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悌
在本刊今年第2期,我們曾介紹了美國研究人員對某些輕微說謊者的研究,他們驚訝地發(fā)現(xiàn),說謊者往往感到興奮、自我滿足且充滿優(yōu)越感。這篇文章引起了某些讀者的興趣。姑且不論現(xiàn)今社會上,人們常常遭遇騙子,一不小心就損失錢財甚至遭遇不幸,日常生活中的說謊行為也是屢見不鮮,因此值得再討論一番。
說謊者的心理分析
美國心理學家貝拉·狄保羅和她的同事對日常欺騙的數(shù)據(jù)分析較為全面。她是美國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的心理學客座教授,已經(jīng)發(fā)表了100多篇科學論文,并曾擔任專業(yè)機構(gòu)的各種領導職務。她經(jīng)常在一些著名出版物,如《紐約時報》、《高等教育紀事報》、《新聞日報》等寫專欄文章,并且經(jīng)常被某些著名媒體介紹給公眾。
貝拉·狄保羅和她的同事在上世紀末對說謊者的心理進行了多項研究。
在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要求被試者寫7天的日記,記錄下他們所有的社會交往以及在交往中所有的謊言。這里的社會交往,是指你與另一個人交流在10分鐘以及10分鐘以上的交往,因此,像早上問好這樣簡單的交流則被忽略。研究結(jié)果說明,說謊是一個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情。一般來說,人們一天兩次說謊或者說在與他人交往的1/4的時間幾乎都在說謊。一個星期中,他們對與他們交往的所有人中的34%說謊。對他們交往的某些人,他們經(jīng)常說謊。對感情上比較親近的人,他們較少說謊。與他們的配偶,平均每10次交流說一次謊。
被試者在說謊時通常沒有覺得不舒服,并且在大部分情況下說謊是成功的。只有18%的謊言被識破。但是,當他們對親近的人說謊時,會感到相對的不舒服,而且他們的謊言更經(jīng)常被親近的人識破。雖然人們傾向于對親近的人更少說謊,但是有兩個例外。第一,相比而言,人們對不是配偶的情人更經(jīng)常說謊(每三次交往中說一次謊)。一種可能的解釋是,人們不確定他們的“真實自我”是否夠可愛,能吸引并留住這些情人,因此他們通過說謊,把自己打扮成對方所希望的那樣而不是實際上的自己。第二,學生時常對他們的母親說謊(在他們幾乎一半的交談中)。一種可能的解釋是,因為他們?nèi)孕枰蕾囁麄兊哪赣H(例如要錢),有時必須用說謊來鞏固他們的地位和能力。舉例來說,一位學生謊報了她買打字機的價格以便她的父母會給她更多的錢。另外的一種解釋是,他們?nèi)栽谝馑麄兊哪赣H如何看待他們。
人們說謊的頻率依賴于當時的情景。美國心理學家羅賓遜、夏柏和海伍德曾對部分大學生進行訪談,他們中有83%的人說,他們?yōu)榱苏业揭粋€工作而說過謊。他們認為,對最好的朋友說謊是錯的,但對未來的雇主則不是。他們說,如果為了保住工作而說謊沒什么問題。而且他們認為,當申請工作時,雇主也知道應聘者會夸大
其詞。
說謊心理的公開調(diào)查
2012年,英國心理學家蒙科杉對欺騙者和說謊者的心理進行了公開的問卷調(diào)查,在138份有效問卷中,對如下問題的回答是這樣的(見相應的4個回答情況統(tǒng)計圖)。
第一個問題(圖1),您多大程度上認同通過欺騙來讓自己獲取利益,但會損害他人的行為?
第二個問題(圖2),您多大程度上認同通過欺騙來讓自己獲取利益,并且不會損害他人的行為?
第三個問題(圖3),您多大程度上認同通過欺騙來讓受騙者獲取利益,同時不損害到自身利益的行為?
第四個問題(圖4),您多大程度上認同通過欺騙來讓受騙者獲取利益,但是會損害到自身利益的行為?
回答者可以選取從“完全不認同”到“完全認同”依次排列的七個選項之一。結(jié)果如上4個圖所示。
對第一個問題的回答,證明人們的道德感還是比較強的,其余問題回答比較分散,說明見仁見智,區(qū)別比較大。
人們說謊的幾種理由
根據(jù)貝拉·狄保羅和其他心理學家的研究和分析,人們說謊有幾個理由。
第一,他們說謊是為了給別人制造積極的印象或保護他們自己免于尷尬或被拒絕。在狄保羅的日記研究中,一個女孩告訴她的朋友,曾經(jīng)有一個特別的男孩迷戀她,雖然現(xiàn)在實際情況不再是這樣了,他已經(jīng)對她失去了興趣,但她覺得很沒面子,而且也不敢對她的朋友說實話。
第二,說謊是為了要獲得利益。舉例來說,應聘者面談的時候可能會夸大他們現(xiàn)在的收入,以確保他們下一份工作的收入更高。
第三,人說謊是為了避免懲罰。例如,為了避免懲罰,孩子可能不告訴父母他們拿了一個面包。他們的說慌都是自我導向的,是為了讓自己顯得更好或者得到個人的利益。狄保羅的日記研究表明,人們說的大約一半的謊言都是自我導向的。
第四,人們說謊也會為了使他人顯得更好,或為了另一個人的利益。例如,一個小學生告訴老師,她的朋友生病了,雖然她知道自己的朋友只是偷懶而已。一個女孩在狄保羅的日記研究中說,她告訴自己的朋友,她會很快找另外一個男友。她說,自己這樣說,是為了讓自己的朋友在被其前任男友甩了以后更快建立自信。這些謊言是他人導向的,人們說的大約25%的謊言屬于這類。相對多的他人導向的謊言是說給那些說謊者認為關系較近的人。貝爾·狄保羅進行的實驗也發(fā)現(xiàn)了這點,在這個實驗中,被試者討論了他們喜歡或討厭的藝術家的作品。調(diào)查結(jié)果表明,相對于那些他們討厭的藝術家,被試者對他們喜愛的藝術家的討論更友好,也更有欺騙性,特別是對他們喜歡的藝術家作出了更多的恭維的評價。
第五,人們會說那些被稱為“社會謊言”的謊言,他們說謊是為了鞏固社會關系。如果人們在所有的時候都告訴他人事實,交談就可能變得愚蠢和粗魯無禮,社會交往也容易變得混亂。比如,為了維持和同事的適當關系,當他們邀請你吃午餐時,你說自己很忙碌會比較好,而不是說你不喜歡他們,因此不愿意和他們一起外出吃午餐。同樣,當一個丈夫知道妻子在打折時買的衣服是不能退回商場的時候,雖然他認為買這樣的衣服有風險而不贊成,但他不會直接地指出這一點,而常常委婉地評論這件衣服不太好看。當人們不時地稱贊彼此的時候,社會關系就可能得到改善。當對他們最新的發(fā)型進行積極地評價時,大多數(shù)人都會很樂意接受。因此,做一些欺騙但恭維的評價可能有益于彼此的關系。社會謊言同時也服務于自我利益和他人的利益。舉例來說,當說謊者使其他人高興時,或者通過說謊來避免尷尬的情景或討論時,說謊者也會自我滿足。狄保羅日記研究表明,人們說的25%的謊言是同時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利益服務的。
調(diào)查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說謊的另一個方法就是讓他們寫下他們說的最后一個謊言。這一個方法最近被另一組美國心理學家貝克比爾和塞斯窩德使用,與狄保羅及其同事的研究結(jié)果類似。被試說的大部分謊言是自我導向的謊言(69%),而且大多數(shù)的謊言是對他們的母親說的(29%)。在大部分的情況下(80%),他們的謊言未被識破。
說謊的頻率和分類
如果問到人們說謊的頻率,他們是否會意識到他們幾乎每天都可能說謊?一位英國心理學家阿爾德特的研究要求被試者在一個調(diào)查表中指出他們在一個星期說謊的比率,這些謊言中有多少是自我導向和他人導向的,他們說謊時是否感到不安,并指出通常有多少謊言被識破。大部分的調(diào)查結(jié)果與狄保羅的類似。一般來說,被試者認為他們平均1.5天說一次謊,當他們說謊的時候沒有覺得不安,他們估計大約75%的謊言未被識破。與狄保羅的研究唯一不同的是關于自我導向和他人導向的謊言。根據(jù)阿爾德特的研究,被試者估計他們大多數(shù)的謊言是他人導向的,但是狄保羅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的謊言是自我導向的。為什么人們?nèi)菀椎凸浪麄兯f自我導向的謊言的數(shù)量?有兩種可能解釋:可能是人們不想或不喜歡承認他們常常說自我導向的謊言;另一種解釋是,可能是人們沒有意識到他們說了許多自我導向的謊言。也許人們認為,他們不應該說自我導向的謊言,因此他們不由自主地傾向于忘記他們說過這樣的謊言。
在這里,我們應當再一次說明,我們在這里討論的“說謊”問題,主要集中于那些善意的或者只有輕微危害性的謊言,那些蓄意說謊以謀取不當利益甚至暴利的行為,不在此討論之列,而應當明確地給予道德譴責乃至追究刑事責任,才能凈化我們的社會。endprint