,同時要減小單元槽段的總長度。
其次要避免混凝土導管內滲進泥漿,否則會造成通道的滲漏,影響施工的質量。最先進入導管內的混凝土量如果不夠充足,泥漿就會滲入導管,也有時候因開塞過程中導管底部和槽底的距離太遠,導管被提升的高度太高,泥漿就被擠入了導管中,為了防止這種現(xiàn)象的產生,在初次澆筑時,一定要保證混凝土的量達到標準,導管底部和孔底的距離也要控制適當,埋管的深度要大于2米,這樣才能確保施工的質量。
最后要控制好塑性砼防滲墻的垂直程度,通常使用SG30A型的成槽機進行施工,由于該種設備具有良好的測量偏斜并進行糾正的功能,所以在施工中得到了廣泛和有效的應用,施工中的槽壁的垂直精度可控制到1/300,大大提高了工程的質量。鑒于本工程的砂層厚度較大,因此在挖槽的時候,要將泥漿的比重提高到1.15~1.25之間,并且要對泥漿的質量加以有效的監(jiān)管,促使泥漿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形成護壁的泥皮,提高槽壁的穩(wěn)定性。成槽的過程中,還要及時檢查成槽的垂直程度,避免在終槽后的返工。
混凝土的澆筑工序一定要符合相關的標準,為了提高混凝土墻的質量,要加強對現(xiàn)場的管理,包括混凝土材料的選配、攪拌、材料的保存、運送、澆搗等環(huán)節(jié),都要有專員負責,切實提高工程施工技術質量。
3 結語
綜上所述,壩基塑性砼防滲墻施工技術不僅可以有效提高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的質量,并且可以延長水庫工程的使用期限,為此,一定要做好施工的各項準備工作,選擇最為適宜的施工工藝,按照科學的施工程序進行,并提高施工全過程的質量控制水平,切實提高施工關鍵技術水平,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